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0篇
林业   26篇
综合类   4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以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不同抗虫品种为材料,通过RT-PCR和RACE技术克隆获得Pm FBP基因全长,该基因完整开放阅读框全长1284 bp,编码427个氨基酸。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Pm FBP蛋白含有FBP基因保守的FBPase结构域。系统进化分析表明,马尾松Pm FBP与其它植物的亲缘关系相对较远,单独分为一类。表达模式研究表明,Pm FBP基因在马尾松叶和茎中表达量高,尤其是在嫩叶中表达量极高,在根中几乎没有表达;Pm FBP基因在日变化过程中,抗虫品种中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整个日变化中基因在抗虫品种中能够被快速提高表达量,说明Pm FBP基因在马尾松抗虫防御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22.
5年的湿地松幼林施肥试验结果表明:在广西桂平市金田林场14指数级林地上,P肥效应极显著,施用钙镁磷肥、过磷酸钙对湿地松幼林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施用钙镁磷肥和尿素,钙镁磷肥和氯化钾,以及三者的配比肥肥效十分明显.林地施用P2O5100kg/hm2和100kg/hm2N配合肥,可使林木的平均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分别提高24.4%、51.4%和157.1%;P2O5、N、和K2O各100kg/hm2配合施用,林木的平均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可提高20.3%、49.0%和142.9%;P2O5100kg/hm2和K2O100kg/hm2配合施用时林木的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分别提高了20.3%、44.1%和128.5%;施用P肥的各处理林木的总平均、胸径和单株材积可提高18.9%、41.1%和117.1%,P肥的施入时间对林木的后期生长无显著差异;单施K肥或N肥对林木生长无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3.
八角尺蠖发育起点温度与有效积温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实验室条件下,对八角尺蠖的发育历期、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发育历期缩短;八角尺蠖的卵、幼虫、蛹、产卵前期和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8.91、8.84、9.13、10.9l、9.44℃,有效积温分别为120.22、280.14、117.62、13.5l、580.71 d·℃.由此可得该虫在南宁市年发生代数的预测值为4.9~5.2代,这与文献报道的结果相符.  相似文献   
24.
桉树无性繁殖衰退过程中的生理变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以桉树不同无性繁殖方法及不同繁殖代数的幼树叶片为材料,对其光合代谢、氮代谢、内源保护酶系统以及膜脂反应产物等生理指标进行分析和对比,探讨桉树不同繁殖方法及繁殖代数衰退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和差异.结果表明:①除游离脯氨酸(PRO)含量外,不同无性繁殖方法及不同繁殖代数的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质膜过氧化的产物丙二醛(MDA)含量等6个生理指标均具显著差异.②随着衰老的加剧和时间的延长,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CAT活性呈下降的趋势; SOD活性总体上呈下降的趋势,但不同处理降到最低点的树龄不同; POD活性变化不一致,总体呈先下降再升高的趋势;而MDA含量、PRO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的趋势.③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SOD活性、POD活性、MDA含量能稳定、准确地反映桉树抗衰退的能力,以上5 个指标与桉树衰老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SOD活性与抗衰老呈正相关,数值越高,表明抗衰退的能力越强;POD活性、MDA含量与抗衰老呈负相关,数值越高,表明抗衰退的能力越弱;CAT活性、PRO含量与桉树衰老的关系无规律性变化,不宜采用其评价桉树抗衰退的强弱.④综合叶片的7个生理指标对桉树无性繁殖方法和繁殖代数进行评价,组培苗抗衰退能力强于扦插苗,随着繁殖代数的增加抗衰退的能力下降,扦插苗的衰退速度大于组培苗,组培1代抗衰退能力最强,组培8代次之,3年扦插最弱.建议生产上定期对繁殖材料进行复壮更新,确保无性繁殖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25.
百色市丰富的土地和森林资源蕴藏着种类繁多、品质优良的天然药物资源。典型而复杂的地理环境和特殊的气候条件为中草药的人工栽培提供了适宜的自然条件。截至2014年上半年,全市中草药栽培面积超过3 936.33 hm2,林下套种面积超过1 747.27 hm2,约占中草药栽培总面积的44.39%。通过对百色林药栽培品种、面积、种苗、生产经营情况调查,分析了林药栽培现状、存在问题和发展潜力,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6.
桉树嫩枝扦插繁殖的研究进展及对策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谭健晖 《广西林业科学》2003,32(2):74-76,80
对桉树嫩枝扦插繁殖技术、插穗生根机理及母株复壮可靠性等的研究进展和存在问题进行了评述,主要讨论了:(1)桉树扦插繁殖关键技术;(2)与生根机理关系密切的植物生长激素、氧化酶类及其活性变化、植物体内抑制剂等生理生化因子;(3)母株复壮的可靠性。同时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27.
大叶栎ISSR扩增体系的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影响大叶栎ISSR扩增效果的因素,建立大叶栎ISSR扩增的优化体系。[方法]以新嫩的大叶栎叶片为试材,采用改良CTAB法提取大叶栎叶片基因组DNA,并将DNA浓度稀释到30ng/μl,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测试DNA模板、PCR缓冲液和TaqDNA聚合酶的用量以及底物dNTP终浓度和引物终浓度对ISSR扩增的影响。[结果]大叶栎的ISSR扩增的最优反应体系为:总体积20μl中含有DNA模板60ng、PCR缓冲液10×buffer为2.0μl,底物dNTP终浓度为0.25mmol/L,引物终浓度为0.3μmol/L,TaqDNA聚合酶为1U。在该体系下,能够扩增出清晰、多态性高的条带,能够满足大叶栎种群ISSR多样性分析的要求。[结论]建立了大叶栎ISSR扩增的优化体系,为研究广西的大叶栎种群遗传多样性提供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28.
马尾松是我国松属树种中地理分布最广的一种,也是南方的造林先锋树种和主要用材树种。文中从物理力学性能、纤维特性以及渗透性等方面论述了马尾松木材材性特点,介绍了马尾松木材干燥及脱脂处理技术、木材蓝变及其防治方法,总结了马尾松木材在实木利用、人造板生产等领域的应用现状,展望了马尾松木材加工利用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9.
马尾松抗旱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国内外学者近20多年来的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抗旱研究进展,主要包括干旱胁迫对马尾松的种子萌发、苗木以及接种外生菌根提高抗性机理等问题与进展,旨在为马尾松的抗性育种提供理论支撑和技术支持。近年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干旱胁迫下幼苗的光合特性、质膜结构、渗透调节、内源酶活性和内源激素含量等生理生化方面,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加重和胁迫时间的延长,幼苗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叶绿素含量和暗呼吸速率等5个光合指标不断下降;质膜透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等2个质膜结构指标不断上升;游离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等2个渗透调节物质不断上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硝酸还原酶(NR)3种内源酶类在胁迫条件中的表现不一,SOD随着胁迫加剧活性加大,NR变化趋势相反,POD则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内源激素类表现为脱落酸(ABA)含量在胁迫初期反应较敏感,生长素(IAA)和玉米素核苷(ZR)含量随着胁迫加剧含量急剧下降,而赤霉素(GA3)含量无明显变化规律。由于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有限,导致了目前抗性筛选的局限性。如何有效解决抗性表型特征选择和评价以及在表型选择基础上开展生化以及分子水平研究是当前马尾松抗性研究的正确途径。  相似文献   
30.
以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桐棉、古蓬、容县等3个种源为对象,比较了年轮宽度、晚材率、管胞形态、木材基本密度等指标的差异,并通过这些指标的相关关系导出了各个种源的密度回归模型。结果表明:种源间的年轮宽度和晚材率无显著差异且变异系数较大,其中容县种源年轮宽度最大,古蓬种源最小;容县种源平均晚材率最低,桐棉种源平均晚材率最高。种源间的管胞形态(管胞壁厚、管孔面积)和木材基本密度有显著差异,其中,容县种源的早材壁厚最厚,管孔面积最小,桐棉种源早材壁厚最薄,管孔面积最大;古蓬种源晚材壁厚最厚,管孔面积最小,容县种源晚材壁厚最薄,管孔面积与其他两个种源的平均值相似。古蓬种源平均基本密度最大为0.519 g/cm~3。上述材性指标间的相关性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基于此,导出了以木材密度为因变量,考虑晚材率的管胞壁厚和管孔面积为自变量的三元三次方程回归模型,3个种源回归模型平均拟合度高于7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