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010篇
  免费   1620篇
  国内免费   2457篇
林业   2367篇
农学   2765篇
基础科学   2020篇
  3645篇
综合类   11882篇
农作物   2546篇
水产渔业   651篇
畜牧兽医   3689篇
园艺   1591篇
植物保护   931篇
  2024年   96篇
  2023年   515篇
  2022年   864篇
  2021年   1014篇
  2020年   954篇
  2019年   1165篇
  2018年   878篇
  2017年   1120篇
  2016年   1552篇
  2015年   1735篇
  2014年   1961篇
  2013年   2006篇
  2012年   2372篇
  2011年   2027篇
  2010年   1621篇
  2009年   1570篇
  2008年   1382篇
  2007年   1458篇
  2006年   1411篇
  2005年   1079篇
  2004年   704篇
  2003年   600篇
  2002年   505篇
  2001年   446篇
  2000年   454篇
  1999年   340篇
  1998年   341篇
  1997年   264篇
  1996年   238篇
  1995年   217篇
  1994年   189篇
  1993年   180篇
  1992年   163篇
  1991年   130篇
  1990年   124篇
  1989年   118篇
  1988年   88篇
  1987年   48篇
  1986年   33篇
  1985年   33篇
  1984年   20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18篇
  1980年   12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4篇
  1976年   4篇
  197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目的】建立水稻叶片蛋白的多反应监测(MRM)质谱绝对定量方法。【方法】水稻叶片蛋白经含1.0%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的磷酸盐(PBS)缓冲液提取,丙酮沉淀除杂纯化、胰蛋白酶消化,酶解液经液相色谱分离,MRM质谱监测,外标法定量。【结果】向提取缓冲液中加入1.0%SDS可增强水稻叶片中16种靶蛋白和总蛋白质的提取效果;不同有机试剂处理,总蛋白质沉淀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沉淀能力从强到弱依次为乙腈>丙酮>异丙醇>甲醇>乙醇;对于16种目标蛋白,总体以丙酮沉淀效果最好,其次是异丙醇和乙腈,甲醇和乙醇效果较差。该方法线性范围均达到3个数量级,定量限为0.1~2.5 nmol/L,灌浆期16种水稻叶片蛋白质含量为6.0~2818.1μg/g,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14%。【结论】SDS可显著提高水稻叶片蛋白提取效果,采用丙酮或乙腈可获得较好的蛋白沉淀效果,但不同蛋白质略有差异。结合MRM质谱监测技术可实现水稻叶片蛋白的绝对定量,方法线性范围宽、敏度高、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32.
【目的】明确杂交稻70 g以下低播量精量穴播和条播对育秧效果及机插特性的影响,突破生产中杂交稻机插的技术瓶颈。【方法】以中浙优1号和甬优1540两个杂交稻品种为材料,利用机插标准9寸盘,设置机械穴播和条播两个精量播种方式,并以机械流水线撒播为对照,穴播规格为16(纵向)×34(横向)穴,条播为纵向16条,以穴播5粒、3粒及2粒的播种量进行播种试验。考查了低播量下不同播种方式对秧苗生长影响及配套取秧效果【结果】1)低播量下不同播种方式对秧苗成苗率的影响不大。2)降低播种量提高秧苗生长一致性,且穴播和条播秧苗生长一致性好于撒播。3)与撒播相比,精量穴播和条播能够在低播量下提高秧苗根系盘结力和成毯性,中浙优1号和甬优1540根系盘结力比撒播平均高75.4%和81.0%,播量每穴3粒时即能有效成毯,穴播和条播差异不大。4)精量穴播和条播能够显著降低低播量下机插漏秧率,中浙优1号和甬优1540机插漏秧率平均分别比撒播低76.3%和74.6%,穴播和条播下,两个品种每穴播量3粒的漏秧率均在1%以下,与撒播相比降幅在10个百分点以上。5)精量穴播和条播机插取秧苗数均匀度比撒播要好,两个品种预期取秧2~5苗(5粒)、1~3苗(3粒)和1~2苗(2粒)比例均达80%以上,中浙优1号和甬优1540机插苗数均匀度平均比撒播高121.2%和67.0%,其中,穴播机插取秧苗数均匀度及预期取秧苗数比例高于条播。【结论】精量穴播和条播可以解决目前杂交稻机插用种量大、漏秧率高和机插取秧苗数均匀度差的问题。  相似文献   
33.
李嵩  韩巍  张凯  依艳丽 《玉米科学》2020,28(6):101-106
通过连续3年大田试验,对旋耕、翻耕、深松3种耕作方式下的土壤物理性质、玉米根系分布和产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与翻耕和旋耕相比,深松显著增加了玉米田土壤耕层厚度和降低了犁底层厚度。在中下层土壤,深松还降低了土壤紧实度和容重,改善了土壤的孔隙状况,有利于玉米根系向下生长,使得中下层土壤的玉米根系不仅更丰富,而且占总根系量的比例也更高,最终提高了玉米产量。本研究表明,深松耕作有利于改善辽西褐土区土壤结构和促进玉米生长。  相似文献   
34.
土壤质地是土壤的基本物理性质之一,反应土壤中不同大小直径成土颗粒的组成状况。不同质地土壤间养分含量、蓄水导水、保肥供肥、保温导热、耕性、微生物种类及其活动等性能的差异,影响肥料的固定、转化、吸收和流失,并影响作物的产量形成,进而形成区域性的肥料利用效率的差异。水稻肥料利用状况的改善一直是研究热点,但土壤质地对肥料利用和水稻生长的影响研究相对较少。本文简要介绍了不同质地土壤的养分状况和理化性质差异,分析了土壤质地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并在简要评价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基础上,初步探讨了不同土质土壤的肥料高效施用方法。  相似文献   
35.
以甬优538、甬优9号为供试材料,研究了轻多效唑水育秧(T1)、重多效唑水育秧(T2)和轻多效唑旱育秧(T3)三种育秧方式对水稻超秧龄机插的影响。结果表明,与T1处理相比,T2、T3处理的苗高、生物量受到抑制,成秧率变高,漏秧率降低,基本苗数增加;机插后2个品种的抽穗期均推迟,甬优538 T2、T3处理的产量高于T1处理,甬优9号T2、T3处理的产量低于T1处理。  相似文献   
36.
37.
唐杂6 号是以雌性系S16 为母本,以自交系S26 为父本配制的强雌型黄瓜一代杂种。生长势强,商品瓜短棒状, 瓜长12~14 cm,横径4.0~4.3 cm,非特异性环境下雌花率95% 以上,瓜皮嫩绿有光泽,白刺,刺瘤稀小,平均单瓜质量 131.8 g 左右,高抗霜霉病,抗细菌性角斑病,耐白粉病;春保护地栽培平均产量可达8 000 kg·(667 m2-1,秋冬保护地栽 培产量可达6 500 kg·(667 m2-1;适合河北、北京、天津及东北地区春、秋保护地种植。  相似文献   
38.
为探究永兴县冰糖橙果园土壤肥力特征及其综合性状,为果园土壤改良和合理施肥提供依据。在永兴县冰糖橙主产区采集了284处具有代表性果园表层土壤(0-40cm),测定了土壤有机质、pH值、全氮、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缓效钾等养分指标,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永兴县冰糖橙果园及其北、中和南3个区域土壤肥力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并比较3个区域的土壤肥力差异特征。结果表明:永兴县冰糖橙果园土壤肥力为中等水平,土壤为酸性,平均仅5.47;有机质含量较丰富,为较高等水平,平均为25g/kg;土壤全氮含量为较高等水平,平均为1.86g/kg,碱解氮含量为中等水平,平均109mg/kg;有效磷平均含量25.2mg/kg,为中等水平;缓效钾含量偏低,为较低等水平,平均132mg/kg;速效钾含量处于较高等水平,平均153mg/kg。果园的3个区域土壤综合肥力属于中等偏下水平,受地形地貌、成土母质、果园管理及其他因素影响,中部区果园综合肥力高于北部和南部果园。  相似文献   
39.
为建立‘哈伯’南天竹组织培养和种苗繁育技术体系,以半木质化带芽茎段为外植体材料开展植株再生研究。通过观察对比试验法、L9(34)正交试验设计完全随机法、极差分析、显著性检验、LSD多重比较,探讨了‘哈伯’南天竹组培的最适培养基配方。试验结果表明:最佳诱导培养基为MS + 6-BA 2.0 mg/L + IBA 0.1 mg/L +蔗糖30 g/L,诱导萌动率71.77%,成活率85.51%;最佳增殖培养基为WPM +6-BA 1.5 mg/L + IBA 0.01 mg/L + 蔗糖30 g/L,增殖系数6.3;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 MS+ IBA 0.5 mg/L + NAA 1.0 mg/L + 蔗糖20 g/L + AC 0.2 g/L,生根率97.63%;试管苗移入泥炭土:珍珠岩=3:2(V/V)混合基质中,移栽成活率96.67%。该试验建立了高效稳定的组培快繁技术体系,得到的组培苗后代能够稳定的保持母本优良性状,为工厂化育苗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0.
针对甘薯秧蔓机械化回收过程中离散元仿真研究缺乏准确参数值的问题,采用直接测量和虚拟标定相结合的方法对碎甘薯茎秆和叶片离散元仿真参数进行研究。采用物理试验法获得碎甘薯秧的本征参数、碰撞恢复系数等参数值及碎甘薯秧颗粒的静摩擦系数参数范围,并为离散元法仿真设计了不同的参数组合。通过堆积角优化仿真试验确定甘薯叶片本征参数及其他不易直接测量的离散元仿真参数。Plackett-Burman试验表明,甘薯茎秆—甘薯茎秆和甘薯茎秆—45钢的静摩擦系数、甘薯茎秆—甘薯茎秆和甘薯茎秆—甘薯叶的滚动摩擦系数均显著影响堆积角。运用最陡爬坡试验和Box-Behnken优化试验标定了对碎甘薯秧堆积角有显著影响的参数值,以得到的参数进行颗粒堆积仿真试验,测得堆积角平均值为40.51°,与实测值相对误差为0.972%,说明物理试验加优化仿真试验来标定离散元参数是可行的,标定所得的参数可作为甘薯秧茎叶离散元仿真参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