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458篇
  免费   2674篇
  国内免费   5323篇
林业   6561篇
农学   7428篇
基础科学   3792篇
  8829篇
综合类   16700篇
农作物   3725篇
水产渔业   2576篇
畜牧兽医   10615篇
园艺   2320篇
植物保护   3909篇
  2023年   517篇
  2022年   1353篇
  2021年   1972篇
  2020年   1783篇
  2019年   1769篇
  2018年   1366篇
  2017年   1876篇
  2016年   1738篇
  2015年   2378篇
  2014年   2279篇
  2013年   2888篇
  2012年   3591篇
  2011年   3713篇
  2010年   3382篇
  2009年   3160篇
  2008年   3081篇
  2007年   3063篇
  2006年   2678篇
  2005年   3352篇
  2004年   1917篇
  2003年   1579篇
  2002年   1242篇
  2001年   1244篇
  2000年   1213篇
  1999年   1577篇
  1998年   1167篇
  1997年   1001篇
  1996年   950篇
  1995年   845篇
  1994年   794篇
  1993年   770篇
  1992年   753篇
  1991年   703篇
  1990年   626篇
  1989年   532篇
  1988年   460篇
  1987年   295篇
  1986年   284篇
  1985年   199篇
  1984年   139篇
  1983年   122篇
  1979年   157篇
  1978年   107篇
  1975年   145篇
  1974年   132篇
  1973年   120篇
  1972年   146篇
  1971年   121篇
  1968年   117篇
  1967年   12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探明周年产量20,000kghm–2以上冬小麦–夏玉米种植模式周年气候资源分配与利用特征,并建立资源优化配置定量指标,为进一步提升黄淮海该模式周年产量潜力和气候资源利用效率提供理论依据,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2006—2010年黄淮海区9个高产点共45个田间试验的数据,定量分析了冬小麦–夏玉米模式高产形成与季节间光温水资源分配的关系。结果表明,三省9个试验点冬小麦–夏玉米均实现了周年20,000kghm–2以上高产,但区域间差异较大,河南和山东小麦产量最高,山东夏玉米产量最高,河南和山东周年产量分别高于河北16.9%和21.5%。产量的变化主要由光温水分配差异造成,河南和山东小麦季积温量在1924.2~2608.0°C和降雨量小于201.1mm范围时产量均高于河北,山东玉米季辐射量在2168.5~2953.8 MJ m–2、积温量小于2990.7°C和降水量小于591.3 mm范围时产量均高于河南和河北。然而省份间冬小麦–夏玉米模式季节间热量资源分配率和分配比值相对固定,即小麦季和玉米季积温分配率分别为43%和57%,两季间积温比值为0.7,这是该区当前生产和生态条件下冬小麦–夏玉米模式季节间资源合理配置的定量标准。在不增加任何投入的前提下依据该定量指标来指导黄淮海不同生态区冬小麦–夏玉米种植模式的资源优化配置,对促进黄淮海该种植模式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2.
江苏淮南麦区近17年小麦品种产量性状及聚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3.
通过对贪食迈阿密虫(M. avidus)对4种养殖鱼类组织匀浆液的趋化特性进行研究,以探讨贪食迈阿虫对养殖鱼类的侵染特点。试验结果显示,贪食迈阿密虫对大黄鱼、大菱鲆、黄姑鱼、鲈鱼的眼、脑、脑脊液匀浆液有强烈的趋化效果(P<0.01),对皮肤黏液、鳃、肝、肌肉、肾组织匀浆液的趋化性较弱(P>0.05);对不同鱼类组织匀浆液对贪食迈阿密虫的趋化诱导差异比较结果推测,贪食迈阿密虫对宿主具有一定的选择性。本研究有助于深化贪食迈阿密虫致病性的认识,并为海水养殖鱼类盾纤虫病的预防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34.
为探索红枣GSTU类基因在红枣抗逆中的分子作用机制,本研究以狗头枣枣树叶片的DNA为模板,根据枣GSTU基因的序列(HM345954.1)设计引物,采用PCR方法获得GSTU基因序列,并利用生物信息学手段对其所对应蛋白的结构域、功能域、理化特性、跨膜区、二级结构及亚细胞定位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克隆到的DNA序列全长838 bp,具有2个外显子和1个内含子,内含子在292~460 bp碱基处,该序列与GenBank中枣的GSTU核苷酸序列和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99.85%和100%,表明成功的克隆了狗头枣的GSTU基因。该序列编码222个氨基酸,分子量为25.268 kD,理论等电点(pI)为6.10;亲水性的平均数为-0.242,表明该蛋白是亲水性蛋白。二级结构主要以α-螺旋为主,其次是无规则卷曲,不存在信号肽,表明该蛋白可能为非分泌性蛋白,该蛋白可能位于内质网(膜)和质膜上。本研究获得的狗头枣GSTU基因在基因结构上含有1个内含子,在核酸序列及氨基酸序列上与GenBank中枣的GSTU基因同源性高,并对其理化性质、结构等进行了预测与分析,为进一步研究红枣抗逆分子机制提供理论基础,同时为红枣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35.
以铁观音茶树叶片为材料,利用逆转录PCR及RACE法,克隆了茶树几丁质酶基因CsChi(GenBank登录号为KR078345).CsChi基因的cDNA全长为1 192 bp,包含972 bp的开放阅读框(ORF),编码323个氨基酸.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CsChi蛋白的分子量为34.33 ku;理论等电点pI为8.44;原子组成为C1519H2285N413O464S18,总原子数为4 699;蛋白质结构分析显示该蛋白有6个蛋白的跨膜区域,属于跨膜蛋白;存在于细胞外;没有卷曲螺旋结构存在;CsChi基因编码的蛋白属于糖苷水解酶19家族,含有保守的ChtBD1结构域,与溶菌酶的保守结构域类似,可能兼具几丁质酶活性和溶菌酶活性,qPCR定量分析结果显示在不同干旱胁迫处理下茶树的CsChi基因的表达量,与对照组相比有所增加.推测CsChi基因在茶树干旱等逆境胁迫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6.
Improper application of nitrogen (N) has led to high N losses and low N use efficiency in the lower reaches of Yangtze River in China. An effective method to solve such problems is the deep fertilized N in root zone (RZF). Limited information is available on the effect of RZF on the uptake of macronutrients (N, P and K) and rice yield. Field experiments, conducted from 2014 to 2015, compared the farmer fertilizer practice (FFP, with 225 kg ha?1 of N, split into three doses) and RZF using the same rate but placing N 5 cm away from rice roots in holes 10 cm deep (RZF10) or 5 cm deep (RZF5) as a single application. The highest mean yield (10.0 t ha?1) was obtained in RZF10, which was 19.5% more than that in FFP. Root zone fertilization of urea (whether 10 cm deep or 5 cm deep) resulted in greater accumulation of N, P and K in stem, leaf sheaths, leaf blades and grains compared to that in FFP in sandy and in loam soils. The uptake of N, P and K was the highest in RZF10 (average at 176.7, 66.2 and 179.1 kg ha?1, respectively), higher than that in FFP by 45.0, 17.0 and 22.6%, respectively. N apparent recovery efficiency was markedly higher in RZF10 (53.1%) than in FFP (27.5%). RZF10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N, P, K uptake compared with FFP under different N rates in both sandy and loam soils.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N, P and K input amount should be re-determined under RZF.  相似文献   
37.
化学打顶剂在甘肃棉花上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2015年在甘肃敦煌植棉区,应用2种化学打顶剂进行不同施用时间和剂量的田间试验表明,土优塔化学打顶剂在6月28日前后、以900 mL·hm-2的剂量使用,对棉花有较好的封顶效果,对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和纤维长度影响不大。2016年示范结果与2015年试验一致  相似文献   
38.
红蓝LED光照强度对茶树生长及生物化学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黔湄601’一年生茶树苗为试材,光量比为1∶3的LED红蓝光作为光源,探讨不同光照强度对茶树幼苗生长特性的影响、光合色素及生物化学成分的变化趋势,探索茶树苗生长发育对光强的响应机制。采用LED精准调节光质和光强,设置50μmol·m-2·s-1、100μmol·m-2·s-1、150μmol·m-2·s-1、200μmol·m-2·s-14个处理。结果表明,不同光强处理15 d后,50μmol·m-2·s-1光照强度有利于茶树叶色素含量的增加及Ca/Cb值的降低;100μmol·m-2·s-1光照强度有利于茶树叶茶多酚含量的降低及氨基酸含量的增加,酚氨比值最低;150μmol·m-2·s-1光照强度对茶树叶重增加有促进作用;200μmol·m-2·s-1光照强度有利于茶树叶茶多酚含量的增加和氨基酸、光合色素含量的减少;酚氨比值最高,光合色素含量最低。红蓝LED光照强度过低、过高都不利于茶叶品质形成,综合考虑,100μmol·m-2·s-1光照强度最有利于茶叶功能成分的积累,是茶叶LED光源设施栽培的理想光照强度。本研究结果对于设施茶树种植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39.
为了获得简单、易操作、准确度高的橡胶园酸性、中性土壤交换性钙、镁测定方法,本试验通过响应面优化试验,建立称样量、提取液体积、提取方式与交换性钙测定结果之间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在25℃条件下,以1 mol/L的乙酸铵为土壤浸提液,称样量为2 g、提取液体积175 mL、振荡36 min,为橡胶园酸性、中性土壤的最佳提取条件。将上述条件下得到的结果与标准方法条件下得到的结果相对比,两结果的相对误差在1.25~3.04之间,均属合理范围。利用标准样品对优化方法进行试验验证,结果与推荐值相符。改进后的方法分析成本低、操作简便、测定结果准确、稳定性好,可用于橡胶园酸性、中性土壤交换性钙、镁的测定。  相似文献   
40.
尿苷二磷酸糖基转移酶(uridine diphosphate glycosyltransferases,UGTs)催化糖基转移反应,与植物次生代谢密切相关。本研究根据甜叶菊(Stevia rebaudiana)转录组数据库,克隆到一个催化莱鲍迪D苷(rebaudioside D,RD)合成的新型糖基转移酶候选基因,对其开展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开放阅读框长1380 bp,编码459个氨基酸,等电点(pI)预测为5.54,理论分子量约49.66 kD,系统发育分析表明该基因与向日葵中的UGT89A2同源,故将其命名为SrUGT89A2。构建pET28a-SrUGT89A2原核表达载体,并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诱导表达得到重组蛋白,HPLC检测表明粗酶液能催化甜叶菊提取液形成一个新的色谱峰,该峰保留时间与莱鲍迪D苷一致。经进一步纯化UGT89A2蛋白,添加不同甜菊糖苷标准品为催化底物,但未鉴定出该蛋白催化的具体糖苷。该潜在催化甜菊糖RD苷合成的新型糖基转移酶基因SrUGT89A2的发现,为RD苷的生物合成和甜菊糖苷的生物途径研究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