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0篇
林业   3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2篇
综合类   20篇
农作物   13篇
园艺   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21.
GHEM生物菌剂防治红枣裂果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EM是英文有效生物群(Effetive Microorg conisms)的缩写。GHEM生物菌剂是中国化的复合微生物菌剂的应用。该菌剂在枣树上应用对减少红枣裂果和提高产量效果显著。红枣裂果率平均下降56.7%,产量提高75%,是值得推广的无公害管理新技术。  相似文献   
22.
两优2887是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与云南省保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联合选育而成的高产、优质、抗病两系杂交粳稻新组合,2010年通过云南省特审.本文介绍了两优2887的选育经过、试验示范情况、主要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23.
岫糯3号粳糯新品种是用云香糯/京国621//京国621的中间材料作母本与岫136-14作父本杂交选育而成,具有糯性强、优质、高产的特点。本文介绍了该品种的选育过程、品种特征特性及主要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4.
枣树害虫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大力推广生物防治 1)以菌治虫。枣尺蠖幼虫期分别用含量为100亿孢子/ml的青虫菌或杀螟杆菌喷雾,害虫感病变软发黑,5天后死亡率达82%。若将致病虫尸100g捣烂,加水50ml,浸泡24小时,再加入清水50kg和洗衣粉50g,搅拌后喷布,可杀死树上的健康害虫,感病致死率达90%以上。在桃小食心虫幼虫出土期,地面喷布5亿孢子/ml的白僵菌稀释液,7天后幼虫僵死率达86.4%,成虫落卵量减少90.2%,  相似文献   
25.
在吸取历史教训,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多形式、多途径的技术研究和对比试验.探索出了适应山区特点的枣树抗旱造林的先进经验和实用技术.使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大大提高。为干旱山区的林业发展开创了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26.
云南省近10年(2011—2020年)已育成粳稻品种98个,根据区域试验组别和品种类型可分为中海拔常规粳稻、高海拔常规粳稻、三系杂交粳稻、两系杂交粳稻4种类型,比较分析了这4种类型高原粳稻品种的产量、抗性和米质。结果表明,育成的品种以常规粳稻为主,占比73.47%;育种主体以科研院所为主,占比90.82%;杂交粳稻产量较常规粳稻高6.16%,中海拔常规粳稻产量较高海拔常规粳稻高6.42%,每穗实粒数增加是近年高原粳稻增产的主要因素;对稻瘟病抗性总体不足,而对白叶枯病具有较强抗性;稻米品质总体不佳,中海拔常规粳稻米质优于高海拔常规粳稻,限制云南高原粳稻米质的关键因素是整精米率、垩白粒率、精米率和垩白度。适当增大个体,构建更高层次的个体群体协调平衡是高原粳稻育种的重点方向。  相似文献   
27.
以保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十一五、十二五期间育成并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10个常规粳稻品种为研究对象,对全生育期、有效穗、穗长、穗实粒数、千粒重、株高、产量等主要农艺性状作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相关程度大小依次为:有效穗(0.603 4)全生育期(0.334 3)穗长(0.236 7)千粒重(0.206 2)株高(-0.369 3)穗实粒数(-0.319 4);对产量的直接影响依次为有效穗(1.445 8)、穂实粒(0.737 5)、穂长(0.556 7)、千粒重(0.401 2)、株高(-0.143 9)、全生育期(-0.215 2)。研究结果对高原粳稻育种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8.
以滇型三系杂交粳稻滇杂37、常规粳稻CR -4 -9为研究材料,设每公顷栽12万、18万、24万、30万和36万穴5个密度水平,单本移栽,研究超稀移栽条件下高原粳稻产量和其它性状的变化.结果表明,产量随密度增加逐渐增加,至30万穴/hm2密度水平产量达到最大值杂交粳稻和常规粳稻分别为13.90和11.62 t/hm2,之后产量缓慢下降,2个品种的产量与密度回归模型分别为yA1=10.1520+1.8853x -0.230 7x2和yA2=9.5980+1.0613x -0.1407x2;2个品种每公顷30万穴比12万穴分别增产18.20%和10.24%,达极显著水平;单株有效穗数、单株生产力、成穗率与密度呈极显著负相关,最高茎蘖数、有效穗数分别与密度呈极显著和显著正相关;超稀条件下,生育进程推迟2~6d.高原粳稻在适当的低密度水平下可实现增产增效.  相似文献   
29.
[目的]分析保山稻种资源遗传多样性,为充分挖掘保山稻种资源有利性状提供依据.[方法]从保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保存的1800多份稻种资源中随机选取96份稻种资源,用农业行业标准(NY/T1433-2014)公布的水稻品种DNA分子鉴定的48对SSR引物进行基因型评价,并对其中的52份在1987年做了相关表型记录的稻种资源进...  相似文献   
30.
对近几年由保山市农科所选育,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10个常规粳稻品种的主要特征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产量和品质均较好的品种是岫粳19号,其次是岫粳21号,影响常规粳稻品种品质提升的主要因子是垩白,建议在进一步的品质改良研究中主攻垩白粒率的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