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6篇
农学   8篇
  5篇
综合类   39篇
农作物   1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沿淮稻茬小麦播期推迟是生产面临的重大问题。为探究播期和品种对稻茬麦产量和产值的影响,2017-2019年度小麦生长季选用20个品种,按照裂区设计,设置10月30日、11月14日、11月29日3个播期,定量解析了播期、品种对小麦产量和产值的影响。结果表明,年度、播期、品种及品种和播期间互作对稻茬小麦产量、产值的影响均显著。随着播期的推迟,稻茬小麦产量和产值呈下降趋势,10月30日后播种时,播期平均每推迟1 d产量下降24.81 kg·hm~(-2),产值降低48.19元·hm~(-2)。不同类型的小麦品种对播期的响应不同,11月14日之前播种时半冬性品种产量、产值总体高于春性品种,11月29日播种时半冬性品种产量、产值总体低于春性品种。晚播对产量、产值的影响与气候有关,灾害年份晚播影响更大。有效穗、群体库数量和库体积降低是晚播小麦产量、产值下降的主要原因,品种间籽粒库质量(容重)差异也是引起产值差异的重要因子。供试品种中荃麦725、安农0711、皖西麦0638、紫麦19、涡麦9号、宁麦13、扬麦20、苏麦188等8个品种的产量、产值较烟农19均增加3%以上。  相似文献   
22.
23.
皖麦13是1980年采用有性杂交,经5代选育而成。经省淮南、淮北两片区试、生产试验,表现高产、稳产,较对照扬麦5号、博爱7442分别增产5.4%~8.0和5.7%~8.7%。该品种春性,中早熟,产量结构协调,综合抗性和品质较好,适于我省亩产300~450kg中高产水平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24.
通过"3414"施肥试验研究分析氮磷钾对小麦溶剂保持力的影响.回归分析得出三元二次回归方程,计算出4种SRC的回归方程.结果表明,除水SRC外,其他3种溶剂保持力回归分析均具有(可靠)拟合性.通过对3种单因素在同条件下的方差分析,氮对水SRC影响不大,对其他3种SRC影响达极显著水平;磷钾对4种SRC的影响均不显著.表明了3种肥料因素中氮对小麦SRC的影响较大,其他两种因素对SRC影响不明显,说明SRC受施肥水平的影响.  相似文献   
25.
对2年7个组合P_1、P_2、F_1、F_2、B_1和B_2六世代资料进行世代平均数遗传分析,估算了小麦单株生物量、单株粒重、单株有效穗、株高、每穗粒数、千粒重、收获指数等7个主要数量性状的基因效应.结果表明,所研究性状除受加性、显性作用外,还普遍受上位性影响.上位性大小和类型因性状、组合和年份而异.在上位性中,单株生物量、单株粒重、每穗粒数以〔1〕为主,千粒重、单株有效穗以〔i〕为主,株高以〔i〕、〔1〕为主,收获指数〔i〕、〔j〕、〔1〕均较重要.可用双基因互作模型解释所研究性状的基因作用,三级或更高级基因互作可忽略不计.  相似文献   
26.
皖麦44品质特性及配粉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瑞  汪建来  赵斌  赵竹  赵莉  姚大年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5):747-748,758
以小麦新品种皖麦44为材料,对其品质特性在年度间、地点间的变化及其与安徽省主栽小麦品种的配粉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皖麦44属质量优质型中强筋品种,在年度间、地点间品质较稳定,面团稳定时间大多在7min以上;弱化度低,面团耐揉是皖麦44品质的主要优点。在豫麦18、皖麦19、皖麦48中搭配20%、30%、50%的皖麦44,配粉的弱化度就可降至80BU,稳定时间上升至4~5min,达到中筋粉要求。  相似文献   
27.
在低钾和中钾土壤上,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氮钾配施对弱筋小麦氮、钾养分吸收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氮钾肥配合施用促进了弱筋小麦植株氮、钾含量的提高,氮、钾养分吸收表现出一定的正交互作用;合理配施氮钾肥能够显著地提高弱筋小麦产量。在低钾土壤上,N180K150处理产量最高(5023.kg/hm2);中钾土壤上,最高产量(5145.kg/hm2)为N180K90处理。两种土壤上,氮肥的产量效应均大于钾肥。低钾土壤上,氮钾对小麦产量表现出极显著的正交互作用。提高氮肥用量显著降低了弱筋小麦的专用品质,钾肥对小麦品质的独立效应不显著,但是钾对氮的品质效应存在着交互作用。弱筋小麦抽穗期或灌浆期植株氮、钾含量与子粒品质的相关系数较大,与产量的相关系数则是以拔节期或抽穗期较大。适当减少氮肥用量和增加氮、钾肥基施比例有利于改善弱筋小麦的品质。  相似文献   
28.
焚烧农作物秸秆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在分析秸秆综合利用制约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确立安徽省秸秆综合利用战略、提高装配工艺配套和技术集成水平、调整种养产业结构和作物育种目标、建立并完善秸秆收集物流体系及秸秆综合利用法律保障等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29.
小麦品种(系)籽粒产量与其他若干性状关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何贤芳  赵莉  朱昭进  汪建来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7):10204-10206
[目的]寻求小麦高产和超高产育种的关键指标。[方法]以安徽省种植的10个小麦品种(系)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品种(系)的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有效穗数、千粒重、穗粒数、穗粒重、单位面积粒数、穗长、结实小穗数、不实小穗数)、生物学产量、株高、收获指数等性状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产量与其他若干性状在相关方向和程度上均有差异,且其他性状之间相关性及差异显著性均有不同;大多数品种(系)的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中的生物学产量及穗粒重显著相关,同时某些品种(系)的产量与其他性状之间显著相关。[结论]以产量作为小麦高产及超高产育种的选择指标之一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30.
【目的】研究小麦株型性状与产量性状及生物学产量的关系,探讨淮北地区高产小麦品种适宜的株型结构。【方法】以10个小麦品种(系)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品种(系)的株型性状(株高、穗长、穗颈长、例二节长、倒三节长、倒四节长、基部节间长与冠层上三叶长、宽、面积、单茎上三叶面积、高效LAI)与产量相关性状(产量、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经济系数)及生物学产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产量与旗叶宽、旗叶面积、倒二叶宽、穗长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而株型性状中仅有高效LAI与生物学产量相关达到极显著水平。【结论】安徽淮北地区高产小麦适宜的株型及群体:在较高经济系数的前提下,穗数675万/hm2以上,株高80cm左右,穗长10cm以上,穗颈长30cm左右,基部节间长不超过50cm;叶片短、宽、挺,旗叶长17~21cm,旗叶宽1.4~1.6cm;倒二叶长19~25cm,倒二叶宽1.3~1.5cm;倒三叶长19—26cm,倒三叶宽1.3~1.6cm,高效LAI4.5~5.0;“控株-增穗-增叶”可能是安徽淮北地区小麦实现超高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