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7篇
农学   9篇
  10篇
综合类   53篇
农作物   13篇
畜牧兽医   6篇
植物保护   10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21.
钾肥施用量对2种筋型小麦主要品质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钾肥施用量对强筋小麦郑麦9023和弱筋小麦豫麦50号籽粒品质、粉质仪参数和淀粉糊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的钾肥施用量可明显改善郑麦9023和豫麦50号的品质和淀粉糊化特性,增施钾肥能够提高强筋小麦籽粒干、湿面筋含量、形成时间、稳定时间、评价值和稀懈值,降低强筋小麦峰值黏度、低谷黏度、最终黏度、降落值和弱化度.钾肥施用量对弱筋小麦主要品质性状的影响与强筋小麦呈相反趋势.在豫西地区,强筋小麦和弱筋小麦最适宜的钾肥施用量(K2O)均为112.5 kg/hm2.  相似文献   
22.
旱地小麦增施肥钾后,使单株次生根和叶面积增加,增强了植株抗旱能力;增施钾肥能缩短籽粒灌浆渐增期的时间,提高灌浆快增期的灌浆速率,使粒重明显增加;旱地小麦钾肥的适宜用量以150kg/hm^2 ̄225kg/hm^2为宜,若施钾过量则增产效益有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23.
通过对生长素(IAA)和缩节胺(DPC)在棉花上使用方法的研究,发现IAA能显著促进棉株生长,DPC则能有效地抑制棉株生长。IAA和DPC对塑造棉花理想株型有显著作用,若使用方法得当则能获得增产。IAA和DPC的最佳使用方法为苗期喷施IAA100mg/L和初花期喷施DPC50mg/L。  相似文献   
24.
为了探讨干旱对不同抗旱性小麦品种的光响应差异及其对产量的影响,于2013—2014年和2014—2015年,在防雨棚池栽条件下以强抗旱性小麦品种晋麦47(JM47)和弱抗旱性小麦品种偃展4110(YZ4110)为材料,设置拔节后持续干旱(W1,50%±5%最大田间持水量(MFC))、开花后干旱(W2,拔节至孕穗期70%±5%MFC、开花后50%±5%MFC)和拔节后适墒(W3,75%±5%MFC)3个水分处理,研究不同处理对小麦旗叶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_2浓度(Ci)、蒸腾速率(Tr)和瞬时水分利用效率(IWUE)光响应曲线和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浆前期和灌浆中期小麦旗叶Pn、Gs、Tr和IWUE的光响应曲线均呈减幅增加甚至出现拐点后略有降低的趋势,Ci呈相反趋势。不同处理间Pn、Gs和IWUE的差异表现为灌浆前期大于灌浆中期,Gs的差异大于Ci。与W3相比,两品种W1和YZ4110品种W2的Pn、Gs、Tr和IWUE光响应曲线降低,Ci光响应曲线提高;JM47品种W2的Pn、Gs和IWUE光响应曲线灌浆前期提高,灌浆中期降低;W1和W2的旗叶表观量子效率(α)、暗呼吸速率(Rd)和光补偿点(LCP)分别增加22.8%、40.5%、24.6%和12.0%、22.2%、12.4%,光饱和点(LSP)和最大光合速率(Pn_(max))分别降低38.1%、3.0%和13.9%、6.0%。与YZ4110相比,W1和W2下JM47旗叶Pn、Gs、Tr光响应曲线的上升幅度、Ci光响应曲线的下降幅度大,Pn_(max)和灌浆前期的α值、LSP分别高26.1%、3.3%、8.1%和31.6%、4.7%、11.0%。而灌浆中期的Rd分别低9.2%和6.6%。W3处理两品种的产量无显著差异,而W1和W2处理JM47的两年平均产量分别较YZ4110提高18.8%和10.9%。旗叶Pn_(max)可作为小麦抗旱性强弱的筛选指标,提高灌浆前期的旗叶Pn_(max)有利于优化产量构成因素,而提高灌浆中期的旗叶Pn_(max)对提高产量更有利。综上,强抗旱性品种可在拔节后持续干旱或花后干旱的条件下优化旗叶光响应特征,使籽粒产量提高8.9%~24.9%。  相似文献   
25.
  【目的】  探讨干湿交替灌溉与氮肥形态对水稻光合特性及氮肥利用的影响。  【方法】  以徐稻3号为材料,在防雨棚内按处理数量构建9 m × 1.5 m × 0.4 m水泥池,用于2因素3水平完全区组试验。因素1为灌溉方式:浅水层灌溉 (0 kPa,CK)、轻度干湿交替灌溉 (?20 kPa)、重度干湿交替灌溉 (?40 kPa)。因素2为氮素形态:100%NH4+-N (NH)、50%NH4+-N+50%NO3–-N (1/2NH+1/2NN)、100%NO3–-N (NN)。在水稻分蘖盛期、幼穗分化始期、抽穗期和成熟期取植株样品,测定水稻根系氮代谢酶活性、叶片光合荧光特性及植株各部位氮素含量。  【结果】  在相同氮肥形态下,轻度干湿交替灌溉根系硝酸还原酶 (NR)、谷氨酰胺合成酶 (GS)、谷氨酸合成酶 (GOGAT)、谷氨酸脱氢酶 (GDH) 活性与浅水对照相比分别增加6.4%~80.4%、8.1%~85.9%、5.1%~61.8%与13.4%~94.0%;叶片光合速率及最大光化学效率得到提升;水稻产量、光合氮素利用率及氮肥农学效率明显提高,重度干湿交替灌溉则抑制根系NR、GS、GOGAT及GDH活性,降低叶片光合速率及最大光化学效率,最终导致水稻产量、光合氮素利用率及氮肥农学效率显著降低 (P < 0.05)。在浅水对照下,NH处理可改善根系氮代谢酶活性,提高叶片光合速率及最大光化学效率,有利于水稻产量、光合氮素利用率及氮肥农学效率的提升。干湿交替灌溉下,铵硝混合处理提高了根系氮代谢酶活性,增加了叶片光合速率及最大光化学效率,提高了水稻产量、光合氮素利用率及氮肥农学效率。相关分析表明,根系GS、GOGAT及GDH活性及叶片光合速率、最大光化学效率与氮素农学效率呈显著 (P < 0.05) 或极显著 (P < 0.01) 的正相关关系,而非光化学猝灭系数则与氮肥吸收利用率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P < 0.05)。  【结论】  水稻生长期一直保持浅水层时,供应100%铵态氮可以充分发挥水肥的耦合效应,促进根系氮代谢酶活性,提高叶片的光合速率及最大光化学效率,有利于水稻的高产及氮高效利用。轻度干湿交替灌溉则以施用50%铵态氮和50%硝态氮混合氮肥最佳。  相似文献   
26.
为了阐明秸秆覆盖对小麦结实期活性氧代谢的影响,筛选适宜豫西旱地小麦高产栽培的秸秆覆盖量。以豫麦49-198为材料,采用大田试验,设置5个秸秆覆盖量[不覆盖为对照(Ⅰ)、2000(Ⅱ), 4000(Ⅲ), 6000(Ⅳ)和 8000 kg·hm-2(Ⅴ)],研究了小麦抽穗期后不同时间(0、10和20 d)旗叶主要活性氧、抗氧化酶、抗氧化物质、渗透调节物质和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秸秆覆盖降低了抽穗后小麦旗叶超氧阴离子($O^{-·}_{2}$)、过氧化氢(H2O2)和丙二醛(MDA)含量,处理Ⅳ降幅最大,抽穗后20 d,两年分别比对照平均下降了43.0%、32.2%和30.4%;增加了可溶性糖、氨基酸、谷胱甘肽(GSH)和抗坏血酸(AsA)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处理Ⅳ增幅最大,抽穗后20 d,两年分别比对照平均增加了28.3%、120.5%、110.5%、11.6%、44.7%、47.6%和57.5%;Ⅳ处理的各测定指标均优于其他覆盖处理且与对照差异显著。在一定秸秆覆盖量范围内(2000~6000 kg·hm-2)各测定指标随覆盖量而增幅(降幅)明显,但覆盖量超过一定水平后,各指标增幅(降幅)不明显。试验表明,适量的秸秆覆盖能够提高活性氧清除能力,减缓活性氧积累,增加小麦产量;在豫西旱地生态条件下,6000 kg·hm-2为最佳秸秆覆盖量。  相似文献   
27.
为明确耕作方式和秸秆覆盖对旱地麦豆轮作下小麦籽粒产量、蛋白质含量和土壤硝态氮残留的影响,2014年10月-2016年6月,利用设置在豫西典型旱作区的麦豆轮作栽培模式长期定位试验,选取传统翻耕、翻耕覆盖、旋耕和旋耕覆盖4个处理,比较了小麦氮素吸收利用、籽粒产量、蛋白质含量以及土壤硝态氮残留量。结果表明,与翻耕相比,旋耕不影响小麦产量,但花后氮素积累量、籽粒蛋白质含量和蛋白质产量分别降低60.0%、8.6%和13.0%,而成熟期0~200cm土层硝态氮残留量显著提高28.6%。同一耕作方式下,秸秆覆盖较无覆盖不仅显著提高了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和收获指数,还提高了拔节前和开花后的氮素积累量,促进了营养器官氮素向籽粒中转运,从而使翻耕覆盖的籽粒产量、氮素吸收效率、籽粒蛋白质含量和蛋白质产量较翻耕分别提高11.5%、13.5%、7.4%和21.3%,旋耕覆盖较旋耕也分别提高23.0%、39.5%、12.8%和38.5%。在试验进行7年后的小麦成熟期,翻耕覆盖0~200cm土层硝态氮残留量较翻耕降低31.3%,旋耕覆盖较旋耕也降低51.4%。因此,秸秆覆盖不仅可提高旱地麦豆轮作下小麦产量、蛋白质含量和氮素吸收效率,还能降低土壤硝态氮的残留量,是兼顾旱地小麦高产优质和环境友好生产的有效途径,尤其以旋耕覆盖效果突出。  相似文献   
28.
凤稻17水稻新品种(DS004--2003)是云南省大理州农科所,经六年八代连续定向选育而成的优质高产、稳产高海拔粳稻新品种。2003年通过省级审定(2005年获得国家植物新品种保护)。2009年3月授权云南禾益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独占生产、经营。凤稻17全生育期185d左右,耐寒性强;株高97.2cm,分蘖力强,较耐肥抗倒,剑叶直立,株型好,结实率80%左右,籽粒卵圆形,颖壳褐色,  相似文献   
29.
在对综合性大学农科院系的优势和弱质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和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对综合性大学农科院系的学科定位、服务面向定位和人才培养定位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学科定位,应遵循科学原则,明确优势,打造品牌,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拓展视野。服务面向定位,要结合学科建设,注重优势利用,要有区域意识,同时要注重推广转化。人才培养定位,要有综合意识,贯彻"宽口径、厚基础、重实践、个性化"的人才培养方案,要更加注重培育大学精神。  相似文献   
30.
通过调查整理出豫西伏牛山野生草坪植物43种,并对这些野生草坪植物的特性及应用价值做了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