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38篇
  免费   140篇
  国内免费   129篇
林业   412篇
农学   145篇
基础科学   287篇
  167篇
综合类   1482篇
农作物   164篇
水产渔业   355篇
畜牧兽医   1010篇
园艺   235篇
植物保护   150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66篇
  2022年   62篇
  2021年   96篇
  2020年   96篇
  2019年   122篇
  2018年   115篇
  2017年   64篇
  2016年   110篇
  2015年   99篇
  2014年   186篇
  2013年   166篇
  2012年   192篇
  2011年   199篇
  2010年   200篇
  2009年   227篇
  2008年   224篇
  2007年   236篇
  2006年   206篇
  2005年   186篇
  2004年   147篇
  2003年   152篇
  2002年   121篇
  2001年   119篇
  2000年   96篇
  1999年   96篇
  1998年   56篇
  1997年   79篇
  1996年   68篇
  1995年   75篇
  1994年   66篇
  1993年   48篇
  1992年   50篇
  1991年   44篇
  1990年   47篇
  1989年   42篇
  1988年   28篇
  1987年   34篇
  1986年   26篇
  1985年   36篇
  1984年   23篇
  1983年   17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6篇
  1977年   5篇
  1975年   9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2篇
  195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橡胶小蠹虫为害重,防治困难。为了探索更加高效的田间防治方法,本研究通过将“牛皮纸+粘虫胶+诱集剂”组配,研究集成了一种橡胶小蠹虫粘捕装置,对其诱捕参数(粘捕装置材质、诱集剂药袋悬挂数量、药液暴露面积以及粘捕装置的间距、悬挂高度)进行了筛选,并与常规诱捕器在重量、成本和诱捕效果方面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月桂烯、2-甲基-3-丁烯-2-醇、S-(-)-柠檬烯、莰烯、顺式-马鞭草烯醇5种诱集剂的诱集下,自制粘捕带对橡胶小蠹虫的粘捕总数分别为:554、445、341、381、367头;普通粘虫带对橡胶小蠹虫的粘捕总数分别为:260、230、179、202、199头。其中月桂烯、2-甲基-3-丁烯-2-醇、S-(-)-柠檬烯,自制粘捕带的粘捕数量均显著高于普通粘虫带,表现出较好的粘捕效果。采用挂袋法的最佳药袋数为2袋,诱集剂的最佳药液暴露面积为6.6 mm2,粘捕装置的最佳相互间距为50 m,最佳悬挂高度建议在2.5 m。自制粘捕装置在重量、成本以及诱集数量上均优于常规诱捕器,对橡胶小蠹虫防控具有高效成本低、环保可降解、简单易操作等特点。  相似文献   
22.
唐代茶叶贸易的发展对唐代经济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研究茶叶贸易是了解唐代贸易发展水平和产业管理制度的一面镜子。唐代茶叶贸易发展从性质上来看具备商品属性,在贸易交换中,茶叶的流通领域和范畴非常广泛。同时茶叶贸易的发展能够带动相关的行业领域快速的发展。本文概述了唐代茶叶贸易发展的总体状况,并从茶叶贸易与产业管理制度的研究视角,进一步肯定了唐代茶叶贸易与产业管理所发挥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23.
采用24个已报道的多态微卫星标记对天津市天祥水产有限责任公司养殖的大鳞鲃Barbus capito F_2亲本及F_3成活和病发死亡个体进行基因分型,结果有8个标记无多态,13个标记用以分析本研究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亲缘关系及遗传结构。遗传参数分析显示,13个标记在87个大鳞鲃个体中分别检测到2~7个等位基因,平均等位基因数(4.27~4.53)极显著高于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3.09~3.22)(P0.01);观察杂合度(0.58~0.64)整体低于期望杂合度(0.64~0.65),多态位点比例明显下降(8/24),表明大鳞鲃F2及F_3个体的纯合度增加,遗传多样性下降。聚类分析显示,F2亲本与成活子代亲缘关系更近,聚在一起;而死亡子代单独聚为1支。遗传结构分析显示,亲本与子代清晰地划分成两大类群,多数亲本与多数成活个体归为第一类群(划分概率为51.8%~97.7%),少数亲本与多数死亡个体归为第二类群(划分概率为52.9%~98.4%),这与亲缘关系分析的结果一致,表明少数亲本是F_3死亡个体遗传组成的直接贡献者。本研究初步认定,由于几个亲本的近亲交配,子代基因组纯合度增加,遗传多样性下降,抗逆性下降,这可能是F_3出现不明缘由病发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4.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存在一龄性早熟和二龄正常成熟两种现象,为了解其后代养殖性能是否存在差异,本研究利用构建的一龄早熟家系和二龄正常成熟家系,评估了其子一代在成蟹养殖阶段的生长、存活率、产量、生殖蜕壳和性腺发育,结果显示:(1)正常家系的子一代在8月和10月的平均体重(70.45±18.62)g,(95.87±34.44)g高于早熟家系的平均体重(58.93±16.33)g,(95.56±25.26)g,甲壳长和甲壳宽在7、8和10月份,正常家系显著高于早熟家系,4-10月二龄正常成熟家系的特定增重率(SGR,(1.48±0.45)%/d)低于一龄早熟((1.65±0.12))%/d;(2)一龄性早熟家系完成生殖蜕壳的时间早于二龄正常家系,一龄性早熟家系在8月份的生殖蜕壳率为85%,高于正常家系(75%),但两者的性腺指数和肝胰腺指数均无显著差异;(3)就最终养殖效果而言,尽管正常成熟家系子代的存活率和平均产量比早熟家系分别高出14%和17%,但两种家系间无显著差异。结果表明,河蟹二龄成熟家系子代在成蟹阶段的生长性能优于一龄早熟家系子代。  相似文献   
25.
26.
我国粮食作物氮肥利用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我国粮食产量持续增加下氮肥利用率是否较20世纪80年代增加的问题,应用现有研究资料,对影响粮食作物氮肥利用率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施氮量是影响农作物氮肥利用率的主要因素;1996—2011年较1990—1995年,我国粮食作物阶段氮肥平均施用量增加44.9 kg/hm2,单位面积产量平均增加1 073.3 kg/hm2,在作物种植密度普遍提高的情况下,阶段氮肥利用率平均达到62.5%,较20世纪80年代提高27.5%。因此认为,我国目前粮食作物氮肥利用率较20世纪80年代未增加的说法并不符合生产实际。  相似文献   
27.
利用拱棚和地膜双重覆盖栽培黑色马铃薯,增温保墒效果明显,使黑色马铃薯早播种、早出苗、早上市,每667 m2 收入增加8 500 元。  相似文献   
28.
豇豆无公害安全高效生产技术及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荆州市李埠镇于2011~2013年实施了"高标准建设基地,选用良种,优质栽培,病虫害绿色防控"成套的无公害安全高效豇豆规模化生产技术措施,不仅取得了平均667m2纯收入9898元的高收益,还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29.
在仔猪饲养管理中,大肠杆菌病发病率较高,严重危害仔猪的生长发育,严重的会导致死亡,造成巨大损失。本文分析了仔猪大肠杆菌病(仔猪黄痢、仔猪白痢以及仔猪水肿)的发病机理,并针对性地提出了防治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30.
禽致病性大肠杆菌(APEC)能引起家禽严重的呼吸系统和全身性疾病,由于APEC耐药菌株的不断出现迫使新型抗菌方式的研发迫在眉睫。本研究旨在评价APEC的luxS和rbsC双缺失的突变株作为减毒疫苗候选株的潜力,通过在APEC分离株DE17的单基因缺失株DE17ΔluxS的基础上,利用Red重组系统构建双基因缺失株DE17ΔluxSΔrbsC,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rbsC的缺失不影响DE17ΔluxS的生长特性和生物被膜形成能力,但运动性显著降低;与DE17ΔluxS相比,DE17ΔluxSΔrbsC的黏附能力和入侵能力分别降至46.92%和28.78%;半数致死量(LD50)结果显示,毒力下降了115.5倍;肝脏、脾脏和血液中的载菌量分别下降了3.63倍、79.20倍和2124.41倍。根据以上结果推测,rbsC基因的缺失会进一步降低DE17ΔluxS的毒力,本文为评价DE17ΔluxSΔrbsC株减毒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