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0篇
  2篇
综合类   3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27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1997年   1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参照GenBank中水泡性口炎病毒(Vesicular stomatitis virus,VSV)G蛋白基因的核苷酸序列,设计合成1对特异性引物,采用RT-PCR方法扩增约为810bp的G基因片段,并将其克隆到pGEX-4T-1表达载体上,将经PCR、酶切鉴定以及测序分析正确的阳性重组质粒命名为PGEX-G810,之后将其转化至表达菌株E.coli BL21(DE3),经IPTG进行诱导表达;表达产物经SDS-PAGE、Western blotting等方法进行检测。SDS-PAGE结果表明,重组蛋白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相对分子质量约为60 000;包涵体经变性、复性、Glutathione Sepharose 4B亲和层析纯化后,分离得到复性的融合蛋白。纯化的融合蛋白能与VSV阳性血清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证明表达的目的蛋白具有良好的抗原性。  相似文献   
22.
为研究血凝性脑脊髓炎病毒(HEY)在人工感染仔猪体内的侵袭过程和分布规律,本实验采用滴鼻的方式感染5头1日龄未食初乳仔猪,并在感染后每隔24 h迫杀1头仔猪,采集鼻黏膜、气管、口腔黏膜、舌、食管、胃、肠、心肌、肝、脾、肺、肾、各段脊髓和脑等组织脏器制作切片,通过间接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HEV在仔猪体内的动态侵袭过程.此外,采用SYBR Green Ⅰ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方法检测病毒在各组织脏器中的分布情况.结果显示:感染病毒后2 d~3 d,仔猪出现精神沉郁、全身震颤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可见病毒抗原首先出现于脑桥,并进一步蔓延至延髓和各段脊髓,最后进入小脑浦肯野氏细胞和大脑皮层锥体细胞中;Real-time PCR检测结果显示病毒广泛分布于大脑皮层、脑桥、延髓、脊髓和小脑等中枢神经系统的组织中,其中大脑皮层的检出率最高.  相似文献   
23.
自“尿白症”病驴生殖道分泌物分离出链球菌、大肠杆菌、化脓杆菌、沙门氏杆菌、放线菌、球菌、变形杆菌等15种厩舍细菌和6种普通真菌.不卫生的阴道触诊是本病原发感染和相互传播的主要病因.治疗最佳方案为,阴道以1:1500的碘溶液冲洗,排空后,再灌注油剂氯霉素8~10ml(总含量为100~125万单位).每个发情期,如上处理两次,间隔一天,四次为一个疗程。治愈率90%以上,治愈驴当年配种,受胎率达44%。该病最后诊断为母驴地方流行性阴道子宫内膜炎.  相似文献   
24.
利用初生胎羊鼻甲骨(Primary ovine fetal turbinate,OFTu)细胞从送检的疑似“口疮”症状的病羊唇部痂皮中分离获得1株病毒,用PCR检测、电镜负染观察及理化性质测定等方法对该分离株病毒进行鉴定,证实该分离株为羊传染性脓疱病毒(Off virus,ORFV),命名为(Orf virus Jilin-Nongan,ORFV JL-NA株).对ORFV JL-NA分离株Orf059(F1L)基因进行克隆、测序并对测序结果进行序列分析.结果显示,获得的ORFV JL-NA分离株Orf059(F1L)基因序列长为994 bp,编码329个氨基酸,与ORFV-D1701株、ORFV-Jilin株、ORFV-NZ2株、ORFV-20株、ORFV-7株、ORFV-C2株、ORFV-IA82株、ORFV-SA00株、ORFV-mi90株、ORFV-torino株、ORFV-Shanxi株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6.4%、97.3%、99.1%、98.7%、99.0%、97.5%、98.4%、97.2%、97.4%、96.9%和96.8%.遗传进化树结果显示,ORFV JL-NA分离株与意大利ORFV-7毒株的亲缘关系较近,表明不同地区分离株的Orf059(F1L)基因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25.
试验旨在通过反向遗传学技术构建EgM123基因重组狂犬病病毒SRV9疫苗株,为中国农牧区的狂犬病和包虫病的有效防控提供技术手段。本试验参照狂犬病病毒SRV9株全基因组序列,利用基因合成技术分别合成狂犬病病毒的结构蛋白N、P、L基因,以及N-P-M基因融合片段和狂犬病病毒G基因、细粒棘球绦虫EgM123基因与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融合片段基因,通过载体酶切插入连接方法,依次将狂犬病病毒L基因、N-P-M基因融合片段和G+EgM123+eGFP基因融合片段重组于pcDNA3.1(-)表达载体上,构建EgM123基因重组狂犬病病毒SRV9全长cDNA。将合成的基因分别构建于pcDNA3.1(-)表达载体,经转化、质粒酶切、基因测序鉴定结果表明,狂犬病病毒N、P、L、N+P+M和G+EgM123+eGFP基因片段长度分别为1 365、1 107、6 471、3 160和3 256 bp;EgM123基因重组狂犬病病毒全长cDNA片段长度为12 465 bp,各基因片段测序结果为100%。本试验成功构建了EgM123基因重组狂犬病病毒全长cDNA片段和狂犬病病毒N、P、L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为通过反向遗传学拯救EgM123基因重组狂犬病病毒及狂犬病和包虫病二联基因重组口服活疫苗的研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6.
事实上,我们想要达到某地区茶叶产业发展的理想效果,就必须通过对本地区基础资源状况的深度了解,结合元素内容的合理应用,进而满足茶叶企业的经营发展。本文特意从当前我国茶叶企业转型发展的时代背景和具体诉求理解状况看,结合茶叶企业信息管理机制开展的价值作用认知,通过融入信息系统建设的价值理解,进而去全面分析基于信息系统应用的茶叶企业信息管理机制构建思路。  相似文献   
27.
从病理学和病原学角度对临床一起疑似羊痘病例进行了系统的检测分析,确诊该起病例为绵羊痘病毒(sheep poxvirus,SPPV)感染所致。对病死羊进行大体病理剖检,病羊口腔黏膜、尾根及肺脏等内脏器官表面可见有大量痘疹样结节;病理组织学观察可见,肺脏支气管黏膜上皮细胞、肺泡上皮细胞发生变性、坏死、脱落,并伴有上皮化生;此外,在肺泡上皮细胞胞浆中可见有嗜酸性病毒包涵体,该结果提示这起病例可能是羊痘病毒感染所致。之后从病原学角度进行了检测分析,电镜负染观察可见典型的痘病毒粒子;RPO30、P32、Kl基因的PCR检测结果显示,均扩增出与预期目的片段大小相一致的条带;P32基因的系统发育进化分析结果显示,该分离株与SPPV-AV40的亲缘关系较近,证实了该起病例的病因为SPPV感染所致,命名为SPPV-Jilin分离株(KF991006)。该分离株RPO30和Kl基因的测序分析结果发现,与山羊痘病毒相应序列相比,其RPO30基因缺少21bp的核酸序列,而Kl基因在902~925bp位置处存在缺失,该结果表明RPO30和Kl基因将可能用于绵羊痘病毒与山羊痘病毒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8.
以猪血凝性脑脊髓炎病毒(HEV)的S糖蛋白基因作为靶基因,设计并体外转录合成2对小干扰RNA(siR-NA),分别为SS1和SS2.将SS1和SS2分别转染小鼠成神经瘤细胞(N2a)并在转染后接种HEV,48 h后通过间接免疫荧光、血凝试验,TCID50测定以及荧光定量PCR等方法对SS1和SS2抑制HEV在N2a细胞中增殖的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转染细胞感染HEV48 h后,SS1和SS2干扰组细胞出现的绿色荧光明显少于对照组,血凝效价分别是对照组的1/18和1/32,病毒感染滴度分别是对照组的1/28和1/103,两干扰组的HEV基因组的拷贝数分别是对照组的76%和84%.以上结果表明,SS1和SS2均对HEV在N2a细胞中的复制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以SS2的抑制作用最为显著.该项试验研究结果不仅为HEV致病机制盼研究奠定基础,同时可为抗HEV新型药物及抗病育种新靶点的设计奠定分子生物学基础.  相似文献   
29.
羊传染性脓疱皮炎病毒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赵魁  贺文琦  高丰 《中国畜牧兽医》2008,35(11):133-137
羊传染性脓疱皮炎病毒(ORFV)是痘病毒科副痘病毒属的代表种,具有高度的嗜上皮性,主要引起人和动物的接触传染性皮炎。本病传染性强、发病率高,呈世界性流行,给养羊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并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具有一定的公共卫生学意义。ORFV不同毒株抗原性的差异及被感染动物表现出临床症状的不同,给该病的诊断和防治造成了困难。作者对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病毒基因组的组成、病毒编码的主要功能蛋白、免疫特性、致病机理及诊断与防治等方面取得的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ORFV的预防与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0.
利用原代犊牛睾丸细胞从临床上表现口疮症状的羔羊痂皮材料中分离获得1株病毒,对该株病毒进行病毒形态学、理化学、PCR检测与动物回归试验等系统鉴定后,证实该分离株为羊传染性脓疱病毒(Orf virus,ORFV),命名为()RFV-sy.利用PCR方法克隆出其B2L基因,并将该基因序列和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与6个不同来源的ORFV毒株进行同源性和亲缘关系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各毒株间核苷酸和氨基酸的同源性分别为97.8%~99.5%和97.6%~99.5%;系统发育进化树结果表明,ORFV-sy毒株与印度分离绵羊株ORFV-Mukteswar 67/04、ORFV-Izatnagar 79/04的亲缘关系较近,表明不同地区分离毒株的B2L基因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