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8篇
综合类   42篇
农作物   9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为了进一步拓宽水稻不育系种质资源,利用红芒野生稻与C418杂交,连续回交转育,选育出具有野生稻胞质基因和特异亲和性核基因于一体的红莲型不育系C418A。C418A具有野生稻胞质,为水稻品种多样性和基因多元化提供了丰富的胞质基因,又具有C418的特殊亲和细胞核基因,可提高籼粳2个亚种的亲和力,是籼粳杂交育种优异胞质不育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22.
为进一步研究与探索杂交水稻新组合D优3138合理的种植密度,设计了6种不同插植密度试验。结果表明,D优3138在密度为18.75万丛/hm2时产量最高,与7.50万丛/hm2、11.25万丛/hm2及26.25万丛/hm2处理的差异达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23.
通过对信阳市1980~2003年的气象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信阳两系水稻制种育性转换期应处于7月下旬至8月上旬,不育系的播期应安排在5月中下旬,8月中下旬始穗,不育系的自交结实情况相对较低。并对避免自交结实的技术措施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24.
单双苗移栽对杂交水稻群体特征及产量性状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单苗移栽和双苗移栽2种方式,研究杂交水稻的群体质量特征和产量性状的差异。结果表明:2种移栽方式对有效穗数影响不大,最大叶面积指数、有效叶面积率、高效叶面积率和抽穗期茎生各叶片长度基本相同,影响产量差异的因素主要表现在茎鞘叶物质输出率上。单苗移栽产量比双苗移栽有所增加,但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25.
两优培九制种产量低而不稳的原因及高产制种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两优培九系江苏省农科院利用两用不育系培矮64S与93-11配制面民,1999年经江苏省审定而命名,1998年引入我区小面积试种;1999年多点示范,均表现高产、优质;2000年大面积推广,为给生产充足种子,1999年我们试制种80亩,平均亩产只有35kg.2000年制种面积扩大至5000亩,杂交种成熟后,对全制种区测产,亩产100kg以上的有58.5亩(平均116.6kg/亩),最高亩产120.5kg,占总面积的11.65。50-100kg的有114.5亩,最高亩产72.7kg,平均亩产63.3kg,占总面积的22.7%,50kg以下的有331亩,占总面积的65.7%,其中200多亩基本绝收,全制种地产不足30kg。信阳市其它3个单位制种400亩,平均亩产也只有10余kg。因此,搞清其制种特点,提高制种产量乃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6.
探索不同氮肥施用量对水稻产量形成及氮肥吸收利用的影响。以杂交粳稻‘6优53’为材料,应用精确定量栽培技术原理,设置5个氮肥用量处理,分析氮素吸收利用指标。结果表明:叶片和茎鞘的氮素积累高峰出现在孕穗期,成熟期稻穗氮素总积累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叶片和茎鞘的氮素转运量、转运率、转运贡献率、氮生理效率和氮肥表现利用率在施氮量300.00 kg/hm2时达最大值。氮素收获指数、氮肥效率、氮肥吸收效率、氮肥利用率、氮肥农艺利用率、生理利用率和氮肥偏生产力、土壤氮素依存率随施氮量增加均呈下降趋势。氮肥表现利用率与产量极显著正相关,与穗数显著正相关,与每穗颖花数显著负相关;穗数与氮肥吸收效率、氮素收获指数极显著负相关,与氮肥效率、农艺利用率、生理利用率、偏生产力、土壤氮素依存率显著负相关;千粒重与氮素转运量和转运率显著正相关。合理施用氮肥对提高产量、促进氮素吸收利用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7.
研究水稻基蘖肥和穗肥最佳配比模式,合理施用氮肥,为氮肥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在总施氮量一定的条件下,采用基蘖肥与穗肥不同的5个氮素配比,分析了水稻氮素吸收及利用情况。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穗肥施用量的增加,氮素收获指数呈下降趋势;水稻叶片和茎鞘的氮素转运量、氮素转运率、氮素转运贡献率以及水稻氮生理效率、氮肥效率、氮肥吸收效率、氮肥利用率、氮肥表现利用率、氮肥农艺利用率、氮肥生理利用率、氮肥偏生产力、土壤氮素依存率均表现出先增加随后降低的趋势,均以处理6:4最高。产量与氮素转运贡献率、氮肥效率和氮肥农艺利用率达到极显著正相关,与氮素转运率和氮肥生理利用率达到显著正相关;穗数与氮素收获指数达到极显著正相关;每穗颖花数与氮素转运率达到显著正相关,与氮肥偏生产力达到显著负相关;千粒重与氮肥生理利用率达到显著负相关,与氮肥偏生产力达到极显著正相关。因此,氮素基蘖穗肥以6:4的施肥方式为最佳施肥配比,可以达到优化群体、获得高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28.
以5个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为材料,分别对其柱头外露率、柱头长度、柱头宽度、柱头面积和柱头体积以及柱头活力等指标进行了观察测定,并以柱头外露率作为首要指标进行排序,得出了参试光温敏核不育系材料柱头综合性状表现结果,依次为F168S、信矮10-4S、矮青34S、广占63-4S、信丰9826S。  相似文献   
29.
氮肥运筹对水稻株型特征的影响及其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常规粳稻品种武粳15号为材料,采用基蘖肥与穗肥不同的5个氮素配比处理,研究了氮肥运筹对武粳15号株型变化的影响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顶部的3叶长、宽、重的变化随着穗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大,至基蘖肥∶穗肥=6∶4处理时最大,随后降低;倒3叶重与穗重相关性达到显著水平;上2节长度与穗重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其余节间长度与穗重的相关性均不显著.各处理用不同方式表示的源库特征变化趋势一致,库源比均以基蘖肥∶穗肥=6∶4处理为最高.各株穗型性状与单株产量相关性均未达到显著水平;顶1叶宽与单株谷重相关性达到显著水平;各节间长度与单株产量相关性均未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30.
运用灰色模糊综合批判对2005年河南省信阳市农科所自己安排的品种比较试验中的11个粳稻品种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粳稻品种10个性状(小区产量、生育期、有效穗、成穗率、总粒数、实粒数、结实率、株高、穗长、千粒重)的权系数分别为0.1344、0.1016、0.0914、0.0854、0.0942、0.0988、0.1007、0.1025、0.0968、0.0943;粳型水稻品种的灰色模糊综合评判大小顺序为:K4>K9>K11>K1> K7>K5>K2>K6>K10>K8>K3;其中K4的综合评价值是0.7036,综合表现最大,其次是K9,它的综合评价值为0.5555,K3综合评价值是0.2043,综合表现最差。此结果与以产量性状进行方差分析的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