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9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9篇
林业   12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6篇
  22篇
综合类   104篇
农作物   4篇
水产渔业   147篇
畜牧兽医   43篇
园艺   22篇
植物保护   2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冬季东海外海鱼类群落特征及其对拉尼娜事件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4年12月和2008年12月东海区渔业资源底拖网调查资料,利用多元分析[非度量多变量排序(nMDS)、SIMPER],对比分析正常年份(2004年)和拉尼娜(La Ni(n)a)年份(2008年)不同生态属性鱼类的变化特征,探究鱼类群落结构对拉尼娜事件的响应模式.结果表明,2008年冬季与2004年冬季相比,调查水域的种类组成由45种增加至61种,其中,暖水性种类比例减少,暖温性种类比例增加.主要优势种年间变化不大,仍为带鱼(Trichiurus japonicus)和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两者资源密度之和分别占总资源密度的59.95%和55.16%.不同生态属性种类的资源密度发生了显著变化,以带鱼(Trichiurus japonicus)为代表的暖水性鱼类资源密度下降,而以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为代表的暖温性鱼类资源密度增加.研究水域生物丰富度指数(R)、多样性指数(H')和均匀度指数(J))的均值均有所升高,但独立样本t检验表明,年间3指数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捕捞压力保持相对稳定的情况下,群落组成的变化可能与拉尼娜事件有关,未来需要掌握不同种类对拉尼娜事件的响应模式.  相似文献   
22.
为获得更为准确的数据,提高对长江口鱼类早期资源评估的准确度,本研究同时采用方形网(网口为1.0 m×2.0 m,网目1.0 mm,网衣长5.5 m)和标准网(网口为直径0.8 m圆形,网目0.5 mm,网衣长3.5 m)于2014年4—7月在长江口邻近海域采集仔稚鱼样本,分析比较这2种网具所采集仔稚鱼种类和数量差异,从而选择更适宜采集长江口水域仔稚鱼的采样网具。结果表明:1方形网采集到51种仔稚鱼,多于标准网的37种,两种网具的共有种类有34种,主要优势种组成没有明显差异;24月,前弯曲期仔鱼较多,它们个体小,容易从网眼滤出,导致网目较小的标准网的样品平均密度高于方形网;35—7月,方形网的样本平均密度高于标准网,但样本中仔稚鱼个体发育阶段组成有明显不同。标准网样本中前弯曲期仔鱼占多数,体形为细长形的日本鳀和鳅虎鱼的前弯曲期仔鱼平均密度高于方形网;方形网样品中后弯曲期仔鱼占优势,小黄鱼、日本鳀和鳅虎鱼等优势种的后弯曲期仔鱼平均密度均高于标准网。总体而言,方形网所采集仔稚鱼种类和数量的效果优于标准网;对于细长体形种类(如日本鳀),需结合不同网具以便采集到全部发育阶段个体,而体形较宽种类(如小黄鱼)可仅以方形网采集。  相似文献   
23.
基于东海底层鱼类长度谱的捕捞强度变动判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1999~2014年秋季东海海域底拖网调查资料,构建底层鱼类长度谱,以时间序列长度谱的斜率作为捕捞强度变化程度的指标值,分析比较东海区历史上捕捞强度的变化状况,考察伏季休渔的管理措施是否起到所期望的降低捕捞强度的潜在效果。结果表明,16年间小个体鱼类的资源丰度呈现增加趋势,大个体鱼类的资源丰度呈现减少倾向,但两者的增减相对稳定(P0.05);时间序列长度谱斜率也呈现变陡态势,但相对平稳(r_s=-0.42,P0.05)。伏季休渔的渔业管理制度能够减缓或阻止了捕捞强度的进一步加剧,但没有实现所期望的降低捕捞强度的初衷,其原因在于伏季休渔结束开捕后捕捞强度骤然增加,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因伏季休渔降低的捕捞强度。针对东海区海洋渔业管理现状,建议在严格执行伏季休渔管理的同时,配合执行开捕规格的管理。  相似文献   
24.
东海区短鳄齿鱼数量分布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根据2005年东海区(26°30′~35°00′N、121°00′~127°00′E)渔业资源监测底拖网调查资料,结合广义相加模型(GAM)方法分析了东海区短鳄齿鱼资源的时空分布特征以及水深、水温、盐度与数量分布的关系。结果表明:东海区短鳄齿鱼主要分布区域为:28°00′~30°00′N、123°00′~126°30′E;生物量季节变化明显,以秋季(9月)最高,春季(4月)最低;短鳄齿鱼适宜水深、温度、盐度范围分别为70~110 m、17~23℃、34.3~35.2。结合东海海流分布特点,初步推断短鳄齿鱼为暖水性海洋小型鱼类,其生物量分布和季节变化受台湾暖流影响。  相似文献   
25.
捕捞对海洋鱼类群落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渔业资源由单鱼种管理模式向基于生态系统管理策略的转变,捕捞因素对于鱼类群落结构的影响正逐步成为海洋生态系统的研究热点。本文主要就捕捞对鱼类群落影响的国内外研究方法进行了综述与归纳。在研究捕捞对于鱼类群落影响时,所选用的群落研究指标应符合预期性、可测性、敏感性和排他性标准,业已利用的研究方法大致可分为生物多样性、聚合特征指标、群落功能性指标、多元分析以及生态系统模型五大类。各研究方法单独使用均无法全面反映群落的结构变化,在实际研究过程中建议同时使用多种研究方法来进行鱼类群落结构的变化分析,以期全面掌握捕捞活动作用下的鱼类群落结构的实际变动状况,更好地为渔业资源的科学管理提供理论支撑。[中国水产科学,2008,15(2):359—366]  相似文献   
26.
幼鱼及非目标种类兼捕已成为许多网具作业共同存在的问题,提高网具选择性能是降低这种兼捕的重要途径。但是选择性能研究主要是基于从网具中逃逸后的鱼类较轻遭受到网具损害并最终存活。如果逃逸死亡率较高,即使选择性提高也是无宜的,因此应当将鱼类逃逸后生存能力作为网具改进效果的评价指标。本文主要由以下三个部分组成:(1)逃逸后死亡的主要影响因素概述,主要包括网具特征、作业时间、作业深度、渔获种类及体长、渔获量及环境因子等;(2)逃逸死亡对资源量和渔业管理决策的影响;(3)总结了近年来通过网具革新措施提高存活率的最新研究概况,如逃逸网片、分离栅及新型材料的应用等。综合分析,认为采取保护幼鱼和非目标种类的一系列措施尽管能够提高鱼类从网具的逃逸几率,但是并不能降低遭遇网具的概率,实施禁渔区、禁渔期制度管理,避免在幼鱼资源高密度区和产卵季节作业是降低这种未报告死亡的最重要的途径。  相似文献   
27.
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板电泳法检测了苹果属3个种的482个样本叶片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结果看到,苹果属果树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可以分为三大酶区。第Ⅰ酶区相对泳动率(R_f)范围为0.10~0.30;第Ⅱ酶区R_f=0.40~0.64;第Ⅲ酶区R_f=0.69~0.80。根据中部酶区内的各条同工酶区带的出现频率,提出了苹果属果树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基本酶谱。进一步根据种间酶谱的距离系数,初步绘出了苹果属果树种间分类亲缘关系图。  相似文献   
28.
深水张网是吕四渔场传统的作业方式,渔获量占江苏省海洋捕捞总量的比重较大。根据2004年4月~2005年11月吕四渔场深水张网渔业监测资料,结合渔业统计数据,分析了该渔业渔获物种类组成及其季节变化,以及主要经济鱼类渔获物种类组成和幼鱼比例。结果表明,各季节深水张网优势渔获物种类组成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春季主要以小黄鱼、黄鲫、焦氏舌鳎和葛氏长臂虾为主,夏季为小黄鱼、黄鲫、焦氏舌鳎和银鲳,秋季为小黄鱼、焦氏舌鳎、棘头梅童鱼、灰鲳和银鲳,冬季为小黄鱼、焦氏舌鳎、棘头梅童鱼和斑鰶;小黄鱼和焦氏舌鳎是深水张网渔业常年优势渔获物。主要经济鱼类小黄鱼以6月份平均网产最高,但主要以幼鱼为主,2004年和2005年的平均体重分别仅0.81 g/ind和1.04 g/ind,幼鱼渔获尾数分别占到99.1%和99.8%,累计损害幼鱼尾数分别达1.84×107ind和2.37×107ind;银鲳平均体重3.22 g/ind和3.8 g/ind,累计损害幼鱼尾数分别为4.84×105ind和4.41×105ind。建议对深水张网渔业加强管理,可对该渔业提前一个月休渔,提高网囊网目尺寸,并强化管理力度。  相似文献   
29.
水稻对有机、无机态肥料氮和土壤氮的吸收利用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我国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的供肥特点,培土效果和增产作用,我们从1978年春以来,以15N示踪法进行有机、无机态肥料氮转化问题研究,在江苏四种代表性士壤上,即太湖地区黄泥土(代号A),丘陵地区板浆白土(代号B),苏北里下河地区鸭屎土(代号C),淮北地区花碱土(代号D)上进行。以15N标记的怪麻和硫酸按分别作有机和无机态氮源,全部作基肥,供试作物为水稻南粳34号,盆淋试验重复三次,另在板浆白土上增加重复次数,以分期测定土壤、植株中氮素动态。详细的试验材料及方法已另文登载[1]。试验中的不同肥料处理列于表1。  相似文献   
30.
中国农田氮淋失相关因素分析及总氮淋失量估算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通过对我国近 10 年 382 组农田 N 素淋失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发现水田的 NO3--N 淋失量与土壤体积质量、有机质、全 N(TN)、黏粒含量百分比显著负相关,与施 N 量、灌水量显著正相关;旱地中 NO3--N 淋失量与全 P(TP)、粉粒含量百分比、土层深度显著负相关,与土壤中 TN 含量、砂粒百分比含量、施 N 量、降雨量、灌溉水量显著正相关。水田中总 N 表观淋失率平均值为 2.19%,95% 的置信区间为 1.56% ~ 2.82%;旱地中总 N 表观淋失率平均值为 4.35%,95% 的置信区间 2.88% ~ 5.82%。根据 2008 年中国统计年鉴计算出 2007 年我国总 N 淋失量达到 0.644 Tg,约占我国总施 N 量的2.8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