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6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42篇
林业   117篇
农学   29篇
基础科学   28篇
  189篇
综合类   292篇
农作物   20篇
水产渔业   166篇
畜牧兽医   95篇
园艺   50篇
植物保护   1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59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73篇
  2011年   69篇
  2010年   90篇
  2009年   77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黄河三角洲地区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与城镇绿化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更好地保护利用黄河三角洲的湿地资源,对保护区自然与资源现状进行了全面分析,结合黄河三角洲地区的自然条件,就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与城镇绿化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黄河三角洲湿地自然保护区的开发应坚持保护为主,保护与开发相结合的原则,在不破坏自然生态系统的前提下,适当发展旅游业、种植业、养殖业.全面保护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重点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鸟类.在城镇绿化中,注意选用耐盐树种和进行微域改土,加强庭院绿化增加居民收入.  相似文献   
22.
水是湿地生态系统中最为敏感的环境因子,水资源的盈亏丰欠、质量品质、时空组合等将制约植被的空间布局、生态过程的顺畅运行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正常发挥。为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于2002年开始通过对湿地水量的调节来实施湿地恢复工程,至2004年底恢复区湿地面积增至5023.7hm2。本文通过对恢复前后土壤水分、土壤盐碱化程度和湿地植被特征进行了试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土壤改良达到中、轻度盐化土水平,植被质量得到提高,生物多样性增加。因此,以恢复湿地水文条件为核心措施的湿地恢复模式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23.
生境更新与调整策略的提出,为湿地保护提供了新的指导。它突破了传统静态、被动的湿地保护模式,将湿地保护纳入动态、平衡的生态系统中,通过加强生境的更新与调整来保证湿地生境的稳定,从而保证了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该思路的提出对我们以保护物种为目的,忽视生境保护的作法具有重要批评意义,并修正以前静态、封闭的保护模式。它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及解决自然保护与生产发展方面所起的积极作用,可能会成为今后湿地保护的方向和目标。本文以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湿地保护中该理论的运用.阐明此理论的实际意义及其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4.
3树种在黄河三角洲地区的栽培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河三角洲地区因成陆年限短,易受海潮侵袭,地下水位和地下水矿化度高,土壤含盐量较高。该地区四季水分配不均,年降水量较少,土壤蒸发量大,蒸降比为3.23:1;再加上掠夺式的开荒,破坏了当地的天然植被,形成大面积的盐荒地和次生盐渍化土地33余万hm^2,给该地区农业发展和城市绿化造成极大困难。近年来,当地经济迅速发展,城市建设日新月异,给城市绿  相似文献   
25.
黄河三角洲是国内重要黑嘴鸥繁殖地之一。1992年首次在黄河三角洲发现了黑嘴鸥。通过在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及周边地区开展的一系列科研工作,我们调查了黑嘴鸥的种群数量、分布及繁殖地:近几年,我们开展了黑嘴鸥的环志及DNA分析工作。  相似文献   
26.
刘春杰 《防护林科技》2006,(2):42-43,61
在对黄河三角洲泥岸气候特点、沿海防护林建设主要制约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柽柳资源的现状及其生态、经济特性,对柽柳资源在黄河三角洲泥岸沿海防护林建设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7.
以滨州市滨城区为例,研究了黄河三角洲地区表层土壤(0~20cm)中DDTs残留现状、分布特征。土壤中6种DDT同系物(ρ,ρ′-DDT,σ,ρ′-DDT,ρ,ρ′-DDE,σ,ρ′-DDD,ρ,ρ′-DDD)的总含量为63.81~315.65gg/kg,平均浓度为190.52g/kg,沿城区农村这一梯度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源解析表明该地区土壤中DDTs主要来源于滴滴涕和三氯杀螨醇的施用。依据我国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研究区土壤DDTs属轻度污染,需加强对该地区土壤中I)DTs迁移转化情况进行监测,采取可行的措施,降低土壤中DDTs含量。  相似文献   
28.
黄河三角洲地区典型地块地下水特征的空间变异性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姚荣江  杨劲松  刘广明 《土壤通报》2006,37(6):1071-1075
黄河三角洲地区典型地块为研究区,运用经典统计学和地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包括埋深和含盐量的地下水性质空间变异特征,绘制了各地下水特征的随机性和结构性的半方差图和空间分布图。结果表明:受不同尺度的结构性因素和随机性因素的共同作用,地下水埋深和含盐量均具有中等的变异强度和空间自相关性,地下水埋深的自相关距大于含盐量。对Kriging插值结果分析表明:地下水埋深的空间变异性受微地形因素及农田工程措施影响较大,长期的农业生产措施会影响地下水含盐量的空间分布,地下水含盐量空间变异性与埋深有一定的关联。地下水特征的空间结构性和定量化研究对黄河三角洲地区地下水资源评价、土壤的次生盐碱化防治及区域水盐运动调控有着直接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9.
为研究黄河三角洲地区地下水作用条件下耕层土壤的积盐规律,运用GIS和地统计学的原理与方法,结合地下水埋深的空间分布以及临界埋深的划分标准对研究区域进行分区,并从空间尺度对各分区地下水矿化度与耕层土壤积盐规律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地下水埋深、矿化度和耕层土壤盐分均属于中等变异强度,在东西方向和南北方向上均具有2阶的趋势效应;受结构性因素和随机性因素的共同作用,地下水埋深呈中等的空间自相关性,地下水矿化度与耕层土壤盐分呈弱空间自相关性;耕层土壤盐分与地下水矿化度的空间分布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与地下水埋深呈负相关性。对空间尺度上的地下水矿化度与耕层土壤盐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耕层土壤积盐与地下水矿化度呈极显著的相关关系,而地下水埋深增加使其相关性减弱,采用分区研究法使地下水矿化度对耕层土壤积盐规律分析更加客观准确。该结果对研究黄河三角洲地区土壤盐渍化的发生机理以及预测与评估该地区土壤盐渍化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0.
通过2年在黄河三角洲进行海水灌溉对土壤性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海水灌溉后土壤剖面中盐分含量有所上升,并在0~100cm土层中有盐分积累现象;土壤中存在的盐分主要以NaCI为主,Na^ 和Cl^-与土壤全盐含量呈直线线性相关,且达到极显著水平;海水灌溉后土壤的钠吸附比(SAR)在0~60crn土层内有所升高;土壤的pH值在海水灌溉前后基本没有什么变化;残余碳酸钠(RSC)都为负值。因此,在黄河三角洲地区运用海水灌溉不会引起土壤的碱化,并使土壤性质变差,但在海水灌溉过程中必须防治次生盐渍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