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7篇
  42篇
综合类   20篇
畜牧兽医   5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1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高岩  党晓宏  汪季  高琴  翟波  刘博 《水土保持通报》2022,42(1):34-41,48
[目的]探究矿区采煤沉陷对小叶杨(Populus simonii)根系的损伤程度,为后期小叶杨人工林治理恢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观测记录李家塔采煤沉陷区不同坡位处不同裂缝间小叶杨根系的损伤状况,运用数理统计软件分析根系损伤率、损伤类型与坡位、裂缝类型、错位差、裂缝宽和根距裂缝水平距离间的关系等反映小叶杨根系损伤特性。[结果](1)小叶杨水平根主要分布在0—60 cm土层内,0—10 cm土层内根数最多,占40.1%~43.2%,50—60 cm内根数最少,占0.63%~3.71%。根系数量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逐渐减少。(2)塌陷型和滑动型裂缝处伤根类型有扯断、扭曲、皮裂和拉出,其数量表现为:扯断>皮裂>扭曲>拉出,而拉伸型裂缝处无拉出损伤根系,表现为:皮裂>扭曲>扯断,塌陷型裂缝处根系损伤最严重。(3)根系损伤数量随着根系径级增粗呈现逐渐递减的趋势。根径<2 mm近乎全部扯断,<5 mm损伤以扯断为主,>5 mm以皮裂为主,扯断次之。根越粗扯断越少,皮裂越多。当根径>11 mm时皮裂根数急促地增多。(4)根据相关性由大到小,造成根系损...  相似文献   
32.
希拉穆仁荒漠草原风蚀地表颗粒粒度特征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以荒漠草原常见的耕作区、围封区、放牧区及旅游区4种土地利用类型表层土壤为研究对象,利用激光衍射技术分析了0~2 cm表层土壤粒度组成,计算并分析平均粒径、标准偏差、偏度、峰态及分形维数等粒度参数,探讨风蚀颗粒范围。结果表明:1希拉穆仁荒漠草原耕作区、围封区、放牧区及旅游区4种土地利用类型土壤粒度组成均表现为以砂粒和粉粒为主,黏粒含量较低,样地平均粒径数值依次变小,分选性逐渐变好,峰态平缓,分形维数数值逐渐减小,土壤颗粒组成依次粗化;偏度分别为负偏、近于对称、正偏和偏正偏,彼此差异明显,偏度可作为有效的粒度参数指标。2通过分析粒度分布频率曲线和土壤粒度累积频率间平均距离,显示研究区粒径为134μm和454μm附近颗粒为近自然状态下的易风蚀颗粒。各粒度参数及分维值均显示放牧和旅游加剧希拉穆仁草原表层土壤风蚀,土壤粒度分布范围变宽,整体向粗粒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33.
基于数字图像处理技术获取了吉兰泰盐湖北部风蚀粗粒化地表不同粒级风蚀颗粒的百分含量,并采用经典统计学和地统计学分析方法对各粒级颗粒的空间异质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高度可蚀(<0.42mm)、半可蚀(0.42~0.84mm)和不可蚀(>0.84mm)颗粒百分含量的均值分别为17.20%、20.73%和47.38%,说明研究区地表物质组成以不可蚀颗粒为主.2)高度可蚀、半可蚀和不可蚀颗粒含量的变异系数分别为53.31%、32.75%和41.58%,3者的半方差函数最优拟合理论模型均为指数模型,变异系数和半方差函数模型说明地表物质组成中,颗粒越小,其空间分布的变异性越大.3)3类风蚀颗粒的空间分布格局均呈斑块状,说明颗粒空间分布格局是由结构因素和随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成土母质、风蚀及植被分布状况是造成不同粒级颗粒分布出现差异的主要驱动力,此外,人为过程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颗粒的再分布.  相似文献   
34.
阴山北麓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养分特征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野外实地调查采样、室内样品分析和数理统计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阴山北麓4种不同利用类型土地的土壤养分特征,并对土壤肥力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 研究区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含量分别为(25.12±6.56),(0.63±0.08),(0.76±0.10),(31.99±1.07) g/kg;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分别为(39.87±9.14),(6.72±3.75),(175.83±105.45) mg/kg;pH为(7.74±0.14)。2) 土地利用方式对有机质、全氮、全磷、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影响极显著(P<0.01),而对速效氮、全钾和pH的影响不显著(P>0.05)。3) 土壤全氮、磷、钾含量和pH值在垂直剖面上(0~25 cm自上而下)表现为无规律的波动状态,但整体上变幅不大;而速效氮、磷、钾和有机质含量整体上表现为下降趋势。4) 土壤肥力综合评价值的排序为封育草地(0.506)>放牧草地(0.417)>耕地(0.361)>弃耕地(0.357),封育草地与放牧草地的土壤肥力为中等级水平,而耕地和弃耕地的肥力为低等级水平,说明草地比耕地更有利于土壤保肥。总体而言,研究区土壤肥力水平较低,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土壤中全氮和速效氮含量严重偏低。  相似文献   
35.
沙柳是库布其沙漠广泛分布的优势灌木树种.该树种具有耐旱,抗风蚀,耐沙埋的特点,且生长迅速,其防风固沙和保持水土功效显著.采用新型低压水冲植柳技术在沙丘迎风坡坡底种植沙柳,试验选用直径一致的沙柳插条,设置0,5,10,15 cm共4个不同外露高度插条进行沙柳造林.在造林5和8月份分别在萌蘖期和生长期对沙柳生长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表明,外露高度10 cm和外露高度15 cm的水冲植柳在萌蘖期的出芽数和新枝枝长要明显优于其他外露高度的水冲植柳;外露高度10 cm的水冲植柳成活率、生长期的总枝数、新枝长、新枝直径、株高和冠幅长势最好.  相似文献   
36.
[目的] 以内蒙古自治区吉兰泰盐湖防风固沙林体系为研究对象,探讨土壤水盐因子对盐湖防护林体系植被群落分布的影响,为该盐湖防护林抚育和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应用数量分类和排序方法,探讨土壤水盐因子对吉兰泰盐湖防护林体系植被群落分布特征的影响。[结果] 双向指示种分析将防护林体系共8科16属16种植物划分为6群落类型,其中,以白刺为优势种的植被群落土壤水盐含量与其他群落类型均存在显著差异,不同群落类型下土壤pH值差异并不显著(p>0.05);双向指示种分类结果很好地反映了植物种及植物群落类型与土壤水盐因子的关系,并在CCA排序图上得到较好的验证。除群落Ⅰ外,群落Ⅵ,Ⅴ,Ⅳ,Ⅲ,Ⅱ沿土壤水盐含量降低的方向依次分布,且人工植被群落分布较为集中,表明人工植被配置对防护林植被分布具有一定的影响。环境因子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Na+、Mg+和土壤含水量对防护林体系植被群落分布影响达到显著水平。[结论] 就土壤水盐因子而言,土壤Mg2+,Na+,SO42-和土壤含水量是影响防护林体系植物群落分布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多效唑(PP333)和生根粉(GGR6)两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欧李(Cerasus humilis)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为欧李幼苗的壮苗栽培技术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单因素分析法,以1年生欧李幼苗为研究对象,分别设置0,50,100,150和200mg/L 5个浓度梯度的PP333和GGR6溶液对欧李幼苗进行蘸根处理,采用PMA2500叶绿素荧光仪对荧光参数进行测定。[结果]电子传递效率(ETR)、实际光化学量子效率(ΦPSⅡ)、光化学猝灭(qP)和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在一定浓度范围内,随着PP333和GGR6溶液浓度的增大而增大,非光化学猝灭(qN)随着PP333和GGR6溶液浓度的增大而减小。[结论]欧李幼苗生长发育促进效果最佳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为GGR6,最佳浓度为200mg/L,且同浓度GGR6对欧李幼苗荧光参数促进作用优于PP333。  相似文献   
38.
光伏电站建设对沙区生态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沙漠地区光伏电站建设选址、设计规划、科学管理及生态环境建设等问题旨在为建立光伏与生态相结合的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方法]通过对大量文献归纳整理及相关课题研究,分析光伏电站建设期和运营期对土壤、植被、气候、动物及微生物等生态因子的影响,指出现有光伏电站在生态环境建设方面存在的不足,并对光伏电站未来的应用前景和发展方向进行展望。[结果]电站施工期会对站内植物和环境造成一些短期的不利影响。但在运营期间,由于光伏阵列的阻风固沙与遮阴增湿作用和人工管护,有利于站内植被恢复、土壤改良,沙区局地小气候的改善。[结论]今后应深入研究光伏电站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机制,并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保证生态平衡,实现光伏发电与生态环境的友好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9.
【目的】优化樟子松已有种植区的布局以及科学推广引种其适宜种植范围。【方法】采用环境因子和地理分布数据,结合ArcGIS与MaxEnt模型,分析影响樟子松分布的主导环境因子以及预测其潜在地理分布。【结果】(1) MaxEnt模型在樟子松潜在生境模拟中,AUC=0.821,有较好精度。(2)最潮湿月份的降水量(BIO13)、等温性(BIO3)和最潮湿季节的平均温度(BIO8)和最干燥季节的平均温度(BIO9)为影响樟子松分布的主导环境因子。(3)研究区樟子松适生区总面积为86.997 8万km2,其中高适生区面积为30.811 7万km2,占内蒙古总面积的25.76%,主要集中在呼伦贝尔、兴安盟、锡林郭勒盟、赤峰和呼和浩特等地区。【结论】东北地区樟子松潜在分布范围最广,且气候因子是樟子松分布的主要影响因子,该研究结果可为各地区加强樟子松防风固沙林建设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0.
为探讨荒漠灌丛群落特征和土壤性状对放牧干扰的响应,以西鄂尔多斯广泛分布的霸王、沙冬青和四合木灌丛为对象,对3种放牧强度下灌丛生长及土壤养分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放牧区灌丛覆盖度、平均冠幅、高度和基径显著低于轮牧区和围封区;2)牲畜对霸王和沙冬青灌丛的啃食主要发生在叶结构部分,而四合木灌丛主要啃食三级枝结构;不同放牧强度下根生物量和总生物量均为围封区>轮牧区>放牧区,围封区3种灌木总生物量分别为放牧区的1.78,1.98倍和1.84倍;3)各放牧强度下,3种灌丛土壤有机碳、全N和全P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显著减少,土壤容重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大;4)放牧干扰显著降低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3种灌丛均为放牧区显著低于围封区和轮牧区;轮牧区深层土壤(20~40、40~60 cm和60~80 cm)的全N含量显著高于放牧区和围封区;全P对放牧干扰的响应规律与有机碳和全N恰好相反,为放牧区显著高于围封区和轮牧区;放牧干扰后土壤容重的变化趋势为放牧区>轮牧区>围封区。综合来说,放牧会显著降低灌丛覆盖度、生产力、土壤养分和透气性,而轮牧和围封有助于植被覆盖度和各生长指标的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