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7篇
  2篇
综合类   55篇
农作物   27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3篇
植物保护   8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21.
疫霉菌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各种植物病害中,由疫霉菌引起的疫病是一类重要病害.主要阐述了疫霉菌的分类地位,一般形态特征,生活史,寄主范围,自身特性 (分离、培养和保存特性,交配特性,游动孢子的特性,致病力分化及遗传特性,生态特性,诱导特性,抗药特性),致病机制及检测技术,并指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各地区疫霉菌中主要致病种的重新确定,敏感基线的建立、抗药性发生动向的监测,病原菌致病基因的构建、调控及防治手段研究的新重点).  相似文献   
22.
密度对大豆群体碳氮代谢相关指标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垦农4号大豆为试验材料,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密度对大豆群体碳氮代谢相关指标及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群体单株叶片氮素、可溶性蛋白、淀粉及蔗糖积累量均随着密度的增加而下降,低密度与高密度群体间差距显著;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大豆子粒中蛋白质的含量有所上升,脂肪的含量有所下降;各生育时期氮素、可溶性蛋白、淀粉和蔗糖积累量...  相似文献   
23.
2001年在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试验站研究了化控种衣剂对大豆生长发育过程中叶绿素的含量和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 ,化控种衣剂与对照相比,在生育前期,化控种衣剂处理的叶绿素含量略低;生育中后期,尤其是荚期和鼓粒期叶绿素含量明显提高;而趋于成熟期叶绿素含量迅速下降。处理比对照平均增产13.9%。  相似文献   
24.
抗胞囊线虫病基因是大豆抗病育种的重要基因资源.目前已经在抗胞囊线虫品种中发现了两个对于抗性具有重要贡献的Rhgl和Rhg4基因,但是关于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信息还很少.本研究注释了RHGl和RHG4完整的结构域特征,二级结构分析显示两蛋白质均采用α/β折叠,蛋白激酶结构域的空间结构采用与所有真核生物的丝氨酸/苏氨酸及酪氨酸特异性蛋白激酶的核心相同的折叠方式,具有类似结构特点.  相似文献   
25.
对分离出的具有抑制大豆孢囊线虫发生的菌株进行适当条件下纯培养后,取其发酵液与微量元素B、Mo按照一定比例进行复配,初步筛选出对大豆孢囊线虫有明显的抗病、抑线效果的生物制剂。研究结果表明,经该制剂拌种后,进行盆栽和小区试验可以明显增强植株抗病能力,提高植株体根系活力、增强植株光合能力、增加产量。  相似文献   
26.
通过连续两年的15个甜菜品种比较试验,筛选出3个适宜红兴隆地区生产的丰产性、抗病性及含糖率等综合性状良好的SD21816、普瑞宝和KWS0143甜菜品种.  相似文献   
27.
以垦农4号大豆为试验材料,在桶栽砂培条件下,研究了9个不同生育阶段养分亏缺对大豆茎部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豆不同生育时期的阶段性养分亏缺,均可对大豆的茎部性状及产量产生一定影响。VE—V3期养分亏缺可显著降低株高及产量,是株型及产量调控的关键时期,其他各阶段的养分亏缺均可通过前期或后期的养分供应得到恢复。R5阶段充足的水分供应比养分对产量的影响更大,是水分需求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28.
苜蓿与草木樨种子生物学特征特性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紫花苜蓿和草木樨种子为试验材料,采取解剖、精密电子天平称重、显微数码照相、游标卡尺测量、紫外灯光下检测、咀嚼品评等试验方法,研究了苜蓿和草木樨种子的生物学特征特性.结果表明:苜蓿种子较草木樨种子的颗粒稍大、颜色稍深,气味特别;同等条件充分吸胀后苜蓿种子较草木樨种子质地更坚硬;苜蓿种子多呈肾形,草木樨种子多呈倒卵形;苜...  相似文献   
29.
在黑龙江省半干旱地区,采用裂裂区设计,研究了3个品种、3个密度、8种叶面调控方法对大豆单株产量的影响,旨在为半干旱地区大豆高产调控技术提供理论依据。试验结果表明:大豆单株粒重极显著受品种和密度影响,密度和叶面调控技术的互作也对其产生显著影响。促进型调节剂结合叶面肥的供应可极显著提高单株产量。叶面调控效果在不同品种、不同...  相似文献   
30.
SODM、DTA-6和Cc对大豆生育中后期功能叶片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大田栽培条件下,以垦农4号为材料,通过叶面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SOD模拟物(SODM)、2-N,N-二乙氨基乙基己酸酯(DTA-6)、氯化胆碱(Cc),研究其对大豆生育中后期功能叶片某些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后5~20 d,SODM、DTA-6、Cc处理提高了叶片的Chla、Chlb及Chl(a+b)含量,降低了Chla/Chlb比值,其中SODM调控效果最佳.SODM、DTA-6提高了叶片可溶性蛋白质和可溶性糖含量.SODM、DTA-6、Cc处理在多数测定时期内均提高了叶片SOD和POD活性,其中DTA-6对SOD活性的调控作用最强,SODM次之;SODM对POD活性调控效果最佳,DTA-6次之.同时,DTA-6和SODM提高了叶片CAT活性,减缓了MDA含量的升高,而Cc对上述多项指标的调控作用均不明显.综合分析表明,叶面喷施DTA-6和SODM,调节了大豆生育后期功能叶片的生理代谢水平,延缓了大豆植株的衰老进程,提高了大豆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