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0篇
农学   12篇
  3篇
综合类   12篇
农作物   20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31.
多倍体小麦中的二倍体化染色体配对由几个有着主要和次要作用的Ph(部分同源配对)基因控制,在这些基因缺失或被来自于其它物种的基因(Ph基因)所抑制时都是会出现部分同源配对,把拟斯卑尔脱小麦(Triticumspeltoides即Aegilopsspeltodies)的Ph基因导入了普通小麦(T.aesticum),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被导入的成对Ph和独立Ph基因的表现。因Ph基因对小麦的Ph的  相似文献   
32.
航天搭载和离子束注入对大豆诱变效应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以北方春大豆主栽品种绥农14的干种子为材料,分别进行航天搭载和低能离子束注入处理。其中,航天搭载在实践八号返回式卫星上完成,离子束注入采用能量为30keV的氮离子,设置4×1016、8×1016、12×1016和16×1016N+/cm2等4个注量水平,在相同种植条件下对航天搭载和低能离子束注入处理M1代的生物学效应和M2代的变异频率进行研究,以比较两种诱变育种手段诱变效应的异同。结果表明,航天搭载处理M1代的出苗率、株高、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等与注量分别为4×1016和8×1016N+/cm2的离子束注入处理无显著差异。航天搭载处理M2代的总变异频率为4.41%,离子束注入处理M2代总变异频率的平均值为5.02%,两种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两种处理M2代中均有早熟、不育、多小叶、矮化、畸形茎、圆形叶片等变异类型,这些相同变异类型的总频率占航天搭载总变异频率的比例为97.3%,占离子束辐照处理总变异频率的比例为89.0%。鉴于两种处理的诱变频率和突变类型相近,但航天搭载的成本高,建议在大豆诱变育种中,可考虑选用离子束注入。  相似文献   
33.
以早熟品种黑河27为砧木,晚熟品种自贡冬豆为接穗,通过嫁接并结合去叶处理,创造砧木和接穗叶片数各不相同的嫁接体,观察砧木及接穗的叶片数目对接穗发育的效应,分析大豆叶片中可传导开花诱导物质和抑制物质的有无、作用方式及其对植株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长日照(16 h)条件下,与黑河27嫁接,导致自贡冬豆在嫁接后第30天(出苗后第41天)开花,而自体嫁接的自贡冬豆在试验结束前(>120 d)仍未开花,说明在非诱导光照条件(长日照)下,早熟品种黑河27的叶片可产生可传导的开花促进物质,并通过嫁接传导至晚熟品种自贡冬豆的顶端分生组织,诱导其实现成花转变。砧木诱导接穗开花的效应大小与其所保留的叶片数目呈正比,证明上述可传导物质对大豆开花的促进作用存在剂量效应。接穗去叶可导致自身花期提前,花数增加,显示晚熟接穗的叶片在长日照下可产生开花抑制物质。接穗上的花朵和荚果数目与其保留叶片数呈反比,证明开花抑制物质阻止生殖器官的发育,且其作用也具有剂量效应。接穗去叶部位对其成花发育状态亦有一定影响。本文提出,在大豆生长发育过程中,叶片根据光周期信号的变化,调节开花促进物质和开花抑制物质的多少和比例,进而协调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进度,保证生命周期的完成。  相似文献   
34.
在LACS缺陷型酵母YB525中对已经克隆的大豆长链脂酰辅酶A合成酶基因(GmLACS)进行表达,并对其功能进行了预测.进化树比对分析显示大豆长链脂酰辅酶A合成酶(GmLACS)与其它植物的LACSs具有高度的同源性;酵母互补测试显示GmLACS蛋白能够互补LACS缺陷型酵母YB525,具有长链脂酰辅酶A合成酶活性;底...  相似文献   
35.
姜妍  吴存祥  胡珀  侯文胜  祖伟  韩天富 《作物学报》2014,40(6):1117-1124
结荚习性是大豆[Glycine max (L.) Merr.]最重要的株型相关性状之一。分别在自然光照、短日照(12 h)、长日照(16 h)条件下, 通过形态观察和解剖学研究, 比较短花序有限结荚习性大豆品种中黄13、长花序有限结荚习性品种凤交66-12和无限结荚习性品种中黄24顶端花序分化过程的差异。结果表明, 有限结荚习性品种出苗后20~24 d即开始顶端花序分化, 分化持续时间12~16 d, 比无限结荚习性品种分化起始早, 持续时间长; 长花序有限型品种凤交66-12比短花序有限型品种中黄13顶端花序分化的起始时间早, 分化速度快; 无限结荚习性品种顶端花序发育起始日期较晚, 分化时间短。短日照可使大豆顶端花序发育起始时间提前, 分化期缩短, 长日照则相反, 说明光照长度对大豆顶端花序的发育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36.
黄姗  王伟旗  侯文胜 《大豆科学》2012,31(4):546-551
在对大豆根系盐胁迫抑制差减杂交文库EST序列分析的基础上,利用RT-PCR技术克隆得到了一个大豆Us-pA基因,命名为GmUsp1,其编码一个包含164个氨基酸残基的多肽链。多序列比对和编码蛋白结构分析表明,GmUsp1属于泛应激蛋白(Universal Stress Protein)家族成员之一。其氨基酸序列与蚕豆Vf_enod18序列相似度最高,属于MJ-0577类中含有ATP结合位点的UspA亚族,与MJ-0577有相似的蛋白二级结构。分别采用250 mmol.L-1NaCl、100μmol.L-1ABA和30%PEG 6000进行胁迫处理,耐盐品种文丰7号和盐敏感品种Union的GmUsp1均被诱导表达,二者对胁迫诱导响应时间和表达量存在差异,说明GmUsp1可能参与大豆对非生物逆境胁迫的应答调控。  相似文献   
37.
以4个非转基因大豆品种自贡冬豆、吉林小粒1号、中黄30和Williams 82以及2个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品系中作J9331和中作J9333为材料,利用大豆子叶节进行遗传转化,草甘膦作为筛选剂,以丛生芽诱导率、成活率和伸长率为考察指标,探索丛生芽诱导期、筛选期和伸长期的适宜草甘膦筛选浓度.结果表明,丛生芽诱导期、筛选期及伸长期的草甘膦适宜筛选浓度范围分别为100~160、220 ~ 240和5~ 10 mg·L-1,3个时期最适宜筛选浓度分别为60、240和5 mg·L-1.  相似文献   
38.
PI471938是从美国引进的大豆耐萎蔫抗旱种质资源。为更好了解和利用该材料,分别在灌水和干旱胁迫条件下比较PI471938与普通大豆品种Dare、丰收黄根系及地上部性状的差异,并配制杂交组合,构建分离群体,利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杂交后代根系性状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在正常灌水和干旱处理条件下,PI471938的根干重、根体积、主根长均显著高于Dare和丰收黄(P0.01),说明根系发达是PI471938耐萎蔫的重要原因。供试亲本和各世代材料的株高、地上部干重均与根干重及根体积显著正相关,可作为对根系性状进行间接选择的指标。在Dare×PI471938杂交组合的F2代,不论在灌水还是干旱条件下,根干重均以微效多基因控制为主,主基因遗传率较低;根体积在灌水条件下表现多基因遗传,而在干旱条件下则由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控制,主基因遗传率为54.63%。在干旱条件下,丰收黄×PI471938组合的根干重、根体积均以多基因控制为主。以在干旱条件下种植的Dare×PI471938组合的F2代群体为材料,采用SSR标记对大豆根系及地上部性状进行QTL定位,检测到位于3个不同连锁群的5个主效QTL,表型贡献率在16.07%~38.44%之间。  相似文献   
39.
40.
构建了N端缺失拟南芥CGS基因(D-AtCGS)的原核表达载体,对其进行了原核表达、蛋白纯化和抗血清制备,并利用获得的抗血清对国家大豆改良中心北京分心中心获得的组成型表达、种子特异性表达的D-AtCGS转基因大豆及转全长AtCGS( F-AtCGS)和D-A TCGS的豆科模式植物百脉根进行了Western blot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