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农学   9篇
基础科学   1篇
  1篇
综合类   23篇
农作物   6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1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矮生菜豆的十个数量性状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菜豆种质资源的研究中,性状分析是基本的内容。通过对某些重要数量性状遗传表现的研究,可为选育品种提供依据。1981、1982年我们在对国内外的十四个矮生菜豆品种的嫩荚产量进行鉴定的同时,对十个数量性状作了观察,以期从遗传变异的角度去深入认识这些材料,以便更有效地,更合理地利用这些资源。 一、材料和方法 供试材料为黑法兰、嫩荚、优胜者、早熟、赞莫兰诺等国内外品种共十四个。1981年对其中的十二个品种的株高、开展度、单株结荚数、单荚重、开花期、小区嫩荚产量六个性状进行了观察。田间设计随机区组排列、四次重复,小区面积58尺2…  相似文献   
22.
23.
茄属新种苦茄,辣椒新变种涮辣和变型大树辣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79和1980年夏秋对云南省蔬菜资源进行了考察,并对当地茄果类蔬菜作了初步调查。 本文对云南茄属新种苦茄(大苦子)和辣椒新栽培变种涮辣及变型大树辣进行了定名,详细描述了它们的植物学特征,基本特性及分布。三者基本特征是:苦茄植株表面无星状绒毛及皮刺,花萼长度大于或等于花冠,绿熟果基部宿存花萼长达果顶。涮辣植株一年生,花冠小、绿白色,果实卵状短锥形,果基部宿存花萼很短小、不明显,果辣味极强,不能蔬食,只能调味用。大树辣植株多年生灌木,果长锥状指形,辣味较强,可鲜食或干制调味。  相似文献   
24.
不同供氮水平对野生荞麦与栽培苦荞的表现型差异性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探讨了中国荞麦属1个种及1变种对氮的需肥特性,不同肥料梯度处理对其生理、农艺性状等的综合影响。净光合速率(Pn)与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 s)、胞间间隙CO2浓度(CO2)、叶面温度(Tleaf)、叶绿素含量、光强(PAR)的变化情况及相互关系,对植株体不同层次叶片光合特性进行比较。对3个材料盆栽试验,氮肥(尿素)设5个水平,分底肥(2/3)、追肥(1/3)2次施用,1个对照,共48个处理。盆栽试验处理中,野生荞麦与栽培苦荞对氮素吸收利用表现型差异明显。金荞麦、齿翅野荞对氮的需求能力强于西荞1号;耐低氮瘠薄能力以齿翅野荞为强,西荞1号、金荞麦之间差异不明显;齿翅野荞适应能力强。  相似文献   
25.
【研究目的】研究探讨了在马铃薯不同生长阶段的光处理效应,净光合速率(Pn)与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胞间间隙CO2浓度(CO2)、叶面温度(Tleaf)、叶绿素含量、光强(PAR)的变化情况及相互关系,植株体上、中、下层叶片对光合作用的贡献情况。【研究方法】采用两种类型的遮阳网遮光,设2个水平、4个时期,一个对照,共9个处理。【结果】块茎形成膨大期遮光,40%、65%透光率细胞间隙CO2浓度降低,蒸腾速率较对照下降,气孔导度、结薯数、商品薯率、叶绿素含量升高,产量较对照增产显著;苗期遮光对产量的影响不大,但延迟生殖生长;淀粉积累期遮光增产不显著;全生育期65%透光率减产,40%透光率减产显著。遮光植株茎杆细长,自然光照则粗壮。【结论】块茎形成膨大期遮光有利于块茎形成。  相似文献   
26.
“凉薯17”的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1 品种来源凉薯 17是我站于 1982年选用 10 5 16作母本 ,Schwalbe (燕子 )作父本杂交选育而成 ,原系谱代号为 82 2 17。 1986年在本站进行实生苗培育获得实生薯块 ,1987、 1988两年经选种圃、株系圃鉴定得以入选 (编号为 82 2 17) ,1989年进行品比预备试验 ,1990~ 1991年品种比较试验鉴定筛选参加区试。 1997~ 1998年通过凉山州植保植检站癌肿病抗性和田间晚疫病鉴定 ,2 0 0 0年通过原种质量鉴定。 2 0 0 1年 9月经第四届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 ,命名为凉薯 17。2 区试结果1993~ 1994年参加区试 ,在美姑、布拖、昭觉…  相似文献   
27.
氮营养水平对秋马铃薯块茎发育中淀粉合成关键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在秋季栽植条件下不同氮营养水平对马铃薯块茎发育过程中淀粉合成关键酶的影响。【方法】以高、低两类淀粉型品种为试验材料,4种氮营养水平处理,块茎形成后每隔7d取样测定块茎发育过程中的ADPG焦磷酸化酶(ADPGPPase)、可溶性淀粉合成酶(SSS)、淀粉分支酶(SBE)和结合性淀粉合成酶(GBSS),探讨他们之间的内在联系。【结果】结果表明:随着生育期的推进,各马铃薯块茎中不同施氮水平下的ADPGPPase、SSS、GBSS、SBE,呈现先逐渐增加,达到最大值后又开始下降的单峰曲线变化趋势,各施氮水平组的淀粉合成酶活性均在出苗后54~61d左右达到最大值。随着施氮量的增加,ADPGPPase、SSS也出现先升后降的单峰曲线变化趋势,而对于GBSS和SBE的影响,品种间表现差异。低淀粉品种CY-117的ADPGPPase、SSS的含量在各施氮水平下均高于高淀粉品种QS-2,具有较高的ADPGPPase、SSS活性。在氮营养影响条件下,SSS活性与淀粉总含量和支链淀粉的含量极显著正相关(r总淀粉=0.86**,r支链淀粉=0.83**),而与直链淀粉含量相关不大。【结论】氮营养主要是通过影响SSS的活性来实现对马铃薯块茎淀粉含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28.
新型植物活性剂对桉树愈伤诱导及芽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广州1号桉无菌苗的茎段作为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形成和不定芽的分化.通过对比发现,新型植物活性剂(FLC)在诱导愈伤组织和不定芽分化中均分别比TDZ和6-BA更有效,同时还确立了广州1号桉树无性系再生的最适宜培养条件: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为1/2MB+FLC 0.5 mg/L+NAA 0.1 mg/L+Vc 100 mg/L+蔗糖30g/L+琼脂7g/L;不定芽诱导培养基为1/2MB+FLC0.6 mg/L+IBA 0.04 mg/L+Vc 100 mg/L+蔗糖30 g/L+琼脂7g/L.  相似文献   
29.
针对西南山区马铃薯的重要病害晚疫病从其发病症状、病原、病害循环、发病条件、防治技术进行了阐释,结合多年的生产实践,提出了行之有效的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30.
由致病疫霉引起的马铃薯晚疫病是马铃薯生产的毁灭性病害,主要侵染马铃薯的块茎和茎叶。多年来,中国多个地区都遭受了严重的晚疫病害,极大影响了中国马铃薯产量和品质。为此,寻求行之有效的晚疫病防治措施至关重要。目前,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措施主要有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和农业防控,但是各项防控措施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对这些防控措施的优缺点及最近发展进行综述分析认为,化学防治成效快,但成本高、污染环境,不科学施用容易导致药剂失效;生物防治具有成本低、绿色无污染、应用范围广泛等优点,但其有效性也会随外界气候和生态环境变化及病原菌的演化而改变;农业防控措施尤其是抗性品种的选育和使用,仍然是控制马铃薯晚疫病最经济、有效、环保的手段,但其对晚疫病的防控效果也会随病原菌的不断演化而丧失。建议在进化(达尔文)植物病理学的框架下,根据致病疫霉菌的致病性和马铃薯抗病性的互作特点,综合使用各种有效的方法,以实现马铃薯晚疫病防控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应最大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