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5篇
农学   3篇
  5篇
综合类   27篇
农作物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本文较详细地叙述了无公害茶园建设,栽培管理技术及茶叶加工一整套的无公害茶叶生产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22.
通过盆栽模拟试验,探讨不同施磷量对玉米 -大豆间作作物生长及磷吸收的影响,并分析根际红壤中各无机磷形态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单作相比,玉米 -大豆间作显著提高了作物地上部生物量及磷素吸收量,并具有明显的产量优势。与常规施磷水平(P100)下的单作相比,玉米 -大豆间作条件下,磷肥减施 1/2(P50)并未降低作物籽粒产量与玉米的磷吸收量。间作种植显著降低了玉米、大豆根际红壤总无机磷含量,并且无机磷减少量主要以O-P、Fe-P和 Ca-P为主。玉米、大豆根际土壤Fe-P、Al-P、Ca-P与 O-P占土壤总无机磷含量的比例主要受磷水平的调控,而种植模式对玉米和大豆根际土壤中各无机磷形态的比例(除 Fe-P外)均没有影响。在本试验条件下,玉米 -大豆间作通过根系交互作用主要促进土壤中 Fe-P、Ca-P和 O-P的活化来增加玉米与大豆的磷吸收,并具有节约磷肥、维持作物产量和磷吸收的潜力。  相似文献   
23.
通过盆栽模拟试验,探讨不同供磷水平对玉米-大豆间作作物生物量、根瘤生长与固氮特性以及植株氮素吸收量的影响,并初步分析间作植株氮素吸收与生物固氮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磷水平下,玉米-大豆间作具有显著的氮吸收优势,氮吸收当量比(LERN)介于1.25~1.41之间。与单作相比,在3个磷水平上间作玉米的平均氮素吸收量在小喇叭口期、大喇叭口期和孕穗期分别提高30.95%、30.50%和25.59%;间作大豆的平均氮素吸收量在分枝期、开花期和结荚期分别提高42.18%、32.25%和32.01%。与常规施磷水平下的单作处理相比,玉米-大豆间作条件下,磷肥减少50%并未降低玉米和大豆植株的氮素吸收量。在3个生育期,间作及施磷均显著提高了大豆根瘤数、根瘤重以及根瘤固氮酶活性,且磷肥减少50%供应时并不影响间作大豆根瘤的生长与固氮。本试验条件下,玉米-大豆间作具有氮磷养分协同高效的优势,可以减少磷肥施用。  相似文献   
24.
凌云白毫茶原产在我区凌云县,据该县气象局1971—1980年气象资料,海拔438米,北纬24°21’,年平均温度19.9℃,极端高温月平均25.1℃,年日照1445.6小时。从该县自然环境看,是高海拔,高纬度、气候凉爽,日照短特点。另凌云白毫茶茶叶比一般茶叶薄,无腊质。该茶引种到低海拔、高温、日照多地区种植,比一般茶成活率低,无性茶种植成活率更低。原因比一般茶更怕高温、强光。可能由于此茶长期生长在气候凉爽、短日照地区,加上叶片比一般茶薄,无腊质,对高温、强光不大适应有关。在苗圃进行扦插成活率也不高。据所见资料,苗圃扦插成…  相似文献   
25.
通过采用南山白毛茶3个单株进行红茶工艺的探索研究发现,南山1号、2号、3号研制的红茶在滋味、香气等方面各具特色,为优良单株的筛选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6.
几种叶面肥在茶叶上的应用试验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观测比较芸苔素、生物灵、迦姆丰收、叶面宝、尿素等 5种药剂喷施茶树对茶叶产量、百芽重、芽头密度、内含成分、加工品质的影响 ,结果表明 ,芸苔素对茶叶的增产效果最好 ,分别比对照叶面宝、清水增产 18.11%和 14.2 % ,芸苔素对茶多酚含量有降低作用 ,对氨基酸含量有增加作用 ,芸苔素对形成优良的绿茶品质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生物灵的增产效果与尿素相近 ,比对照叶面宝增产 11.56 % ,比清水增产 7.8% ,生物灵有利于增加芽叶重量 ,并可提高茶叶的持嫩性 ,经综合评估 ,认为芸苔素、生物灵可在茶叶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7.
广西的茶树品种结构较单一,有些品种的良种性正逐渐失效,所以广西的茶叶生产经济效益较低,缺乏市场竞争力。经专家论证认定:广西必须进行战略性的茶树品种结构凋整,以大力引进推广适宜我区种植的优良乌龙茶品种为主。 云南大叶茶群体种种植面积占全区茶园总面积  相似文献   
28.
采用棚架式和篱笆式2种栽培方式,以近自然栽培方式为对照,研究不同栽培方式对2年生星油藤果实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篱笆式栽培与棚架式栽培和近自然栽培相比,果实产量分别提高20.20%和88.16%,病虫果率分别降低60.00%和93.75%,果实饱满率分别提高6.04%和12.61%。棚架式和篱笆式2种栽培方式的果实品质之间没有显著差异,但这2种栽培方式与近自然栽培方式的果实品质相比,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29.
在龙州茶区引进广西历史名茶南山白毛茶进行试种。结果表明,在龙州茶区,南山白毛茶的物候期表现、适应性、抗性、产量中上、适制性及特点适宜在广西西南地区进行栽培种植。  相似文献   
30.
研究NAA浓度对茶树"桂热2号"嫩枝插穗生根和早期生长的影响,分析茶树"桂热2号"扦插生根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并用隶属函数法对测定值及其增跌幅值进行检测,评价茶树"桂热2号"的扦插繁育情况。结果表明,NAA 200ppm处理茶树"桂热2号"生根效果最好,隶属函数值最高,为0.63。5月扦插繁育茶树"桂热2号",插后30d有部分插条生根,40~50d为生根高峰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