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3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20篇
  13篇
综合类   17篇
农作物   5篇
水产渔业   2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31.
秸秆生物反应堆革新技术是在设施蔬菜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的基础上,针对技术劳动强度大、人工投入成本较高的推广"瓶颈",对原有技术进行改革创新而成。通过秸秆生物反应堆革新技术在黄瓜生产上的应用,研究该技术在预防土传病害和改良温室土壤环境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32.
利用GA 3、高锰酸钾、双氧水、甲醛、硫酸、多菌灵浸泡一把伞南星种子,探讨不同浓度药剂处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不同浓度的GA 3、硫酸、甲醛、过氧化氢、多菌灵、高锰酸钾处理一把伞南星种子,对其发芽特性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200倍的多菌灵溶液浸泡2 h,一把伞南星种子的萌发效果最好,此时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达到最大值,分别为(86.79±2.73)%、(80.40±2.67)%、(9.83±1.21)%,且与对照差异极显著;其次是浓度为5%的甲醛溶液浸泡5 min,种子发芽率为(86.40±1.13)%。使用200 mg·L-1 GA 3溶液浸泡24 h,种子根长、芽长均最大,分别为(29.76±6.04)mm、(89.46±4.18)mm,长势最好。综合考虑各萌发性状,各药剂对一把伞南星种子萌发的促进效果依次为多菌灵>GA 3>高锰酸钾>过氧化氢>甲醛>硫酸。  相似文献   
33.
  【目的】  氮肥有机替代可减少化肥投入同时消纳有机废弃物,是促进水稻绿色生产的关键技术之一。然而,适宜的氮肥有机替代比例还有待进一步明确。  【方法】  本研究综合已发表有关水稻氮肥有机替代的71篇文章,分别获取水稻产量和籽粒含氮量田间试验相关数据412组和133组,通过整合分析(meta-analysis)量化不同氮肥有机替代比例对水稻产量和籽粒含氮量的影响,并探究不同土壤条件和施氮水平下适宜的有机替代比例。  【结果】  适宜的氮肥有机替代比例有利于水稻产量和籽粒含氮量的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高(>25 g/kg)、中(15~25 g/kg)、低(≤15 g/kg)水平下,获取最高水稻产量的适宜有机替代比例分别是60%、70%、30%;无论土壤全氮含量高(>1.5 g/kg)、中(1~1.5 g/kg)或者低(≤1 g/kg),适宜的有机替代比例均不超过60%。土壤速效氮含量高(>150 mg/kg)和低(≤90 mg/kg)水平下,适宜的有机替代比例均是10%~30%,速效氮中等水平下(90~150 mg/kg) 有机替代处理产量增加不显著。高水平施氮量(>250 kg/hm2)下产量最高的有机替代比例为20%,低水平施氮量(≤150 kg/hm2)下产量最高的有机替代比例为10%,中水平施氮量(150~250 kg/hm2)下产量最高的有机替代比例为70%。随着有机替代比例的增加,水稻籽粒含氮量呈现先增后降趋势,含氮量最高的有机替代比例为30%。  【结论】  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高的地区,氮肥有机替代比例可以适当提高到60%~70%,中低水平地区有机替代比例则需降低至30%左右。土壤速效氮含量高和低水平下,有机替代比例超过30%,水稻增产不显著或显著降低。施氮量高和低水平下,维持水稻高产的适宜有机替代比例分别是20%和10%。在氮肥有机替代比例不超过30%的情况下,水稻籽粒的含氮量能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34.
通过试验了解不同耕作方式下土壤无机氮动态和水稻生长状况,为再生稻稻田土壤培肥提供科学依据。按冬前是否翻耕和插秧前旋耕情况设置 4种耕作方式:翻耕 1次旋耕 1次(T1)、翻耕 1次旋耕 2次(T2)、不翻耕旋耕 2次(T3)和不翻耕旋耕 3次(T4),观察 4种耕作方式下土壤无机氮动态变化和水稻生长情况。结果表明:在水稻主要生育期,不同耕作处理下土壤无机氮含量、植株干物质积累和水稻产量均呈现 T2>T1>T4>T3的趋势,翻耕与旋耕结合的效果明显好于旋耕。因此,翻耕 1次旋耕 2次(T2)可提高土壤无机氮供应,促进水稻生长发育,有利干物质积累和提高水稻产量,是值得推荐采用的适宜早稻 -再生稻生产的耕作方式。  相似文献   
35.
以粉煤灰为主要包膜材料,同时添加硝化抑制剂双氰胺(DCD),对普通复合肥进行包膜,制备了DCD含量分别为0%,1%.2%和4%的4种包膜缓释复合肥,并进行土壤培养试验和田间试验,研究包膜缓释肥的氮素释放特征及其对大白菜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硝化抑制剂与粉煤灰包膜结合能有效地保持氮素养分较长时间处于NH4+-N形态,减少了因转化为N3--N形态而造成的养分淋溶损失.4种自制包膜肥的缓释效果为:4%DCD>2%DCD>1%DCD>0%DCD.(2)在施肥水平相同的情况下,与普通复合肥相比,4种自制包膜复合肥均能提高大白菜中后期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E),但与树脂包膜肥相比差异不显著,表现为:1%DCD≈2%DCD>0%DCD>4%DCD.与普通复合肥相比,除DCD含量为4%的包膜肥减产减收外,其他3种自制包膜肥使生物产量提高14.0%~17.2%,经济效益提高14.5%~17.5%,与树脂包膜肥相比差异不显著;所有包膜复合肥与普通复合肥相比,能提高含糖量、糖酸比及维生素C含量和降低硝酸盐及有机酸含量,且与施用树脂膜复合肥的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36.
育秧箱接触施肥技术是将控释氮肥在水稻育秧时一次性集中施于水稻种子附近,水稻根系紧密包裹住控释肥,水稻带肥移栽,是一种轻简高效的控释肥施肥技术。为了研究控释尿素不同施用量和育苗方式对水稻秧苗生长的影响,以当地常规氮肥用量(180 kg/hm2,折合每盘控释尿素1550 g)为基准,按照常规育秧方式设置不同控释尿素氮用量(CK,25%CRU、50%CRU、75%CRU和100%CRU),同时在50%CRU处理上采用3种优化育秧方式(钵型毯状育苗盘B、采用“土肥混合物+种子+土”装填顺序S和两者组合优化SB,处理分别为50%CRU+S、50%CRU+B和50%CRU+SB)进行接触施肥育苗研究。结果表明:控释尿素接触施肥育苗氮用量不宜超过每盘775 g,即50%CRU处理的秧苗素质最佳,而75%CRU和100%CRU对秧苗生长有不同的抑制作用。与常规育苗(CK)相比,50%CRU的出苗率、整齐度、壮秧指数和充实度差异不显著,但是根干重、地上部干重和根系活力分别显著增加52.25%、73.22%和21.23%。随着控释尿素用量增大,育苗土含水量减小,土壤铵态氮和电导率增加,75%CRU和100%CRU的秧苗叶片丙二醛(MDA)含量比CK提高46.6%~272.0%,而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分别降低22.8%~30.5%和6.5%~29.2%。3种优化育苗方式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秧苗高度和壮秧指数,对其他指标无显著影响。综上,控释尿素接触施肥用氮每盘775 g(相当于90 kg/hm2)时秧苗生长最佳,优化育苗方式对壮秧指数和秧苗高度有促进作用,而对秧苗其他生长指标未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7.
38.
39.
近年来,风景园林设计技术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完善,衍生出了比较先进的虚拟现实技术,为风景园林设计带来了新的发展模式。本文主要论述了风景园林设计中,虚拟现实技术的运用特征,重点对风景园林设计中虚拟现实技术的具体应用进行了探究。同时对虚拟现实技术在风景园林设计中运用的未来前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0.
以驼峰藤(Merrillanthus hainanensis)带芽茎段为外植体,研究不同消毒方法及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其离体培养及植株再生的影响,建立了驼峰藤离体快繁技术体系。结果表明,带芽茎段的最佳消毒灭菌方法为75%乙醇浸泡20 s,0.1%HgCl_2浸泡10 min;腋芽诱导的最适宜培养基为MS+2.00 mg/L 6-BA+0.10mg/L NAA+0.10 mg/L GA_3,诱导率可达81.11%;适宜腋芽增殖的培养基为MS+3.50 mg/L 6-BA+0.15mg/L NAA,增殖系数可达6.24;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MS+0.30 mg/L NAA,生根率为84.44%,该结果为驼峰藤的快繁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