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1篇
  31篇
综合类   59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刘佳  王岩鑫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22):5228-5231
该文分析了业务流程再造与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的辩证关系,论述了我国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现状及流程优化的必要性,提出我国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流程再造的有效途径为更新服务思想、营造良好环境、整合服务资源、重塑组织功能、优化流程设计和加强动态评估等6个方面。  相似文献   
32.
农村居民点用地空间结构反映着人地关系演变趋势的同时,也影响着区域经济的发展。研究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对开展土地整治活动具有重要意义。运用Voronoi图和生态景观指数法,以湖北省神农架林区为研究区域,全面分析了山区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特征,同时运用数据统计分析方法对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影响因素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山区农村居民点集聚型分布现象明显,表现出大聚居、小散居的分布特征,整体呈现破碎度低、分布零散、分维数小、斑块稳定的景观格局;山区居民点空间分布格局主要影响因素为海拔、坡度、水系、道路交通等,其中受地形和道路交通影响尤其明显,呈现出较强的地形和道路交通指向。研究对目前新一轮土地整治规划的科学开展具有引导作用,同时可为政府部门实施农村居民点整理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33.
张志  龚健  李亚芳 《湖北农业科学》2016,(18):4832-4836
从征地区片综合价格内涵着手,运用因素定级法进行区片划分,并将征地涉及的不同利益主体——政府、农民以及开发商看作“理性经济人”。为追求效益最大化,采用地价折中法即工业基准地价剥离法、社会保障法、收益还原法加权进行征地综合地价测算。最后以湖北省鄂州市为例进行实证研究,得出鄂州市征地区片价格为一级区片224.94元/m2,二级区片192.11元/m2,三级区片163.53元/m2,并在此基础上与当地的现行补偿标准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其方法的可行性与可操作性,为完善征地区片综合价的制订提供参考,也为土地增值收益合理分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4.
甘肃秦王川灌区种植豆禾混播牧草的农田生态保育效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裸地(CK)、种植小麦(Triticum aestivum)和苜蓿/无芒雀麦(Medicago sativa/Bromus inermis)豆禾混播牧草地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地表植被特征指标、土壤风蚀量及理化性质等指标,探究秦王川灌区农田风蚀规律及种植春小麦和牧草对土壤及养分流失的影响。结果表明:农田表土损失呈秋末冬初流失较多,冬季较少,春季又明显增强的"U"形曲线模式,从9月至翌年6月,出现2个风蚀高峰期(9—11月和3—5月);耕地裸露造成表土年均流失1.7 kg/m~2,即每年被风吹蚀1.3 mm厚表土,土壤有机质损失236.2 kg/hm~2,而种植小麦和牧草后在地表植被(根茬)覆盖作用下表土流失减少20.1%和52.3%,有机质损失减少12.2%和50.7%;由于风蚀季牧草植被(根茬)的盖度、高度和地表生物量均较小麦大,使得牧草地的地表粗糙度和湿度及表土(0—5 cm)含水率较小麦地高,从而造成土壤和有机质流失较小麦地少;相关和回归分析显示,地表植被特征指标与地表粗糙度和土壤含水率间呈显著正相关,而与地表土壤和有机质流失量呈极显著负相关;植被盖度每提高1%,将使表土和有机质流失减少4.1 g/m~2和59.3 mg/m~2,地表生物量每提高1 g/m~2,将使表土和有机质流失减少2.3 g/m~2和34.0 mg/m~2;春季春播小麦地的表土流失量与裸地相同,而种植多年生豆禾混播牧草可显著减少表土流失和有机质损失。综合以上,甘肃灌区农田春季播种农作物易引起土壤退化,而种植多年生豆禾混播牧草可实现农田生态保育,从而提高耕地质量和区域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35.
基于广东省实情,构建该省2008—2017年21个城市经济-旅游-环境系统的耦合协调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计算各项指标权重,对各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进行评价,且借鉴耦合协调度数学模型及计算方法,对其经济-旅游-环境系统耦合协调关系给予分析。结果表明,广东省21个城市经济-旅游-环境耦合程度较高,且耦合强度与耦合协调程度在空间分布不具有对应性;珠三角地区经济-旅游-环境协调度相对较高,达到中度和高度协调发展水平,为环境滞后型,东西两翼、粤北山区经济-旅游-环境发展不均衡,分别为旅游滞后型和经济滞后型。  相似文献   
36.
从湖北页岩气开发的现状和需要注意的问题入手,分析了湖北页岩气矿业用地和农业用地存在的主要冲突,比较研究了国外类似制度,并提出了可行的协调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7.
杨媛媛  姚尧  郝帅 《水土保持研究》2022,29(1):326-323+338
为贯彻落实我国粮食安全战略,缓解贵州省人地矛盾,参考大量相关文献,结合贵州省实的际情况,从投入强度、利用程度、产出效益和持续状况4个方面,构建了具有14个二级指标的耕地集约水平评价模型,运用较为客观的均方差法对各指标赋予权重,分析了贵州省近16年来耕地集约度时空演变与空间分异特征,并运用GWR模型探寻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1)贵州省2003—2018年耕地集约利用水平总体呈现上升趋势。(2)贵州省各市(州)耕地集约利用水平中,仅贵阳市的耕地集约水平逐渐下降,安顺市、六盘水市、黔东南州、遵义市4个地区稳步发展,其余地区略有波动。(3)通过GWR模型的分析发现,投入强度和持续状况是影响区内耕地集约利用水平的主要因素,利用程度地区分异较小,产出效益地区分异则较大。研究结果可为贵州省提升耕地集约利用水平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38.
谢方俊  王占岐  杨俊  柴季  于辰 《湖北农业科学》2014,53(20):5038-5042
以湖北省耕地利用为研究对象,采用将熵值法和灰色关联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湖北省近16年的耕地集约利用水平,并选取2010年评价各市州的耕地集约利用水平的空间差异,结果表明,①湖北省近16年的耕地集约利用水平不稳定.2001年前总体呈下降趋势,2001年后呈起伏上升状态.2007年以后整体保持平稳上升态势;②湖北省不同集约利用水平的耕地分布较为集中,高度集约耕地主要集中在中北部及鄂州地区,勉强集约耕地主要集中在鄂西、鄂东南及孝感地区,其余地区耕地均为中度集约水平;③将熵值法与灰色关联模型相结合的评价方法能对耕地的集约利用水平做出客观评价,具有很强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通过分析指出今后继续实施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改善农业生产环境,引导微观主体合理决策是提高耕地集约度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39.
为防止土地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引起湖泊生态系统失衡特别是水环境恶化等问题,采用地域分异规律,运用规划的理论和方法,构建了梁子湖生态屏障区四种土地利用模式,并对其土地利用布局调整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表明:调整后屏障区的土地利用斑块数减少了67.3%,土地利用破碎度显著降低,具有重要生态功能的耕地、林地、坑塘水面等用地类型的布局更趋合理;经过土地利用布局调整后的屏障区形成梁子湖外围封闭的环状缓冲带,可以更好地发挥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有效阻隔外部因素对梁子湖产生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40.
借助数字足迹分析方法,利用点面交互的研究思路,对武汉市旅游流网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武汉市旅游数字足迹规律性较为显著,3—5月春夏季最为集中,旅行者平均停留时间为2.8 d;武汉市旅游流网络节点地理空间分布不均衡,部分节点带动尚不足以实现节点全面、协调发展;武汉市旅游流网络空间结构分层比较明显,核心区与边缘区之间联结度较低,整体网络密度偏低,区域内发展较不均衡。需进一步发挥重要节点和核心区域的作用,实现武汉市旅游流网络点面交互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