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农作物   27篇
植物保护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1 毫秒
21.
大豆品种抗锈病遗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谈宇俊  孙永亮 《大豆科学》1991,10(2):104-109
本研究利用4个对锈病抗性反应不同的大豆品种,配制双列杂交,并采用离体叶片人工接种鉴定F_1、F_2、B_1C_1、B_1C_2、杂种抗性的方法,研究了大豆抗锈病的遗传。研究结果表明,4个品种的抗锈性遗传基础显著不同,抗病品种PI459025的抗锈性受一个显性基因控制,耐病品种的耐病性受多基因控制,并有超显性作用存在。抗性的回交效应明显,受细胞核基因控制。抗性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均重要,抗性的广义遗传力和狭义遗传力均较高。  相似文献   
22.
利用PCR方法扩增生防细菌成团肠杆菌(Enterobacter agglomerans,IC1270)基因组调节基因CrrS、GrrA、rpoD、rpoS,插入质粒pGEMT-easy中。切下目的片段与酶切穿梭质粒pJFF224-XN连接,经PCR及酶切鉴定,调节基因片段分别以正向或反向插入到质粒的T4启动子下。将带有调节基因的穿梭质粒导入IC1270的感受态细胞,得到带有同源调节基因不同插入方向的IC1270衍生物。抑菌实验结果表明,正向插入的调节基因未提高对病原真菌的生防效果,而反向插入的调节基因丧失对病原真菌的颉抗作用,推测与抑制调节基因的转录有关。  相似文献   
23.
大白菜根际细菌及其抗病原真菌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大白菜的根际土壤中分离得到347个细菌分离株,有40个分离株能产生群体密度信号(quorum sensing,QS)分子,占总分离株的11.5%。PDA培养基平板颉抗实验发现,有6个产生信号分子的分离株(Cll、C26、C27、C33、C34和C41)具有颉抗作用,对油菜菌核病菌、立枯丝核菌、禾谷镰刀菌、尖孢镰刀菌、瓜果腐霉菌等6种病原真菌分别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分离株C33和C11在田间实验中对油菜菌核病菌具有与成团肠杆菌IC1270相同或更强的生防效果。  相似文献   
24.
江西大豆锈病发生及防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结果表明 ,大豆锈病在江西主要分布于浙赣铁路线以南 ,特别是以赣南山区、吉泰盆地发生最为严重 ,以为害 (夏 )秋播大豆为主 ,年发病面积 4万hm2 左右 ;一般年份大豆锈病为害造成的产量损失率达 1 0 %~ 40 % ,与施药保护区相比 ,品种“八月黄”的产量损失率达 1 6 .8% ;推广种植抗病品种是防治大豆锈病最经济有效的方法 ,“玉山青皮豆”、“日向”、“中油 84-87”、“中油R -34”、“九月黄”、“SK1”等品种的表现较好 ,抗性较强 ,可在江西推广利用  相似文献   
25.
大豆锈菌冬孢子形成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大豆锈菌可在大豆植株上形成冬孢子和冬孢子堆,田间在10-11月初形成,但数量较少,冬孢子堆的形成与大豆品种,温度,湿度,光照等有关,日均温20度以下,日最低气温16度以下有利于冬孢子形成,昼夜温差大,形成冬孢子堆数量多,感病品种比抗病品种出现冬孢子的时间早,数量多,但体积小,冬孢子堆的大小与数量成负相关,在13-25度,200lux条件下,冬孢子堆体积较大,数量较多。  相似文献   
26.
通过用浸种接种青枯菌的花生进行水培试验,观察了抗、感品种的根系发育和同功酶谱。结果表明:青枯菌均能侵染抗、感品种的根系,但在根系发育上有明显的差异;同功酶系统也有显著变化。抗性品种的过氧化物酶带数增多且活性增强,酯酶酶带则有部分消失和新带出现,而感病品种中过氧化物酶带变化很小,但酯酶带则有大量新带出现。  相似文献   
27.
大豆锈病(PhakopsorapachyrhiziSyd)属气传、专性寄生世界性病害,目前在我国广东、四川、湖北、江西、云南、安徽、江苏、福建、台湾、海南、广西、河南、陕西、浙江、贵州、山东、山西、甘肃等23个省份发生为害,且有从南向北蔓延的趋势。发病后一般损失10%~30%,部分田块达50%,早期发病甚至造成绝收。一、大豆锈病发生特点大豆锈病主要侵染叶片、叶柄、茎杆,其中以叶片为害最重。大豆整个生育期均能被感染。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褐色小点,以后病斑逐渐扩大,呈黄褐色,红褐色,紫褐色或黑褐色小斑…  相似文献   
28.
青枯病是花生主要病害,发病普遍,损失严重。据研究,品种间抗青枯病能力差异很大,选育抗病品种是防治花生青枯病的经济有效途径。为了更好地利用品种资源,准确选择抗性材料,加快育成抗病丰产品种,有必要统一鉴定技术标准。为此,根据各地的经验和我们的研究工作,拟定本标准,并经1983年全国花生品种区域试验会讨论修改,供各地试行。  相似文献   
29.
不同花生品种对青枯病的抵抗性不同,不同接种技术,直接影响抗病品种的选择及应用。本文系我所进行品种资源抗病性鉴定和抗病育种工作开展接种技术研究的资料加以总结。试验认为,在常用的细菌接种方法中应用菌液浸种接种,能正确反映花生品种抗性强弱的差异,且简便易行;接种菌株的致病力、菌液浓度、菌龄、移植次数、菌液浸种时间对提高接种效果有直接的影响,但不同生物型的菌株和抗病或感病品种的菌株不影响对品种抗病性的鉴别;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是稳定接种效果的主要条件,而与土壤类型的关系不大。如果在植株生长期接种还要注意接种期和接种部位的影响。  相似文献   
30.
至1990年,共收集花生种质资源4329份,其中4150份完成了繁种入库任务,并开展抗病性和品质鉴定分析工作。鉴定出抗锈病资源255份、抗旱斑病222份、抗晚斑病92份、抗根结线虫病2份,抗青枯病85份。抗锈兼抗早斑病的170份;抗锈兼抗晚斑病种质51份;抗旱斑兼抗晚斑病的56份;抗三种叶部病害的45份;抗青枯病兼抗根结线虫病的2份。通过蛋白质、脂肪、油/亚比分析筛选出蛋白质含量在32%以上的262份;含油量在56%以上的资源226份;油/亚比在3—5.49的品种50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