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2篇
林业   14篇
  4篇
综合类   9篇
畜牧兽医   5篇
园艺   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荒漠肉苁蓉为列当科肉苁蓉属多年生寄生草本植物,生长在荒漠草原及荒漠沙丘地带,具有重要的药用、经济和生态价值。过去由于野生荒漠肉苁蓉滥采乱挖现象严重,造成野生资源日益匮乏。近年来随着肉苁蓉人工栽培技术的不断进步,肉苁蓉已经从濒危物种逐渐发展成为重要的工业植物,不仅解决了供需矛盾突出的问题,还为西部荒漠地区农民脱贫致富提供了一种新模式。但目前在肉苁蓉规范化栽培过程中,还存在接种成活率低、品质差、病虫害等问题,严重制约着荒漠地区肉苁蓉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根据武威地区近几年的肉苁蓉栽培经验,系统总结了荒漠肉苁蓉栽培的关键技术,以期为河西地区肉苁蓉产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服务和指导。  相似文献   
32.
为探究霸王种子萌发特性,为种群更新及环境适应机理提供理论指导。以霸王种子作为试验材料,光照设强光、弱光、无光3个处理,温度设15、20、25、30、35℃共5个处理。结果表明:霸王种子的萌发不需要光照;温度则影响显著,适宜温度为15~35℃,最适温度为15~20℃,其中20℃吸胀当日萌发,15℃吸胀次日萌发,35℃吸胀第3日萌发;15℃延长萌发终期至吸胀第8日,≥20℃萌发终期为吸胀第6日。  相似文献   
33.
沙埋是荒漠植物自然更新中种子萌发及成苗过程的重要环境因子。为研究霸王种子出苗对沙埋的需求,设置5个沙埋处理深度,分析霸王出苗率及幼苗株高生长。结果表明:不同深度沙埋处理下霸王幼苗出苗率及株高差异有效,随着沙埋深度的增加,其幼苗的出苗率和株高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埋深3 cm时达到最大值,分别为80.7%和2.30 cm。总之,霸王种子出苗对沙埋的需求范围为埋深1~7 cm,最适沙深为1~3 cm。  相似文献   
34.
【目的】为黑果枸杞优良品种选育及其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8份不同种源的黑果枸杞果实为试验材料,使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其氨基酸种类及含量,采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等统计学方法比较不同种源黑果枸杞果实的氨基酸品质。【结果】8份不同种源黑果枸杞的鲜果中均至少含17种氨基酸,包括7种必需氨基酸。其中:必需氨基酸含量为299.00~428.45 mg/kg,平均含量为367.05 mg/kg;药用氨基酸含量为568.76~1 346.61 mg/kg,平均值为898.19 mg/kg;甜味氨基酸含量为411.19~1143.19 mg/kg,平均值为689.18 mg/kg;苦味氨基酸含量为227.44~863.33 mg/kg,平均值为534.76 mg/kg;鲜味氨基酸含量为165.29~292.68 mg/kg,平均值为219.99 mg/kg;支链氨基酸含量为98.65~154.02 mg/kg,平均值为125.13 mg/kg;芳香族氨基酸含量为149.7~246.47 mg/kg,平均值为186.57 mg/kg。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供试黑果枸杞果实氨基酸含量间有较强...  相似文献   
35.
为探究红砂(Reaumuria soongorica)生态适应过程中环境和遗传变异之间的相对关系,本研究采用野外调查及同质园栽培试验的方法,测定红砂叶片形态和化学计量指标,分析比较了野外和同质园叶片功能性状的差异。结果表明:同一种源同质园红砂叶组织密度、肉质化程度、含水量均低于野外,且同质园红砂叶组织密度、肉质化程度、含水量在不同种源地与野外表现出相似的变化趋势,比叶面积表现为相反的变化趋势。野外种源红砂生长受氮和磷共同限制,而同质园红砂只受氮限制,红砂叶片含水量与肉质化程度、组织密度与比叶面积、氮含量与比叶面积、氮含量与N/P在同质园与野外相关性表现一致,但同质园碳、氮、磷与其它性状之间的相关性与野外不同,且微量元素钠、镁、铁、锌含量在野外与同质园间具有显著性差异。综上所述,红砂叶组织密度、肉质化程度、含水量及部分性状间权衡关系受遗传影响较高,在环境改变时也存在适应性分化,遗传因素对红砂叶化学计量特征影响较小,且环境变化会导致红砂对氮和磷元素利用方式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36.
研究不同饲料对花绒寄甲[Dastarcus helophoroides(Fairmaire)]成虫肠道微生物区系的影响。人工配制4种花绒寄甲成虫饲料(Ⅰ、Ⅱ、Ⅲ和Ⅳ),主要成分分别为蚕蛹粉、蟋蟀粉、替代寄主粉和蚂蚁粉,分别饲养花绒寄甲成虫。无菌取其肠道,进行肠道细菌16S rDNA全长PCR扩增和16S rDNA V3可变区的PCR扩增,扩增产物经16S rDNA作为分子标记的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分离后再进行相似性分析。结果表明,从成虫肠道共得到11种细菌,分别属于德库菌属(Desemzia)、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不粘柄菌属(Asticcacaulis)、纤维弧菌属(Cellvibrio)、动性杆菌属(Planomicrobium)、橙单胞菌属(Aurantimonas)和埃希氏菌属(Escherichia)。经相似性分析后,饲喂饲料Ⅰ(蚕蛹粉)和饲料Ⅱ(蟋蟀粉)的成虫肠道细菌区系相似性为64%;饲喂饲料Ⅲ(替代寄主粉)和饲料Ⅳ(蚂蚁粉)的成虫肠道细菌区系的相似性为61%。饲料Ⅰ、Ⅱ喂养的成虫和饲料Ⅲ、Ⅳ喂养的成虫肠道菌群差异性较大,相似性为21%。可见,不同饲料对花绒寄甲成虫肠道微生物群落组成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