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5篇
农学   40篇
基础科学   1篇
  4篇
综合类   44篇
农作物   17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石新733小麦的水分生理特点及节水灌溉效应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石新733是一个高产优质小麦新品种,为探明其是否适用于节水高产栽培,于2003—2004和2004—2005年度进行了节水灌溉对其水分生理性状和产量影响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石新733的叶片渗透调节能力比邯麦9、石麦9和衡7228的平均值高71.6%,叶水势比衡7228约高0.1 MPa。石新733的离体叶片失水速率较高;蒸腾速率、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与石麦9和邯麦9接近,均高于衡7228;胞间CO2浓度和蒸腾效率品种间没有明显差别。与灌5水处理相比,灌2水处理的叶水势和叶片气体交换参数均相近而灌浆盛期的光合功能和蒸腾效率较高。石新733的产量高于其他3个品种,其中,不灌水和灌2水处理分别比其他3个品种平均产量增加11.3%和7.0%。全生育期只灌拔节和抽穗开花期2水的节水处理比灌4水的常规灌溉处理增产5.6%,说明该品种可在节水高产栽培上应用。  相似文献   
22.
经过多年试验研究,研制成功了增收宝3号生长调节剂。研究探明了增收宝3号的组分生物学效应,阐明了其在作物应用后抗旱、抗盐和抗寒等抗逆特点和是增加生物量积累,优化穗、粒、重等产量构成因素达到增产的作用。研究建立起增收宝3号在小麦、玉米和谷子等作物上应用的技术规程,为在生产上推广应用提供了实验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3.
24.
土壤干旱引发植物木质部导管发生“空穴化”,对植物生长发育及抗旱生理具有重要影响。本研究通过检测小麦叶片超声波(AE)信号发射的变化,在田间充分灌水及控水条件下对冬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品种石新733主要生育期叶片木质部导管空穴化及气栓塞发生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叶片AE信号一般6:00~8:00开始发生,夜间21:00~3:00期间停止。土壤干旱时植株叶片木质部气栓塞发生程度显著高于良好供水的植株。拔节至灌浆盛期控水处理24 h AE 总量高于足水处理,其中开花期至籽粒形成初期处理间差别最大,控水处理24 h AE平均为足水处理的4.6倍。但籽粒灌浆中后期控水处理土壤水分胁迫进一步加重时,24 h AE 反而下降至接近甚至低于足水处理,出现“AE衰减现象”。叶片AE累积发生值和叶水势(Ψl)的变化关系符合Logistic曲线模型(脆弱曲线)。拟合结果表明,一般小麦Ψl降至约-1.00 MPa 时导管空穴化发生速率最高。土壤干旱条件下植株叶片木质部脆弱性显著增高,木质部安全性明显降低。土壤干旱时叶片空穴化和气栓塞增高的主要原因是导管对空穴化的抵御能力下降,而叶水势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25.
种植样式对高密度夏玉米产量和株高整齐度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6,他引:14  
在种植密度7万株/hm2条件下设置40、50、60、70cm等行距和40 80cm大小垄5种种植样式进行试验,以50cm等行距种植产量最高,较60、70和40 80cm处理增产5.15%~5.77%;40cm等行距种植产量次之;40 80cm大小垄与40、60、70cm等行距种植产量无显著差异。高密度夏玉米最佳种植样式应为50cm左右等行距,最优行株比约为1.821∶。行距缩小,公顷粒数、千粒重和株高整齐度呈提高趋势,在一定程度上能弥补高密度种植对穗粒数和千粒重的负影响。5种种植样式的次生根层数与条数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6.
为了筛选限水灌溉条件下较优的灌溉集成模式, 挖掘夏玉米高产潜力, 明确其高产的生理特性, 2015—2016年在河北藁城采用灌溉施肥方式(微喷灌和管灌)×密度(6.3×104、7.8×104株·hm-2)×收获期(9月25日和10月3日)再裂区试验, 研究了微喷灌和管灌为主的两种集成模式对夏玉米郑单958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微喷灌水肥一体化三次灌水施肥技术,改善了浅层土壤水分状况,土壤水分含量较管灌模式高5.9%~20.2%;其拔节期叶面积指数(LAI)较管灌高30.2%~44.2%, 生育后期SPAD值降低缓慢,较管灌高4.9%~5.9%,且作物生长速率(CGR)高9.0%~26.3%,这是其提高玉米千粒重和产量的主要原因, 并且收获越晚玉米微喷灌模式的增产效应越大,早收和晚收分别增产5.1%~6.0%和7.2%~10.8%。微喷灌模式高密度处理基部茎节抗倒伏指数、叶片SPAD值和CGR大多优于管灌低密度处理或与之相当,三者分别较管灌高4.0%~27.3%、-1.0%~3.7%和24.3%~37.7%。说明微喷灌模式优于管灌模式,且在此模式下增加种植密度是可行的。研究结果表明,微喷灌+增密+推迟收获时间3种技术综合应用可充分发挥玉米的增产潜力, 实现增产23.3%。  相似文献   
27.
<正> 近年来,经我国农业科技人员的多年研究,小麦家族的黑色代表——黑小麦已应运而生,并展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目前生产达到规模的黑小麦品种主要有黑小麦1号(漯珍1号)和黑小麦76号等。1 营养价值 黑小麦具有较高的营养医疗保健作用。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  相似文献   
28.
不同拌种剂对冬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在简化施药操作条件下实现小麦防病高产,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6种不同药剂拌种对冬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药剂拌种对小麦苗期生长发育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拔节期生长发育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与清水对照(CK)相比,不同药剂拌种处理均可降低冬前小麦的株高、叶面积指数和单株干物质重,增加小麦冬前和拔节期的单株根干重,其中,高巧2 mL/kg+立克秀0.8 mL/kg处理、福蝶套装2.5 g/kg+益微6 g/kg处理、福蝶套装2.5 g/kg处理和40%甲基异柳磷5 g/kg+益微6 g/kg处理均增加了冬前和拔节期的次生根条数,以及拔节期的单株分蘖数、叶面积指数和单株干物质重;不同药剂拌种处理均降低了小麦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增加了其穗粒数和千粒重;不同药剂拌种处理均可增加小麦产量,但与CK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其中,高巧2 mL/kg+立克秀0.8 mL/kg处理产量最高,较CK增产3.4%。  相似文献   
29.
为探讨适宜河北山前平原高产限水区冬小麦节水稳产的种植模式,于2014-2015年研究了不同种植模式对最大叶面积指数、群体变化、表层土壤水分含量、耗水特性、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试验设秸秆覆盖(微喷灌)、全膜覆土穴播(不灌水)、垄上覆膜(膜侧条播,淋灌)、免耕沟播(每沟淋灌)、免耕沟播(隔沟淋灌)、微喷灌对照、畦灌对照共7个处理,畦灌对照灌水量为150mm(越冬水和拔节水各75mm),各微灌处理灌水量均为30mm(拔节水)。结果表明,秸秆覆盖处理较微喷灌对照增产2.1%,差异不显著,水分利用效率二者相同;秸秆覆盖处理冬前、返青期、拔节期表层土壤水分含量均高于微喷灌对照。秸秆覆盖处理、微喷灌对照较畦灌对照分别减产0.6%和2.6%,差异不显著,而水分利用效率同为31.7kg·hm-2·mm-1,较畦灌对照增加32.1%,差异极显著。秸秆覆盖处理成穗率显著高于微喷灌对照,微喷灌对照成穗率显著高于畦灌对照;秸秆覆盖处理冬前0~20cm土层含水量较微喷灌对照、畦灌对照分别增加6.36%和5.92%,差异均显著。秸秆覆盖处理下冬小麦生育期土壤水消耗量略低于膜侧条播处理,而高于其他微灌处理,说明秸秆覆盖模式在降水量偏少的年份有利于冬小麦利用0~2m土壤贮水。  相似文献   
30.
栽培措施和样本大小对冬小麦离体叶片失水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多年试验明确了栽培措施与冬小麦离体叶片失水速率(RWL)的关系。影响RWL变化的主要因素是水分,与水分胁迫的时间和强度腾。极端播期的种植密度对RWL产生一定影响。施氮量对RWL影响极小。每个测定样本以3-6月叶为宜。研究结果为RWL比较测定技术的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