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2篇
农学   8篇
基础科学   4篇
  6篇
综合类   17篇
农作物   40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9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高产花生冠层光截获和光合、呼吸特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产量为7.0~7.7 t/hm2高产条件下研究了中熟、疏枝、直立、大果花生品种冠层的某些生理特征,结果表明,在花生生育中期,冠层2/3以上叶层为群体主要吸光层,LAI和LIR分别约占各自总量的1/2和4/5;花生消光系数(k)为0.82~0.87,适宜最高LAI为5.5;始花后,群体光合作用日变化呈单峰曲线(晴日无云),高峰出现在10:00~1  相似文献   
22.
为明确鲁东出口区花生Cd污染状况,2004年开展了青岛产区花生田及其产品Cd污染调查研究。结果显示,青岛花生产区土壤Cd含量范围为0.0451~0.202 mg/kg,按照无公害食品大田作物环境标准,没有受到污染;花生籽仁Cd含量范围为0.0374~0.2667mg/kg,按照无公害食品花生卫生标准,超标样点数占样点总数的96.4%,超标范围为7.8%~433.4%,受到严重的Cd污染。结果同时显示,花生籽仁Cd污染程度与土壤类型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因此,摸清青岛花生产区Cd污染源及其与籽仁Cd含量之间的关系,是解决青岛花生Cd污染的首要条件。  相似文献   
23.
研究开发的花生优化施肥计算机决策系统 (OFAS1 1)由VisualBasic高级语言编制而成 ,可对我国北方冬麦花生产区春花生和各种方式的小麦花生两熟制栽培进行优化施肥决策。经在山东、河南 2省 7县(市 ) 2 93个定点农户试用 ,证明功能全 ,操作简便 ,结果准确 ,实用性强 ,增产显著。其中春花生 97个点平均增产 13 4% ,小麦花生两熟制 176个点平均增产小麦 9 1% ,增产花生 12 5 %。  相似文献   
24.
大田试验和示范结果表明,花生宝可有效控制花生植株地上部生长,促进了光合产物向地下生殖体分配的比例,增加单株结果数和双仁果数,提高饱果率,降低公斤果数,一般可增产15%以上,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抑制型花生增产剂;花生宝适宜用量为3600g/hm^2,适宜喷施时期为7月15日左右。  相似文献   
25.
大田和盆栽条件下研究了连作对花生生育以及不同农艺措施对连作障碍的缓解效果,结果表明:(1)连作对花生生育的影响贯穿了整个生育期,并随生育期的推进而加重,因此缓解花生连作障碍措施的使用宜早不宜迟。(2)连作明显加重叶部病害的发病率,随连作年限的延长而加重。(3)不同品种对连作的适应性存在差异,普通型大花生适应性较好,珍珠豆型小花生适应性较差,中间性品种居中。(4)连作条件下在供试的4个单项强化农艺措施中,有机肥效果最好,较常规技术增产13.3%,随后依次为:加强叶部病害防治、使用生物菌剂和深耕,分别比常规技术增产7.8%、6.7%和4.8%。由上述4种单项措施组成的综合技术较常规技术增产24.3%,产量超过了轮作条件下使用常规技术的产量水平,证明综合技术对缓解花生连作障碍效果显著。但该产量低于轮作条件下使用该技术的产量,说明综合技术仍有改进的余地。  相似文献   
26.
滇西红花油茶褐斑病病原鉴定、致病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给腾冲红花油茶(Camellia reticulata f. simpex Sealy)褐斑病的综合防治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通过实地调查与室内分离、鉴定及接种试验,对腾冲红花油茶褐斑病病原菌及其致病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红花油茶褐斑病病原为半知菌亚门腔孢纲黑盘孢目(科)的拟盘多毛孢属茶褐斑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guepini。该菌种在人工针刺接种条件下均能在大棚内表现出典型症状。并将发病叶片再分离,得到同样的病原。该菌在PDA培养基上菌丝生长温度为10~30℃,最适25℃;产生分生孢子的温度为20~25℃,最适25℃;分生孢子萌发的温度为15~30℃,最适28℃。该病菌在pH4~8条件下均能生长和产孢,产生分生孢子最适pH5~6,分生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最适pH5。该菌对生长势弱或有伤口的植株有很强的致病性,并为红花油茶褐斑病病原学、发病规律及防治技术的系统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7.
[目的]评估渭河关中段土地利用变化引起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为渭河关中段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决策提供依据与手段。[方法]根据渭河关中段的土地利用变化数据,采用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测算方法,对渭河关中段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评价,并分析了面积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结果]1980~2007年渭河关中段水域面积呈减小趋势,林地面积及建设用地面积均在增加,而未利用地面积在减少,耕地面积变化不大;1980~2007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减少了8.37亿元,主要是由于水域面积减少和城市建设用地面积增加引起;林地和草地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贡献最大,单位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水域最大。[结论]在渭河关中段建设和产业发展过程中,应加强对林地和水域的保护。  相似文献   
28.
为获得用于花生白绢病防控的生防菌,本研究通过培养皿对峙培养和田间防效试验,进行生防菌株的筛选。结果表明:从土壤中筛选的花生白绢病生防菌为木霉菌和芽孢杆菌,经形态学鉴定与分子生物学鉴定确定为棘孢木霉菌( Trichoderma asperellum)、拟康宁木霉菌(T.koningiopsis)、钩状木霉菌(T. hamatum)、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 )。芽孢杆菌和木霉菌对花生白绢病均有一定的防控作用。生理生化测定结果显示,生防菌能提高花生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防御酶的活性,表明获得的生防菌木霉菌株及芽孢杆菌株能提高花生植株抗病性。  相似文献   
29.
施肥对小麦花生两熟制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盆栽试验,研究了小麦花生两熟制栽培条件下,有机肥(圈肥和豆饼)与无机肥(三料复合肥)配施及单施对小麦花生两熟制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不仅能提高麦油两作的产量,同时对提高产品的品质亦有明显的作用,有机肥与化肥配施效果优于单施有机肥或化肥。  相似文献   
30.
大田试验表明,小麦花生两熟制双高产栽培条件下全年施氮水平和分配方式对小麦、花生两作产量影响很大;全年施氮量以450 kg/hm 2 较佳,分配方式则以1/3 作小麦基肥、2/3 作小麦追肥或1/5 作小麦基肥、2/5 作小麦追肥、2/5 作花生基肥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