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9篇
  3篇
综合类   34篇
农作物   7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21.
应用二阶适应性整群抽样估计害虫密度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农作物害虫管理中人们需要得到准确的田间数据.本文提出了一种简便的抽样方法——二阶适应性整群抽样.给出了害虫密度的无偏估计,并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22.
稻虱缨小蜂成虫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稻虱缨小蜂类Anngrus spp.是褐稻虱卵期重要寄生性天敌。福建沙县早稻本田、晚稻秧田及本田褐稻虱卵寄生率分别为35.1,29.1,20.1%;江苏东台县弶港农场直播稻田9月上、中旬田间褐稻虱卵寄生率达32.47—55.64%。为进一步探明其在稻田的种群消长规律及其对褐稻虱田间种群数量的控制能力,从而为组建天敌子模型以及进而组建褐稻虱田间种群动态预测模型和管理模型提供参数估值。作者在1984—1986三年间,首先对稻虱缨小蜂Anagrus nilaParvatae Pang et Wang成虫生物学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23.
番茄潜叶蛾Tuta absoluta (Meyrick)是危害茄科作物的重大入侵农业害虫,明确番茄潜叶蛾的田间危害特征及防虫网对番茄潜叶蛾成虫的防控作用,为防虫网在温棚的使用提供技术指导。利用防虫网+性诱剂的方法,分析番茄潜叶蛾的田间治理效果。采用田间观察和五点取样的方法,进行番茄潜叶蛾危害调查。在不同番茄品种的不同生育期监测到防虫网与对照处理的番茄潜叶蛾种群动态变化规律一致。苗期,‘德尔6’和‘粉帝F1’防虫网和对照处理的平均虫量分别为18.76、24.97只/板和75.92、87.71只/板(P>0.05);防虫网对两个品种的番茄潜叶蛾隔离率分别为39.10%和21.32%(P<0.05)。花期,‘鸿图’和‘粉帝F1’防虫网和对照处理的平均虫量分别为52.56、61.12只/板和53.85、64.05只/板(P>0.05);防虫网对两个品种的番茄潜叶蛾隔离率分别为22.95%和19.35%(P>0.05)。果期,‘德尔6’、‘鸿图’和‘粉帝F1’的防虫网和对照处理平均虫量分别为53.90、58.52只/板;47.52、65.79只/板和66.37、85.46只/板(P>0.05);防虫网对3个品种的番茄潜叶蛾隔离率分别为24.20%、28.93%和26.83%(P>0.05)。防虫网处理对3个生育期下的3个品种间的平均危害率均差异不显著(P>0.05),但防虫网处理的平均危害率均低于对照处理,差值达8.38%。二次多项式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番茄叶片或果实的平均危害率主要与潜叶蛾的早期虫口量相关。14目防虫网对番茄潜叶蛾具防控作用,隔离率最大为39.10%。  相似文献   
24.
近二十年来,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Hovarth)已成为亚太地区水稻生产国和地区水稻上的一种主要害虫。在中国,自70年代大面积种植杂交稻以来,为害日趋严重,给我国粮食生产造成极大的威胁。鉴于白背飞虱的重大经济意义,国内外已对此虫  相似文献   
25.
应用动态规划理论和方法确定早稻白背飞虱防治的最优策略,并表示为多维动态经济阈值,比较了常规籼稻和杂交稻上经济阈值的异同。对模型参数进行的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多维动态经济阈值对阶段种群增长和害虫为害系数在一定范围内的变化较稳定,而对防治(药剂+人工)成本和期望经济毛收益(粮价与单产的乘积)组合的变化较敏感。  相似文献   
26.
针对人工繁殖释放的天敌在田间的生存率等问题进行建模,提出了一种研究天敌生存率的着色标记统计方法,应用Logistic线性模型给出了不同性别和年龄天敌生存率的极大似然估计,从而为确定释放适量天敌以有效达到生物防治害虫的目的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7.
吡蚜酮剂型和用量对稻飞虱的防控效果和经济效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海盐、临海和金华三地的田间试验评估了50%吡蚜酮WG水分散粒剂对灰飞虱、白背飞虱和褐飞虱的田间防控效果,并用基于经济阈值的稻飞虱化学防治简易判别规则分析经济效益、选择最佳剂量。穗期灰飞虱的试验显示,田间使用75 g a.i.·hm-2水分散粒剂(WG)与相同剂量的悬乳剂(SE)防效相当;用50%吡蚜酮水分散粒剂75.0,112.5 g a.i.·hm-2处理对稻飞虱药后1 ~ 21 d的防效分别达60% ~ 97%;两浓度处理对以褐飞虱为主的稻飞虱药后4 ~ 21 d的防效也分别达77%~98%,均符合Logistic方程,最终防效达到98%;2个浓度处理均对稻飞虱有良好的速效性和控制效果,持效期可达21 d左右。根据基于经济阈值的稻飞虱化学防治简易判别规则分析经济效益表明,防治粳稻灰飞虱、籼稻和粳稻中期的灰飞虱、白背飞虱和褐飞虱均以50%吡蚜酮水分散粒剂75 g a.i.·hm-2为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28.
湖州地区通过单季晚稻移栽后40 d内不使用化学农药、主动放过四(2)代稻纵卷叶螟,种植大豆、芝麻和大花六道木等蜜源植物来保育天敌,科学用药等措施,实现核心示范区减少化学防治次数2~3次;采取稻田养鸭等方式实现大田全季完全不用农药。在工作推进中,面临植保人才队伍和基层植保机构缺乏、专业化组织收益低、矛盾纠纷难处理、绿色防控及产品未划入政府补贴等方面的现实难题,通过构建基层植保服务体系,多措并举、带动专业合作社等专业化防控组织使用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技术,强化技术和硬件支撑,制定防治效果评价标准,合同化处理防效纠纷等措施,强力推进该项工作。  相似文献   
29.
为明确玉米矮缩病发生程度与玉米产量损失之间的关系,2011—2013年在浙江省临安市和桐庐县系统调查了玉米矮缩病在主栽品种‘浚单20’、‘浚单18’上的发生、危害及产量损失情况。结果表明:与健株相比,感病玉米植株均表现株高下降、节间缩短、叶长变短、叶宽变窄、果穗缩短、实粒减少、粒重下降;发病程度为1~4级的病株生物量下降28.76%~81.31%,单穗籽粒产量分别下降32.29%~98.91%。玉米植株发病率为2.31%~39.44%,产量损失率为1.03%~32.13%,两者呈显著相关性。通过回归分析建立了危害损失关系式,根据现有玉米生产条件和效益水平,计算出经济允许损失水平并制订了相应的防治指标。  相似文献   
30.
利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RACE)和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分别对中国的孤雌生殖型和美国的两性生殖型稻水象甲卵巢内β1-微管蛋白基因进行了克隆,获得的cDNA全长分别为1727bp和1730bp,均包含1344bp的完整开放阅读框(ORF),编码447个氨基酸,理论分子量约50kD,等电点4.54。同源性分析表明,克隆的β1-微管蛋白基因与其他昆虫的β微管蛋白基因在氨基酸水平上是高度同源的,相似性介于95%~100%。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β1-微管蛋白在孤雌生殖型稻水象甲卵巢内的表达量(3.14×107copies/μL±0.66×107copies/μL)显著高于两性生殖型稻水象甲(5.08×106copies/μL±0.47×106copies/μL)。推测该基因的差异表达对于稻水象甲孤雌生殖过程中纺锤体的组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