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8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9篇
林业   40篇
农学   15篇
基础科学   22篇
  36篇
综合类   182篇
农作物   10篇
水产渔业   6篇
畜牧兽医   38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2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承德市沙尘灾害时空分布特征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91-2010年承德市9个气象站的气象数据和相关社会经济资料,采用统计学和相关分析的方法,详细分析了承德市沙尘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形成原因。结果表明:承德市沙尘灾害在时间分布上以2000-2002年出现最为频繁,2005年以后沙尘灾害又呈上升趋势,春季为1a中沙尘灾害出现最为集中的时期;在空间分布上,沙尘灾害发生频率具有从西北向东南沿河谷走向递减的特征。沙尘灾害的产生主要受大风日数的影响,其为关键气象因子,地形要素和地表覆被状况也对沙尘灾害发生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2.
1950—2009年河南省干旱灾害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河南省1950-2009年的干旱灾情资料,分析了干旱灾害的变化特征及成因.结果表明,河南省农业干旱灾害呈现明显的周期性波动,干旱灾情轻重交替出现,受灾面积的波动周期为4~14年,成灾面积的波动周期为4~17年:干旱受灾面积呈减小趋势但成灾面积呈增大趋势;河南省的资源环境、气候变化和社会经济条件均对干旱灾害的形成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33.
黄晨  马一丹  张明海 《野生动物》2012,33(3):163-165
通过概述世界上东北豹的种群数量特征和分布状况,分析了东北豹保护面临的各种威胁和问题,如人类过度干扰、乱砍滥伐、乱捕滥猎、近亲繁殖以及人类的开发建设等活动对栖息地造成的严重破坏,使栖息地呈片段化、破碎化发展趋势,直接威胁东北豹种群的生存和繁衍。中国对东北豹的保护没有足够的重视,还没有建立专门的东北豹自然保护区,而俄罗斯对于东北豹的保护非常重视,不但建立了专门的东北豹自然保护区,还完善了东北豹的各项保护措施。最后,针对上述情况,提出了东北豹栖息地保护、猎物种群恢复、东北豹的重引入、建立东北豹跨界保护区等相应的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34.
松材线虫病的发生原因、危害症状及防治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松材线虫病能够引起大面积松树出现枯死现象,对松树林产生毁灭性伤害,属于世界性病害。为了有效促进我国林业发展,需要对松材线虫病加强防治。而目前我国在防治松材线虫病过程中难度相对较大,防治技术也比较滞后,资金不足等问题导致难以高效控制松材线虫病。基于此,深入探究松材线虫病的发生原因、危害症状,并提出了有效的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35.
在炎热的夏季,北方地区新铺植草坪由于多种原因经常大面积枯黄死亡,采取严格按照铺植要求准备场地、适时充分浇水并提高修剪高度、提高草皮卷质量、规范铺植技术、及时病虫害防治等措施可以避免这一问题的发生。  相似文献   
36.
新疆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耕地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耕地资源的变化特征是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变化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关系到耕地安全与粮食安全的重大问题。新疆作为中国农业用地较多和后备耕地资源较大的省区,在中国耕地资源保护和持续利用中具有突出地位。渭库绿洲是新疆最典型的荒漠绿洲区,是阿克苏地区最大的灌溉区及新疆重要的产棉区之一,深入了解该绿洲耕地分布及其变化过程,对指导该绿洲农业发展,保障生态安全至关重要。【方法】本研究以遥感资料为数据源,选取动态度、区位指数和板块密度等地理计量模型揭示渭库绿洲近21 a来耕地的时空变化特征,分析其变化的主要原因。【结果】(1)近21a年渭库绿洲耕地发生了显著的时空变化。耕地面积从1994年的2 488km2增加到2015年的3 931 km2,研究期间增加了1 443 km2,耕地面积的比例从17%上升到26%,年均变化量68.71km2,年均变化率2.7%;耕地扩展中心逐渐由绿洲中上游转移到下游,并延伸到绿洲外围,主要表现以耕地为主的农业用地和建设用地为主的非农业用地增加,以及盐渍地和水域大面积减少;(2)从区位指数来看,各县的区位指数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新和县的耕地区位指数均排在第一位,耕地聚集程度远高于全区平均和其他地区,沙雅县的耕地区位指数位于第二,聚集程度也高于全区平均值,库车县的耕地区位指数最小。【结论】经过近21 a的耕地扩展,耕地景观由已杂乱破碎斑块逐渐连接成片,耕地景观的优势进一步增加。降水和径流的增加为渭库绿洲耕地扩展提供了相对有利的气候条件,水利建设与人口增长是影响该绿洲耕地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本研究提出的分析方法能快速、客观反映区域耕地格局的动态变化过程和差异特征,为耕地时空变化研究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37.
[目的]于火龙果成熟季节对火龙果的裂果情况进行调查,分析裂果原因,为生产上制定栽培管理技术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平果坤汇特生态农业公司火龙果果园和广西农业科学院里建科研基地火龙果种质圃为调查点,以红肉1号、红肉2号、紫龙、美龙2号、华农、红绣球、红肉优株4号、红肉优株7号等8个火龙果品种为试验材料,于6~11月在每批火龙果果实成熟后1~2d开展裂果情况调查,观察不同品种裂果数量、裂果部位及裂果程度.[结果]果脐收口较宽且浅的品种易从果脐处呈纵向裂开,且果形为圆球形或短椭圆形的品种比椭圆形的品种裂果严重,裂果率最高达19.4%;果皮薄且脆、弹性差、质地柔软的品种易从果实腹部果皮裂开,裂果率最高为6.3%.火龙果果实生长成熟期间久旱遇雨或长时间下雨均易造成裂果,土壤黏重的果园较黄壤土果同裂果严重,在果实生长成熟期间偏施化肥及感染病虫害的果实也易发生裂果.[结论]火龙果裂果与其品种、果实成熟季节及栽培管理有关,生产上应选择抗裂果品种推广种植,加强果园管理,改良土壤,均衡土壤水分供应,实行果实套袋等措施减轻裂果发生.  相似文献   
38.
朱殊荣  陈剑 《现代农业科技》2013,(19):277-277,281
白城市地处大兴安岭山脉东麓平原区,气候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特定的地域和气候条件,造成了十年九旱的历史顽症。对白城市的干旱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抗旱减灾的对策。  相似文献   
39.
以1949-2010年河北省谷子、小麦、玉米单产数据和2002年-2009年河北省138个县的谷子、小麦、玉米单产与面积数据为基础,比较分析了谷子单产的时空变化及与小麦、玉米单产的差距。结果表明,从时序上看,河北省谷子单产随着时间的变化有一定的增长趋势,但增速减缓,与小麦、玉米单产相比差距越来越大。从空间看,2002-2009年各县的谷子单产总体呈增长态势,差异比较显著。单产较高的县主要分布在山前平原和低平原区,燕山山区和坝上高原区单产较低。谷子单产水平较低的主要原因是随着时间的变化谷子由主粮作物变为了调剂粮食作物,播种区域逐步被挤压到丘陵旱地区域,农田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科技进步水平低、病虫草鸟危害严重等。提高谷子单产水平应加强谷子生产条件的改善,提高谷子科技水平和深加工水平,大力引导小米消费,研制适宜各类消费人群的产品。  相似文献   
40.
In growth chambers, cotton (Gossypium hirsutum L. genetic selection ‘M8') was grown in a synthetic growth medium under four light regimes: low pressure sodium (LPS), LPS + Incandescent (Inc), cool white fluorescent (CWF) and CWF + Inc lamps at 22 C under LPS lamps. Less chlorosis developed at 26 C than at 22 C and less under LPS + Inc than under LPS lamps. All plants were green under CWF and CWF + Inc light. Green and chlorotic plant tissue contained about the same concentrations of Fe. The proposed hypothesis was that chlorotic tissue’ contained less Fe2+ than green tissue. Chlorotic leaves treated with FeSO4 turned a green color. Enough CWF + Inc light passed through an intact leaf to reduce Fe3+ to Fe2+ in vitro. Also in vitro, Fe3+ was reduced by CWF, by Inc, but not by LPS light. The amount of Fe3+ reduced during an illumination period was directly proportional to the quantity of light used. In vitro, citrate and malate enhanced Fe3+ reduction, whereas phosphate, pyrophosphate, OH, Cu2+, Ni2+, Mn2+, Zn2+, and Fall inhibited Fe3+ reduction by light. Orthophosphate was about 8 times as effective as organic P in decreasing Fe3+ reduction. Citrate largely alleviated the inhibitory effects of Pi and pH (up to pH 6). The data also provide a possible explanation of a role for many of the elements known to induce or aggravate Fe chlorosis (inhibit Fe3+ reduction). Quantity and quality of light apparently play key roles in plant growth as related to reduction of Fe3+ to Fe2+ in plant top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