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2篇
综合类   18篇
植物保护   8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南京郊区番茄病毒病的毒源类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0年从南京郊区共采番茄病毒病样本614株。塑料棚架栽培的番茄病毒病以烟草花叶病毒番茄株系为主,占样本总数的75.5%。大田栽培的番茄,在五月中旬以前田间未观察到典型病株,可疑病株也未分离出病毒。五月中旬以后,两个调查基点中优势病毒不同,南京市蔬菜研究所试验田以烟草花叶病毒番茄株系为主,玄武大队只鉴定出黄瓜花叶病毒。秋番茄也以烟草花叶病毒番茄株系居多。番茄条斑病也以烟草花叶病毒番茄株系侵染的单一条斑为主。  相似文献   
22.
甘薯、仙人掌、芝麻丛枝病病原物的电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5年6—10月间,在福建省绍安县的甘薯、南京农业大学校园内盆栽的仙人掌和南京市农科所大田的芝麻上采集到甘薯(Ipomea batatas)、仙人掌(Opuntia dillenii)和芝麻(Sesamum orientale)三个丛枝病样本。分别剪取甘薯、芝麻病叶的叶柄和主脉,仙人掌的幼嫩枝条,切成1×2毫米大小的组织块。用戊二醛和锇酸双固定,经酒精梯度脱水后转换环氧丙烷三次。然后用1:3,1:1环氧丙烷:Epon812的包埋剂各浸2小时,纯Epon 812  相似文献   
23.
1984年在山东莱西采集的花生病毒病样本中,得到一个病毒分离物PN-14,经过寄主范围、蚜虫传病和血清学凝胶双扩散试验等研究,证明PN-14属于黄瓜花叶病毒(CMV)。 汁液摩擦接种的7科23种植物中,病毒分离物能侵染6科14种植物。接种花生(Arachis hypogeae)白沙1016品种后,顶叶有时出现脉明,褪绿斑,然后变为花叶,叶下垂而稍卷曲,全株矮化。接种苋色藜叶片,在2—3N后叶片产生针尖大小的褪绿点,然后变成小枯死  相似文献   
24.
豇豆病毒病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南京地区豇豆病毒病的综合防治表明,通过筛选抗病品种,调整播种期,喷酒油乳及用银灰色薄膜铺地或挂条等可有效地减轻豇豆病毒的发生与危害。  相似文献   
25.
 对大豆花叶病毒(SMA),花生斑驳病毒(PMV)和豇豆蚜传花叶病毒(CAMV)3种Potyvirus病毒进行了免疫电镜(ISEM)的测定。ISEM法同样证实了这3种病毒在血清学关系上的不同。3种病毒抗血清对同源抗原都具有"捕获"大量病毒粒体的能力,"捕获"数量是异源关系或正常血清的20~50倍.ISEM方法的灵敏度和专化性受到包被抗血清的稀释度和在抗原上处理时间等因素的影响."捕获"病毒粒体最适的抗血清稀释度是10-3或10-4;抗原处理时间,在一定范围内随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增加"捕获"病毒粒体的数量,处理时间超过10-20小时即不再增加"捕获"粒体数量.同源抗体抗-抗原反应对病毒粒体上有"装饰"作用,而异源关系没有"装饰"作用。"装饰"的免疫电镜法是鉴别同源病毒的重要标准。  相似文献   
26.
根据江苏省北部烟草种植面积扩大和烟草花叶病给生产带来的威胁,从1988年开始,我校烟草课题组在苏北的东海县、新沂县、泗洪县、睢宁县等发病区广泛采集样本进行了研究。在防虫温室内接种观察,经过分离物的寄主反应、体外抗性、传毒介体、电镜观察、血清学反应等试验结果,证明苏北地区烟草上发生的病毒种类主要是黄瓜花叶病毒(CMV)和  相似文献   
27.
大豆花叶病毒的株系鉴定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作者用江苏省大豆重花叶(S_A)、轻花叶(S_B)、黄斑坏死(S_C)、顶枯(S_E)以及黑龙江的黄斑花叶(S_D)和顶枯(S_F)的分离物,在菜豆品种“Top Crop”的离体叶鉴定都产生局部枯斑。6个分离物都可以由几种蚜虫(桃蚜、萝卜蚜、苜蓿蚜)传毒,温度钝化点在50~55℃或55~60℃之间,稀释限点为10~(-2)或10~(-3),体外存活期(室温在25℃以上)为24~36小时,电镜下粒体形态都是线条形,它们的寄主范围都很窄,只侵染豆科植物中的少数几个种。这6个分离物都属于大豆花叶病毒。但是它们的寄主范围和在大豆品种上的反应有所不同、S_A和S_B对扁豆的侵染力很强,S_D和S_F不侵染扁豆,S_C和S_E侵染力居中,S_A和S_B在菜豆品种家雀蛋上发生系统花叶,其余四个分离物只在接种叶上出现黄斑和叶脉坏死。温室内测定了37个大豆品种或品系对6个分离物的反应,没有对6个分离物都免疫的品种,6个分离物在1138—2、493—1等9个品种都出现系统花叶,在合丰23、南农133—3、齐黄1号、徐豆1号和科系8号上,6个分离物的反应有稳定的明显的差异。根据6个分离物在大豆品种、扁豆和菜豆(家雀蛋)上的症状反应,认为6个分离物是大豆花叶病毒的6个不同株系,S_A和S_B的性状相似。室内测定同一个株系在不同品种上反应的症状不同,例如南京重型花叶S_A,轻花叶S_B在许多品种上出现系统花叶但在齐黄1号和徐豆1号上形成系统枯斑。黑龙江的顶枯S_F只在合丰23等少数品种上出现顶枯症状,多数品种是系统花叶。因此,症状类型不能代表株系的特征、而是株系与品种组合之间的特异性反应。我们认为用症状的表现来作为株系的名称是不一定确切的。  相似文献   
28.
大豆花叶病毒(SMV)两个新株系的鉴定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1983—1984年在南京本校大豆研究室试验田内的“广吉”品种上分离到K_1和K_2两个病毒分离物。根据它们的寄主范围、体外抗性和蚜虫介体传病特性,电镜观察病毒粒体形态和内含体特征,以及SDS——琼脂双扩散的血清学反应,证实了K_1和K_2两个分离物都是属于马铃薯Y病毒组的大豆花叶病毒(SMV)。在大豆花叶病毒株系鉴别寄主上,K_1和K_2分离物与已鉴定的大豆花叶病毒S_A、S_B、S_C和S_E几个江苏株系的反应不同,主要是K_1和K_2两个株系都能系统侵染大豆“广吉”品种。K_1表现为系统轻斑驳花叶,而K_2为系统枯斑和叶脉坏死。此外,K_1不能侵染大豆品种“齐黄1号”和蚕豆品种“三白”等。以上证明,K_1和K_2两个分离物是江苏大豆花叶病毒(SMV)上的新株系。为了统一大豆花叶病毒的株系编号,将K_1和K_2分离物分别定名为S_G和S_H株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