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3篇
农学   25篇
  21篇
综合类   108篇
农作物   110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61.
在室内用离体生测方法测定了小根蒜水浸提液对花生田主要杂草马唐、稗草和反枝苋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小根蒜水浸提液对3种杂草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生长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3种受体杂草中,以反枝苋和马唐较为敏感,0.0500g/mL浓度处理下种子均受到完全抑制不能萌发,在0.0250g/mL处理下反枝苋、马唐和稗草种子的萌发率分别为38.46%,50.00%和85.71%。相同浓度处理时,小根蒜水提物对3种杂草根长的生长抑制作用均明显高于对苗高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62.
花生全程可控施肥理论与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花生的施肥现状,在明确花生生长发育需肥特点的基础上,提出花生全程可控施肥技术,建立花生简化、可控、高效、生态施肥与高效高产技术体系,实现花生不同生育期、地下分布差异的针对性施肥,促进植株抗性、荚果产量提高,同时降低氮肥等化学肥料的施用量,达到减肥、增效的目的,实现土壤的生态修复和土壤耕地的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263.
连作对花生光合特性和活性氧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大田和池栽试验结果表明,连作显著降低花生单叶光合速率(Pn)、群体光合强度(CAP)和叶面积系数(LAI),并随生育期的推进而降低更甚;LAI与CAP和作物生长速率(CGR)呈极显著正相关,Chl含量与Pn相关密切。LAI的降低是导致连作花生干物质积累少、荚果产量低的主要原因;不同品种类型对连作障碍的敏感性不同,鲁花12最敏感,而8130耐性最好。连作花生叶片的SOD、POD、CAT活性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显著降低,MDA含量明显增加,且其变化随连作年限延长而加大;CGR与叶片中POD和SOD相关密切。植株中POD、SOD等叶片保护酶活性降低是导致花生生育不良和后期早衰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64.
[目的]在大田条件下,研究播期与施氮量对不同类型花生产量、干物质积累、氮素吸收及利用的影响,为花生高产和养分资源高效利用提供技术支撑.[方法]选择普通型大花生品种'花育22号'和高油酸花生品种'冀花16号'为材料,设3个施氮水平:0、120、240?kg/hm2?(分别表示为N0、N120、N240);4个播期:4月3...  相似文献   
265.
【目的】在中国,为保证出苗率及播种质量,田间常采用多粒播种。然而,多粒穴播植株间的竞争往往限制了植株的生长和最终产量。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团队前期研究建立了单粒精准播种的高产栽培技术。单粒精播技术的节种作用和增产效果结合起来能够带来更大的效益,实现节本增效。挖掘不同种植方式花生叶片、根系及荚果中的差异表达基因,探讨单粒精播栽培技术提高花生荚果产量的分子机制,为进一步推动花生高产高效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方法】以花生品种花育25号为试材,测定单粒精播和多粒穴播种植产量相关指标,分别取花生开花后30 d倒三叶和主根及侧根、鸡头幼果期花生荚果进行转录组测序,从分子水平阐述不同播种方式花生产量的差异。【结果】与多粒穴播相比较,单粒精播种植方式下花生单株荚果数、单株饱果数、单株果重、经济系数均显著提高。转录组数据组装后,平均每库包含4 430万个读数。通过不同比较组合中差异表达基因、GO和KEGG通路分析,与多粒穴播相比较,单粒精播种植植物叶片中参与赤霉素信号传导、光信号传导等过程的转录因子及光系统Ⅱ放氧复合体、叶绿体膜、氧化还原反应等光合作用相关基因表达量升高;根系中生物胁迫和非生物胁迫诱导...  相似文献   
266.
为探讨减施氮肥对花生的影响,采用盆栽试验,在北方黄淮海和南方红壤旱地产区选用当地主要栽培品种,北方选用 ‘花育25号’为材料,设置施N 0 kg·hm-2(T0)、施N 157.5 kg·hm-2(T1)、施N 157.5 kg·hm-2+CaO 450 kg·hm-2(T2)、施CaO 450 kg·hm-2(T3)、施N 67.5 kg·hm-2+CaO 450 kg·hm-2作为基肥+花针期追施N45 kg·hm-2(T4)、施N 67.5 kg·hm-2作为基肥+花针期追施N45 kg·hm-2+CaO 450 kg·hm-2(T5)共6个处理;南方选用‘湘花2008’为材料,设置施N 0 kg·hm-2(S0)、施N157.5 kg·hm-2(S1)、施N 157.5 kg·hm-2+ CaO 568 kg·hm-2(S2)、施N 112.5 kg·hm-2(S3)、施N 112.5 kg·hm-2+CaO 568 kg·hm-2(S4)共5个处理,研究了减氮增钙及氮、钙肥施用时期对花生干物质积累量、叶片SPAD值、碳氮代谢酶活性,根瘤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施肥(T1)相比,减氮增钙(T4)处理明显提高结荚期根瘤数量和鲜重,提高生育后期的叶绿素相对含量、干物质积累量,促进叶片中的碳、氮酶活性提高,产量提高4.5%。与T1处理相比,T2处理显著促进干物质积累、产量提高10.8%;基施钙肥处理(T4)与花针期追施钙肥处理(T5)相比,产量提高228%。同时,与S1相比,S2处理的单株总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分别提高15.6%和29.8%。与S1相比,氮肥减施+基施钙肥处理(S4)的产量提高27.7%。表明氮肥减施后钙肥的增产效果更明显,且作为基肥效果更好。因此,无论是北方黄淮海花生生产区、还是南方红壤旱地花生产区,增施钙肥是花生产量提高的有效措施,可作为氮肥减施后保障花生稳产的重要栽培方法。  相似文献   
267.
花生是一种重要的豆科作物,能与根瘤菌共生固氮,但该过程受到土壤中氮素的严格调控,施氮量过高时会形成“氮阻遏”效应。目前关于氮素调控花生结瘤固氮机理的研究较少。本研究以花育22号为试验材料,设置90 kg/hm2氮处理和对照(不施氮),统计根瘤数、测定固氮酶活性并进行转录组学、代谢组学及双组学联合分析。结果表明,施氮处理显著减少根瘤数,降低根瘤固氮酶活性。经转录组分析,共鉴定出3 123个差异表达基因,富集在生物过程、细胞组成和分子功能三大类;从中筛选出13个与氮调控花生结瘤固氮有关的基因,分别编码生长素应答蛋白和响应因子、鸟氨酸脱羧酶、天冬酰胺合成酶、谷氨酰胺合成酶、谷氨酸合酶、苹果酸脱氢酶、苹果酸酶等。经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分析,共鉴定到201种差异代谢物,包括酚酸、黄酮、氨基酸等共12大类物质,其中黄酮类代谢物占比最高,约占19.9%。通过对转录组学和代谢组学的联合分析发现,氮素主要通过植物激素信号转导、次生代谢物生物合成、氮代谢等途径调控花生结瘤固氮。本研究结果可为深入研究氮素调控花生结瘤固氮的分子机理提供信息基础。  相似文献   
268.
花序的着生位置和排列方式是栽培花生分类的重要依据。根据主茎上是否着生花序以及花序与营养枝在一级侧枝上的排列方式,将花生栽培种分为连续开花亚种和交替开花亚种。然而,两个亚种杂交后代形成的“中间型”品种的开花特征还不明确。本研究针对这一问题,构建了连续开花型和交替开花型花生杂交的重组自交系遗传群体,并调查了该群体子代的花序类型。研究发现,重组自交系后代可以分为8种类型,除了2种经典的连续开花亚种和交替开花亚种外,其余6种中,主茎是否着生花序与侧枝上花序连续或者交替着生没有相关性,表明一级侧枝花序排列方式与主茎是否存在花序无连锁关系。Flowering locus T(FT)是植物关键开花激活因子。为了探究FT在花生开花习性和开花调控中的作用,本研究利用花生基因组数据库,鉴定出30个花生FT基因,这些基因可分为5个亚家族,分别为AhFT(AhTSF)、AhMFT、AhBFT、AhATC和AhTFL1亚家族。AhFT-21和AhFT-22在开花期表达较高,可能与花生开花调控密切相关。本研究为深入研究花生开花习性及调控机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69.
为明确种植密度对不同株型花生单粒精播群体质量的影响,选用直立型大花生品种“花育22”(Huayu22,HY22)和半匍匐型大花生品种“花育9513”(Huayu 9513, HY9513),设置D1 (7.5万株hm–2)、D2 (15万株hm–2)、D3(22.5万株hm–2)3个密度,对不同密度下不同株型花生产量、光合产物累积与分配、叶面积系数、植株性状和粒叶比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1)随密度的增加,“花育22”荚果产量呈增加趋势,“花育9513”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花育9513”最适种植密度低于“花育22”。(2)“花育22”植株群体干重整个生育期均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密度越大增幅越小,“花育9513”幼苗期干重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花针期之后随密度增加先增加后降低, D2密度植株干重最大。随密度增加,根的干物质分配比例增加,果针的分配比例降低;“花育9513”与“花育22”收获期干重相当,但干物质向荚果的分配比例较小、经济系数和粒叶比低。花生生育前期叶面积系数、光合势随密度的增加呈增加的趋势,“HY951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