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4篇
林业   14篇
  2篇
综合类   21篇
农作物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31.
海南岛热带天然林直径分布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海南省原始天然林和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选取了负指数函数、限定线函数、倒J形对数函数、幂指数函数和Weibull函数5种直径分布模型进行模拟和检验,结果表明:负指数函数和幂指数函数对于热带森林的直径分布模拟,尤其是对大径阶部分的林木株数分布有较好的拟合效果。  相似文献   
32.
北京栓皮栎林分的干形质量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了划分林木干形质量的标准,将林木干形质量分为通直、轻度弯曲、二杈分枝、多杈分枝和重度弯曲5类干形。选择了胸径、树高、冠幅、冠长等6个因子,并研究了这6个调查因子随干形质量变化的关系。通过方差分析发现不同干形质量的林木胸径差异并不明显,而其它的调查因子却因干形不同而表现出显著差异。对表现显著的林分因子进行多重比较研究,发现通直干形生长得较高、有较小的冠径比;二杈分枝和多杈分枝林木的冠幅较大,且二杈分枝类型林木的高径比最小。可以得出结论:在近自然经营过程中,在选择以材质为目的的目标树时,首先考虑干形通直的林木。  相似文献   
33.
文中从增加阔叶树和混交林、促进天然更新、改善森林结构、保护生物多样性等10个方面,介绍德国中部下萨克森州于1991年启动执行的长期生态林业发展计划——雄狮计划(The Loewe Program)的原则和方法,并对实施25年的数据进行对比和效果分析。结果表明,计划执行以来不仅改进了下萨克森州森林整体生态环境服务功能,同时也显著提高了森林的经济效益。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其对于我国森林经营工作方法、评价指标等方面的启示,以期对我国多功能森林经营的实施和效果评价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4.
以海南省白沙县演替早期天然次生林为对象,分析了林下天然更新树种的结构、种类、多样性、种群优势度 以及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以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为优势树种的早期天然次生林下天然更新的乔灌木树种 共 47 种,其中乔木类(大、中、小)树种 24 种,占更新层总株数的 30.11%,占更新层总重要值的 41.30%。更新层中, 以银柴(Aporusa dioica)、九节(Psychotria rubra)、三桠苦(Evodia lepta)、山石榴(Catunaregam spinose)等喜光灌 木或亚乔木树种的天然更新数量多,属于聚集分布的种群;以鸭脚木(Schefflera octophylla)为主的 31 种乔木树种属 于优势度中等更新树种;黄樟(Cinnamomum porrectum)、桢楠(Machilus chinensis)等 12 个乔木树种虽优势度较小, 但这类树种则是该次生林顺行演替后期的关建树种,在未来的森林经营中应予以重点保护。  相似文献   
35.
  目的  明晰3种不同经营方式在不同规格径材出材量和经济效益方面的差异,为营林项目经济可行性和森林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方法  以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实验中心马尾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选取近自然化改造、常规经营(轮伐期经营)和无经营活动3种经营方式下林分持续10年(2008—2018年)的观测数据,采用现金流和重置成本法分别计算大、中、小径材的木材价值和补植阔叶树种的苗木价值,通过财务静态、动态经济指标和敏感性分析法来评价3种经营方式的经济可行性与风险承受能力,综合比较3种经营方式的经济效益。  结果  (1)3种经营方式下马尾松材种结构动态变化存在明显不同:10年间,近自然化改造林分大径材出材量由1.22 m3增长至56.85 m3、中径材出材量由23.34 m3增长至79.57 m3、小径材出材量由69.79 m3减少至68.76 m3;常规经营林分大径材出材量由0.29 m3增长至38.97 m3、中径材出材量由22.51 m3增长至90.89 m3、小径材出材量由80.69 m3减少至78.83 m3;对照林分大径材出材量由0.25 m3增长至27.97 m3、中径材出材量由20.95 m3增长至93.69 m3、小径材出材量由189.39 m3减少至181.98 m3。(2)10年间,近自然化改造林分、常规经营林分和对照林分的净利润动态均呈单调递增趋势,投资利润率动态分别为单调递增、先增高再降低和单调递减趋势。在第10年,近自然化改造林分、常规经营林分和对照林的净现值分别为594、265、193,净利润分别为87 384.96、85 745.21和71 935.09元/hm2,投资利润率分别为8.02 %、7.92 %和5.95 %。10年间,近自然改造方式中冠下补植阔叶树种的苗木价值持续增加,苗木收益在营林总收益中的占比(W值)呈增高、降低、增高、降低的波浪动态,在第4 ~ 6年,大叶栎、灰木莲等乡土速生树种达到中、小径材标准,W值降低至11.26 %,在第8 ~ 10年,随着红锥、格木、香梓楠等珍贵树种达到小径材标准,W值再次降至11.93 %。  结论  3种经营方式的马尾松人工林都为经济可行性投资。近自然化改造初期营林成本较高,但更有利于培育大径材、促进乡土珍贵和速生树种资源后续的开发和利用,满足不同市场的需求;轮伐期经营倾向于单一树种的抚育经营,追求速生丰产和相对集约化管理;无经营措施林分大径材比例低,天然更新稀少,不利于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36.
为了研究林场级森林林木生物量和碳储量的信息,以海南省岛东林场为例,采用系统(等距)抽样方式对该场 林木资源进行抽样调查。选择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制定的方法对不同龄组、不同类型森林的林木生 物量和碳储量进行估算。结果显示:林场森林林木碳储量大,达53.00 万t,但单位面积上的碳汇能力低,仅为 54.35 t/ hm2 ;不同类型林分各个生长阶段(龄组)的单位面积碳储量不尽相同,其中木麻黄成熟林最高,为141.08 t/ hm2 。以上结果表明,当前短周期人工林皆伐作业模式下的森林林木生物量积累不足,造成岛东林场碳汇能力较 低。当前经营方式不能满足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为目的的多功能森林经营的要求,需要寻找一种新的经营方式来改 变这一现状。   相似文献   
37.
在海南省海口市云龙镇海南省林业科学研究所苗圃基地开展海南樱花扦插育苗试验,试验采用单因素和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重复4次,研究50根穗条在不同浓度、不同基质下穗条不同部位生根数量。结果表明:0.02%浓度的1号ABT生根粉处理多年生和半木质化萌条的不同部位生根率16.5%~33%,以半木质化中部生根率最高,达到33%。不同生根粉浓度下(0.03%、0.04%、0.05%),浓度较高生根效果较好。而扦插基质的选择上应选择养分条件较好的红壤土进行。  相似文献   
38.
基于遥感的景观格局时空动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基于试验区域1990年TM影像和2002年ETM+影像,采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的技术方法,应用景观分析软件Fragstats3.3,对试验区域12 a来景观变化进行了动态研究。结果表明:12 a间,试验区域景观发生巨大变化。(1)1990~2002年间,森林面积大幅度减少,其他植被、裸地、建设用地、水域面积得到了增加,其中建设用地相对自身增幅最大,年平均增长率为20.9%。(2)两时期的景观基质均为森林,其他植被、裸地、建设用地、水域作为斑块单元镶嵌其中,5种景观类型相互之间转化频繁,森林主要转化为其他植被和裸地;同时其他植被、裸地也有大部分转化为森林,其原因是人工林的建立,转化后的景观森林的主导优势已不明显。(3)总体景观的破碎度呈增加趋势,但不同景观类型的破碎化指数的变化则表现不同,森林和水域表现出下降趋势,而其他植被、裸地、建设用地的景观破碎化指数则呈上升趋势,景观向无序状态发展。  相似文献   
39.
近自然森林经理计划体系技术应用示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基于北京市一个示范区的实例,介绍在森林生态系统多功能可持续经营目标指导下的近自然森林经理计划技术体系及其4个技术要素的实现方法与具体应用。群落生境分析制图技术是支持森林经理空间区划和作业级类型计划的基本技术工具;森林发展类型设计技术为在“作业级”这个自然性质、动态特征和经营目标基本一致的经营空间单元层次上提供了长期稳定的目标森林设计模式;目标树作业方法是规定本经理期内对当前林分执行具体采伐和造林(补植)作业的技术模式;垂直结构导向的经营周期计划给出了从林分发生发展到最终利用全过程的作业计划。希望通过与操作实例结合提出的近自然森林经营计划体系,能成为在多功能经营目标下的新型森林作业法的一个典型参考案例。  相似文献   
40.
不同林龄阶段马尾松人工林群落结构特征及经营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空间变化代替时间变化的方法,以南亚热带马尾松人工林不同年龄阶段(10、20、30、40、50 a和60 a)林分为对象,研究了马尾松人工林林分物种组成和结构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多度、丰富度及材积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分布差异较大:1)不同年龄阶段的林分组成和结构差异显著,随着林龄的增加,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2)不同年龄阶段的树种胸径分布格局变化较大,60 a集中分布胸径>20 cm的林木;3)马尾松近熟阶段(50~60 a)林木株数较少,但是从林分的生产力来说,却提供了50%以上的林分蓄积。提出不同年龄阶段的人工林经营策略需要考虑林分自然生长规律和关键树种竞争机制,使少量优质林木个体留给自然演替进程控制和调节,实现人工林生产力提升和结构功能的生态合理性和经济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