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739篇
  免费   419篇
  国内免费   654篇
林业   56篇
农学   2659篇
基础科学   967篇
  795篇
综合类   12242篇
农作物   1712篇
水产渔业   9篇
畜牧兽医   396篇
园艺   399篇
植物保护   577篇
  2024年   61篇
  2023年   323篇
  2022年   378篇
  2021年   424篇
  2020年   415篇
  2019年   468篇
  2018年   312篇
  2017年   399篇
  2016年   517篇
  2015年   521篇
  2014年   835篇
  2013年   791篇
  2012年   1120篇
  2011年   1135篇
  2010年   1023篇
  2009年   1086篇
  2008年   1036篇
  2007年   904篇
  2006年   880篇
  2005年   861篇
  2004年   758篇
  2003年   665篇
  2002年   600篇
  2001年   547篇
  2000年   462篇
  1999年   415篇
  1998年   383篇
  1997年   341篇
  1996年   312篇
  1995年   301篇
  1994年   278篇
  1993年   298篇
  1992年   277篇
  1991年   246篇
  1990年   190篇
  1989年   172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7篇
  1979年   2篇
  1965年   6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23篇
  1956年   3篇
  1955年   2篇
  1953年   1篇
  194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油菜是我国常见的油料作物,具有较强的经济效益。随着我国的农业科学技术不断发展,迫切需要将机械化引入油菜种植中。油菜的生长季节多在冬春,而我国北方种植的油菜品种大多为甘蓝型,鉴于北方部分地区的高寒阴湿气候的特殊性,培育抗寒、抗倒伏和高产的油菜种子一直是农业技术研究员重视的课题。笔者结合自身油菜种植研究,对高寒阴湿区油菜的机械化种植技术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22.
农杆菌介导的浸花法(floral-dip)是一种简便、快速、高效、重复性好、稳定性高的非组织培养的遗传转化法,在拟南芥中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其在油菜中的转化效率受到了很大的制约。以甘蓝型油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雌蕊柱头开裂时间的研究,发现即将开放的10~15个花苞的柱头是裂开的,此时最有利于农杆菌进入子房室完成转化。对这部分花蕾进行浸花法转化,得到的T_1代种子发芽后通过除草剂筛选获得抗性转基因植株,进一步对这些植株进行PCR验证,其阳性率高达72.7%。该研究能进一步提高农杆菌转化效率,实现甘蓝型油菜更有效的遗传转化。  相似文献   
23.
油菜不仅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也是很好的绿肥和饲料植物,其不同生育阶段以及不同部位均有不同的功能。笔者结合前人对油菜各功能的开发及利用研究,根据油菜植株不同部位对其功能与利用研究作一个综述。  相似文献   
24.
为油菜多功能开发利用、促进种养结合,以饲料油菜华油杂62为材料,添加不同来源碳水化合物进行青 贮比较试验,研究高水分饲料油菜青贮技术。试验分为5组,分别将20%的各碳水化合物原料(麸皮、玉米粉、米糠、 玉米淀粉)与高水分饲料油菜混合青贮,青贮45 d后进行感官评定并测定营养成分、pH、有机酸含量等。结果表明, 添加各碳水化合物原料均可以显著降低油菜的含水量至70%以下。油菜添加上述碳水化合物青贮后,可改善青贮 感官品质,显著提高乳酸含量,降低pH;其中,玉米粉与油菜混合青贮后因感官评分高、乳酸含量最高且氨态氮含量 最低,被认为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5.
油菜黑胫病是由Leptosphaeria biglobosa引起的一种真菌病害。这种病害在我国油菜产区广泛发生,并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为通过获取突变体来研究L. biglobosa的生态适应性机制及致病机制,本文优化了影响农杆菌介导转化(ATMT)油菜黑胫病菌L. biglobosa菌株Lb731的因素,评估转化子质量,并筛选相关突变体。结果明确了农杆菌介导转化菌株Lb731的最佳因素:潮霉素B浓度为50 μg/mL,转化受体(分生孢子)培养时间为15 d (20℃),浓度为2 × 107~8孢子/mL,农杆菌-受体共培养温度为25℃,共培养时间为72 h。在最适条件下的转化效率达到80个转化子/百万分生孢子。T-DNA插入基因组的频率为100%,单拷贝插入频率为72.7%,转化子抗潮霉素性状能稳定遗传。从2136个转化子中获得了11个菌丝生长减缓突变体,7个色素产生缺陷突变体和14个分生孢子产生缺陷突变体,并从这些突变体中鉴定出7个致病力丧失突变体。采用hiTAIL-PCR技术,从3个突变体中获得了T-DNA插入位点侧翼序列。上述结果为深入研究L. biglobosa的生态适应性机制及致病机制提供了材料和线索。  相似文献   
26.
氮效率研究是油菜营养性状遗传改良的前提,为探究不同氮效率油菜种质苗期氮吸收、转运和利用的异同,以2个氮效率差异油菜种质H6(氮高效)和L18(氮低效)为供试材料,利用水培营养液设置正常氮(CK)和低氮(LN)2个氮浓度处理,培养14d后检测植株氮含量,计算氮累积量、氮转运系数和氮利用效率。结果显示,不同氮浓度处理对油菜苗期氮的吸收、转运和利用效率影响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与CK相比,LN处理的油菜生物量、氮含量和氮累积量均显著降低,而氮利用效率和根冠比显著提高;氮高效油菜种质H6的生物量、氮累积量、氮转运系数和氮生理利用效率均显著大于氮低效种质L18,分别为L18的2.07、1.42、3.23和1.56倍。从氮的吸收、转运和利用3个方面探讨了低氮胁迫处理下油菜种质苗期氮效率差异的原因,对深入开展油菜氮高效机理研究及油菜品种氮效率改良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7.
分析油菜毯状育苗机械移栽技术的优势、推广中存在问题,提出油菜毯状育苗机械移栽的推广措施建议,以供油菜毯状育苗机械移栽技术推广及应用参考。  相似文献   
28.
为促进通过提高油菜种子亚麻酸含量途径增加中国人群亚麻酸的摄入量,提高健康水平的工作进程。结合文献资料,在剖析开展油菜高亚麻酸育种的意义、可行性、难点及可利用的有利条件的基础上,提出油菜高亚麻酸育种策略与技术途径。在工作实践中,陕西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研究团队创建并完善"油菜高亚麻酸种质的筛选方法",利用该方法开展油菜高亚麻酸种质资源筛选和高亚麻酸育种取得良好成效:油菜种质资源的整体亚麻酸含量、具有较高亚麻酸含量种质的百分比率、亚麻酸含量最高值、亚麻酸含量15%的种质数量均明显增加;获得一批亚麻酸含量大于15%(最高含量达21%)的甘蓝型油菜非转基因种质,育成高亚麻酸的不育系和恢复系;甘蓝型油菜高亚麻酸杂交种‘秦杂油7号’通过国家品种登记;2个亚麻酸含量15%左右的杂交种正在申请品种登记。发现在A02、C02及A06染色体上存在多个与亚麻酸显著关联SNP位点。提出开展基础机理研究和分子设计育种创新体系建设,开展高亚麻酸种质资源创新、综合评价和利用研究,构建高亚麻酸育种体系,规化高效保优栽培技术路线,开展油菜籽加工技术、抗氧化研究,构建标准体系等6方面建议。  相似文献   
29.
[目的]为了研究油菜茎秆在脱粒过程中的破碎机理,寻找减少油菜脱粒过程中茎秆破碎的控制策略.[方法]利用微机控制万能材料试验机对油菜茎秆进行径向全压缩和局部压缩试验.对油菜茎秆的径向弹性系数和力学特性进行了测量,对不同曲率半径压头对油菜茎秆局部压缩力学特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试验结果表明,油菜茎秆径向压缩屈服之前有一个线弹性阶段,茎秆受力与形变表现出良好的线性关系,油菜茎秆径向截面弹性系数为kτ=(1.14±0.16)N/mm;油菜茎秆局部压缩试验中油菜中部主茎秆的屈服极限平均值为150.55 N;通过对油菜茎秆全压缩试验和局部压缩试验对比发现,全压缩试验中油菜茎秆直接被压溃,无明显屈服阶段,茎秆的破碎主要是由于所受载荷超过了茎秆纤维层之间的约束力,其裂痕方向与茎秆轴向平行;油菜茎秆局部压缩试验中,不同曲率半径的压头对茎秆径向压缩受力影响显著,茎秆在相同形变下,曲率半径越大,茎秆受力越大.[结论]建立了油菜茎秆径向压缩理论计算模型,对油菜茎秆所受径向压力的实测值与理论模型计算值对比,发现理论值与实际值的增长趋势一致,验证了该茎秆受力计算模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0.
油菜是四川省洪雅县主要油料作物,但油菜种植存在肥料投资成本大、效益差的问题,在四川省洪雅县开展了油菜“3414”肥效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油菜最高产量达184.7kg/亩时,推荐最佳施肥配方为纯氮4.16kg/亩、五氧化二磷0.34kg/亩、氧化钾11.29kg/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