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5篇
  1篇
综合类   24篇
农作物   6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7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31.
大豆rbcL基因克隆、序列分析及原核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叶绿体基因组保守性的特征,根据菜豆、豌豆、烟草的rbcL基因序列设计引物,从大豆叶绿体DNA中克隆rbcL基因,全长序列为1488bp,包括1449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482个氨基酸。相似性比较显示,此序列与其它10个物种rbcL基因核苷酸的同源性为85.37%~95.31%,氨基酸的同源性为90.87%~96.47%。将该基因与表达载体pET-30a(+)连接,转化大肠杆菌Rosseta感受态细胞,PCR和酶切鉴定筛选阳性克隆,阳性菌液IPTG诱导后经10%SDS-PAGE分析,结果显示:诱导表达出分子量约为60kD的特异融合蛋白。  相似文献   
32.
[目的]分析不同荚色品种豇豆花青素和营养成分含量的变化规律,为豇豆特色品种选育及其规模化生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白荚的苏豇1419、紫荚的苏紫41、青荚的苏青29和绿白荚的苏豇3号为材料,测定分析其不同发育时期嫩荚及商品荚的花青素、矿物质(钙、镁和铁)及常规营养成分(可溶性蛋白、可溶性总糖、纤维素、维生素C、淀粉、干物质和脂肪)含量.[结果]苏紫41商品荚的花青素含量为330.48 nmol/gFW,极显著高于其他3个不同荚色品种(P<0.01);苏豇1419的钙含量最高(1295.75 mg/kgDW),显著高于苏豇3号和苏紫41(P<0.05);4个不同荚色豇豆品种均有各自突出的常规营养成分.在豆荚发育过程中,苏豇1419、苏豇3号和苏青29的花青素含量(3.92~30.98 nmol/gFW)均有明显变化,但变化范围明显小于苏紫41(花青素含量为174.33~644.52 nmol/gFW);苏豇1419、苏豇3号和苏紫41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苏青29呈上升—下降—上升的变化趋势;苏豇1419、苏青29和苏豇3号的可溶性总糖含量总体上呈上升趋势,苏紫41呈上升—下降变化趋势;苏豇1419、苏豇3号和苏青29的维生素C含量最高值分别出现在前期荚(长30 cm)、后期荚(长40 cm)和前期荚(长30 cm),苏紫41的维生素C含量最高值出现在后期荚(长50 cm);4个不同荚色品种豇豆豆荚的纤维素含量总体上也呈上升趋势.不同荚色品种豇豆的花青素含量与营养成分含量间存在不同程度的协同或拮抗关系.[结论]紫荚的苏紫41花青素含量最高,青荚的苏青29纤维素含量较高、脂肪含量较低,白荚的苏豇1419钙和脂肪含量较高,绿白荚的苏豇3号营养成分含量一般,这些特征可供豇豆特色品种选育及其规模化生产参考利用.  相似文献   
33.
EST-SSR标记应用于麦冬类植物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麦冬类植物材料的遗传多样性,利用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用8对EST-SSR引物在32份麦冬类植物材料进行扩增检测,并对样本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8对引物的PIC(Polymorphic information content)位于0~0.869,平均值0.567,引物1扩增出最多的等位基因数,占总值的20.41%;遗传距离矩阵研究发现,个体1和个体23间的遗传距离最大为2.48,说明二者遗传分化程度最大,个体18和个体23地理来源虽然不同,但二者间遗传距离最小,表明二者间有一定程度的基因交流现象;同时,居群c(野生杭麦冬)内的平均遗传距离最小为0.03,居群d(阔叶山麦冬)内的平均遗传距离最大为0.93。在聚类分析中,32份材料被分为2大类,在主坐标分析中,32份材料被分为3大类,2种分析结果具有相似性。研究表明EST-SSR标记可以很好地对麦冬类植物材料进行划分。  相似文献   
34.
为了解巫山淫羊藿种子休眠解除与萌发过程中脂肪酸代谢特点,应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层积过程中巫山淫羊藿种子脂肪酸含量。结果表明:1)种子脂肪酸总量w为19.59%,其中饱和脂肪酸占3.28%,不饱和脂肪酸占16.31%;2)除低温层积种子亚麻酸含量逐渐增加外,各脂肪酸含量在低温或变温层积过程均逐渐减少;3)层积过程中脂肪酸含量与相对含量变化趋势不完全相同:低温层积中,油酸、亚油酸含量不断减少,但相对含量不断增加;变温层积中,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不断减少,但相对含量不断增加;4)5mg/L氟啶酮浸种对低温层积种子脂肪酸代谢无显著影响,却可加速变温层积种子脂肪酸代谢,并使其萌发。本研究结果揭示了氟啶酮和层积温度对巫山淫羊藿种子休眠解除与脂肪酸代谢的影响,展示了种子休眠解除过程中各脂肪酸含量变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35.
旨在选育抗SMV且熟期适中的高产春播鲜食大豆新品种。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豆类作物研究室利用具有优异抗性材料‘0118-1-1-2’和‘辽鲜1号’进行杂交,进行了多年多点抗性鉴定和产量、品质等性状选择,最新选育出抗SMV鲜食春大豆新品种‘苏奎2号’。该品种具有较好的丰产性和食用品质,并抗大豆花叶病毒南方流行株系SC3和SC7,适合江苏省春播种植。‘苏奎2号’于2016年6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证书编号2016-1-16)。  相似文献   
36.
刘晓庆 《植物医生》2016,(12):23-24
<正>在中国玉米种子行业,有一个耳熟能详的品牌叫"先锋",它用不到3年的时间让先锋玉米遍布中国黄淮海和东华北两大玉米主产区;它用不到10年的时间做到全国玉米种子销量第一位。它能让一个品种经久不衰、独领风骚,也能多品种布局、百花齐放。优秀的业绩往往与优秀的品种是分不开的。先锋玉米品种之所以能够受到广大种植户的欢迎  相似文献   
37.
宁豆4号是以宁镇3号为母本,以苏豆8号为父本杂交后经系统选育而成的菜用大豆新品种。属春播晚熟品种,播种至采收青荚95d(天);出苗势强,生长稳健,亚有限结荚习性。基部叶片为椭圆形,中部为长椭圆形,顶部为披针形,叶色较深。株高75.2cm,主茎13.4节,分枝3.8个,单株结荚67.2个,多粒荚率为65.9%,标准荚312个·kg-1,二粒荚长5.6cm、宽1.2cm,鲜籽百粒重70g以上,出仁率53.8%。鲜荚平均产量为740.4kg·(667m2)-1,鲜粒平均产量为375.5kg·(667m2)-1。干籽粒椭圆形,种皮黄色,种脐淡褐色。鲜籽口感香甜柔嫩。宁豆4号具有高产、稳产、适应性广等优点,适合江苏省及生态条件相似地区作春播鲜食大豆栽培。  相似文献   
38.
PPMV-1与NDV在血凝抑制试验中具有很高的交叉反应性,但也有鸽新城疫的一些分离株与NDV间也存在显著差异性的报道.本所分离到一株鸽新城疫毒株,通过血凝抑制试验对其与鸡ND lasota株间的血清学关系进行研究,两毒株亲缘值为99%,表明二者为同一血清型.  相似文献   
39.
2种PCR方法扩增大豆rbcS启动子5'侧翼序列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了扩增已知序列5’侧翼序列的2种PCR方法.方法一是反向PCR (IPCR),以大豆基因组酶切后的DNA片段自身环化产物做模板,用2对特异引物反向扩增大豆rbcS启动子5'侧翼序列.方法二是热不对称交错PCR(rAIL- PCR),以大豆基因组DNA为模板,用3个巢武特异性引物分别和简并引物组合进行连续的PCR循环.IPCR和TAIL- PCR 2种试验方法分别扩增获得438 bp和867 bp特异产物.经测序发现:2片段两侧均含有设计的引物,其部分序列均与已知序列相一致,两者也有部分序列完全相同,但TAIL- PCR技术简单,重复性好,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得目标片段,TAIL-PCR技术在克隆侧翼序列时优于IPCR.  相似文献   
40.
WRKY转录因子在植物响应非生物胁迫,调控抗逆基因的表达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为了解析大豆转录因子GmWRKY58基因在非生物胁迫中的功能,从大豆中克隆了GmWRKY58 c DNA全长,推导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生理生化特征与进化关系,并研究了其亚细胞定位和在不同组织及非生物胁迫下基因的表达变化。结果表明,GmWRKY58基因c DNA ORF全长为954 bp,编码317个氨基酸。亚细胞定位结果显示,GmWRKY58蛋白质定位于细胞核中。实时荧光定量PCR基因表达分析表明,GmWRKY58在大豆根、茎、叶、花和荚等组织均有表达,根、茎、叶中的表达量明显高于花和荚。在大豆根中,GmWRKY58基因受高盐、干旱、低N和缺Fe等非生物胁迫因子强烈诱导,在高盐胁迫下,基因表达量增加187.4倍;GmWRKY58基因受水杨酸(SA)、低温及低P和低K等诱导轻微,差异表达不显著。由此推测,GmWRKY58转录因子在大豆抗盐、抗旱、低N和缺Fe等非生物胁迫过程中起到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