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4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0篇
林业   14篇
农学   8篇
基础科学   6篇
  20篇
综合类   134篇
农作物   3篇
水产渔业   12篇
畜牧兽医   79篇
园艺   7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81.
稻田是中国面积最大的耕地之一,稻田土壤有机碳(SOC)是重要的农业碳库,被认为在减缓大气二氧化碳(CO2)浓度上升和全球变暖中起着重要作用。明确中国稻田SOC汇特征与影响因素,有助于制定合理的农业管理措施,科学地增强稻田土壤固碳减排潜力。研究发现,在空间分布上,中国稻田SOC含量具有地域性差异,总体表现为华南、西南高于华北、西北,长江中游高于长江下游;且稻田SOC含量沿海拔升高而增加,随土壤深度增加而减少。在组成上,稻田土壤活性碳比例不超过5.3%,惰性碳比例远大于活性碳,高达60%以上,稻田固碳重点在于惰性组分。在影响因素上,人为管理措施是导致稻田碳汇变化的主要原因,并与自然因素密切相关。为充分发挥稻田土壤碳汇功能,未来研究应加强稻田SOC稳定机制研究,制定因地制宜的农业管理推广方案,为中国“双碳”目标的实现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82.
为明确中间球海胆己糖激酶的序列信息和表达规律,了解高温-酸化胁迫对其表达和生物活性的影响,以中间球海胆为研究对象,利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获得中间球海胆已糖激酶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SiHK),并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其序列特征,分析高温-酸化胁迫下中间球海胆肠和性腺组织中SiHK基因的表达及其酶活力变化。结果表明,SiHK基因的cDNA全长2 041 bp,编码476个氨基酸,SiHK蛋白的理论等电点为6.44,蛋白质分子质量52.72 kD。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SiHK蛋白氨基酸序列与紫球海胆HK氨基酸序列相似最高。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SiHK基因的表达具有组织特异性,其中,肠和性腺组织中SiHK基因的相对表达量较高,而在体腔液和管足中SiHK酶活力较高。高温-酸化胁迫处理60 d后,与对照组相比,处理组中间球海胆的肠和性腺组织中SiHK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和SiHK酶活性均发生改变。由此表明,高温-酸化胁迫可能通过调控糖代谢关键酶活性对海胆的物质代谢过程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283.
为了研究所设计的分秧滑道的性能,利用Pro/E和ADAMS软件对穴盘水稻秧苗通过分秧滑道运动进行了仿真。建立了2种秧苗营养土钵模型,球体模型和实际尺寸营养土钵模型。结果发现秧苗在通过分秧滑道圆弧段时其速度、加速度和接触力会发生突变;秧苗通过7条滑道需要的时间最长为0.633 s,最短为0.463 s;当滑道相对竖直平面倾斜2°布置时,秧苗通过滑道的通过性与滑道竖直布置时的差异不大。通过仿真可得到7穴秧苗不同时间点在7条滑道中的运动轨迹,以及在滑道运动的状态下,秧苗通过2组分秧滑道后在田间的定植情况。研究结果为今后分秧机构的进一步优化设计和试验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84.
为研究畜禽粪便好氧堆肥过程氨气(NH3)与温室气体的排放特征及协同减排机制,以鸡粪与蘑菇渣为原料,设置9组不同条件的好氧堆肥正交实验,并进行为期45 d的跟踪监测,了解好氧堆肥过程基本理化参数变化,分析NH3和温室气体的排放规律及最佳减排条件,探究微生物群落与环境因子、气体排放通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含水率与碳氮比(C/N)变化影响整个堆肥进程,经45 d堆肥后,大多数处理组的堆肥均已经完全腐熟,且添加一定比例的椰壳生物炭与钙镁磷肥可以提高堆肥腐熟度。NH3和4种温室气体(CH4、N2O、CO、CO2)在堆肥前期(1~22 d)排放通量较高,人工翻堆会增加气体排放通量。NH3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因子和最佳减排条件各不相同,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对NH3、CH4、N2O排放影响较大的因子是椰壳生物炭占比、钙镁磷肥占比和通风速率,有利于这3种气体协同减排的条件为含水率60%、椰壳生物炭0或5%、钙镁磷肥0或5%或10%、通风速率0.12 L·min-1·kg-1,其中含水率60%、椰壳生物炭占比5%、通风速率0.12 L·min-1·kg-1是NH3和CH4协同减排的最佳条件。整个堆肥过程中,门水平与属水平的微生物群落相对丰度均发生明显变化,C/N和温度是微生物群落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堆肥前期(22 d前),门水平的优势菌为Firmicutes、Actinobacteria、Bacteroidetes和Proteobacteria,其中Firmicutes对NH3与温室气体的排放具有显著影响。研究表明,鸡粪好氧堆肥过程中影响NH3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因子很多,通风条件下进行调理剂种类及配比优选有望实现NH3、CH4和N2O的协同排放。  相似文献   
285.
猪肉是我国消费的主要肉品,2018年8月份发生非洲猪瘟疫情以来,老百姓吃上放心猪肉成为民众关系的话题,根据非洲猪瘟的流行传播特点,本文重点分析如何做好非洲猪瘟的防控,保障养殖户经济效益,让百姓吃上放心肉。  相似文献   
286.
毕莉艳  李祖然  王磊  湛方栋  梁新然  李元 《土壤》2023,55(5):935-942
水羟锰矿(δ-Mn O2)作为土壤矿物和地球沉积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对土壤中诸多金属离子具有超强富集作用而备受关注。富集了金属离子的δ-Mn O2在土壤环境中迁移转化,伴随金属元素二次污染风险。因此,探究δ-Mn O2转化过程及其与金属元素的相互作用规律势在必行。本文简要介绍了δ-Mn O2的性质,综述了δ-Mn O2的结构转化及其影响因素,δ-Mn O2与重金属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氧化锰晶体生长机制,并对土壤中δ-Mn O2转化过程带来的金属元素二次污染防治研究重点和方向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