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6篇
林业   78篇
农学   16篇
综合类   1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21.
地表覆盖对油茶幼林树体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给油茶栽培技术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以油茶幼林为试材,研究了不同覆盖材料和覆盖厚度对油茶树高、冠幅的影响。结果表明:地表覆盖稻草、锯木屑都能有效促进油茶幼林林分的营养生长,树高、冠幅的生长量均显著高于对照,且覆盖稻草效果好于锯木屑,覆盖面积宜为60×60 cm2,覆盖厚度为6 cm。  相似文献   
22.
叶面施肥对油茶枝条和有效芽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湘林1号油茶无性系为试验材料,研究喷施不同浓度的磷酸二氢钾、尿素、赤霉素、硼肥等4种叶面肥对其枝条和有效芽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硼肥和尿素对油茶新梢长生长、有效芽数量有极显著影响,4种叶面肥对新梢粗的影响不显著;对新梢长和有效芽生长效果最好的浓度和肥种组合是200 mg/mL的硼肥。  相似文献   
23.
以油茶品种XL67、XL1、CK为试材,对其叶绿素含量与可溶性蛋白含量年变化规律及对净光合速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个品种叶绿素总量年变化趋势为:XL67XL1CK,3个品种叶绿素a/b的总体变化趋势为:XL67CKXL1。3个品种可溶蛋白含量年均值变化趋势为:CKXL1XL67。净光合速率与chla、chlb及chlt均存在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50、0.888、0.963;与可溶蛋白含量相关性不大。  相似文献   
24.
简单描述了发乳及可用于发乳制备的植物油脂的特性,初步探讨了植物油脂在发乳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5.
油茶小苗嫁接技术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嫁接方式、嫁接时间、砧木、接穗等因素对油茶小苗嫁接成活率和抽梢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因素对小苗嫁接的成活率和抽梢率的影响明显;铝皮包扎方法的抽梢率达34.1%,显著高于嫁接膜包扎的抽梢率,且嫁接效率高;嫁接高度越低越有利于嫁接成活和抽梢,3 cm嫁接高度的成活率和抽梢率分别达76.4%和24.6%;嫁接时间对抽梢率的影响较大,嫁接时间越早,抽梢率越高;1年生砧木的嫁接成活率达87.0%,明显高于2年生砧木的嫁接成活率,但抽梢率较2年生砧木低;不同砧木品种及不同接穗品种和物种间的嫁接成活率和抽梢率的差异显著或极显著。采用切接、铝皮包扎嫁接口、低嫁接高度和1年生砧木进行油茶小苗嫁接,能达到较好的育苗效果。  相似文献   
26.
针对油茶组织培养过程中的细菌污染问题,在继代培养基中分别添加不同种类和质量浓度的抗生素和防腐剂,结果表明:(1)培养基中添加链霉素20 mg/L抑菌效果最佳,污染率为0,其次为青霉素G钠盐、青霉素G钠盐+四环素、四环素,多粘菌素B抑菌效果最差;(2)采用苯甲酸钠、山梨酸钾作为抑菌剂,污染率均在92%以上;(3)以添加抗生素链霉素20 mg/L的培养基苗木生长状况最佳,增殖系数为3.69,叶片数为3.73,苗木生长量为2.20 cm。  相似文献   
27.
为降低油茶林软腐病感病率并提高产量,以7年生油茶的4个品种为对象开展冬季修剪,研究冬季修剪对油茶软腐病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修剪能有效降低油茶软腐病的感病率,修剪后的病情指数为3.75,而未修剪的病情指数高达30.63,是修剪后的8.2倍;4个品种的抗软腐病能力从高到低依次为G、92A、1B、1A,其中品种G修剪后株感病率为0;修剪能降低油茶的感病程度,修剪后的枝和叶的感病率分别比未修剪低18.5个百分点和18.2个百分点;修剪能显著降低因软腐病而引起的落叶,比未修剪的落叶率低18.4个百分点;当油茶叶面的感病程度达1/4以上时,叶片掉落;油茶软腐病主要发生在树冠中下部,修剪能显著降低树冠中下部的感染率。  相似文献   
28.
油茶产业主要经营模式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我国当前油茶产业经营投资大、回收周期长、产业化程度低等特点,总结出5种主要经营模式,分别从经营主体、生产规模、经营水平等8个指标研究其主要特点及各自的优缺点。深入分析了影响经营模式选择的政策、土地、资金、市场和科技等关键因素,总结出我国油茶产业化经营模式选择方式,提出了发挥政策的引导作用,增强市场的主导作用,强化科技的引领作用,确立林农的主体地位,突出林地的载体作用的油茶产业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29.
以普通油茶果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油茶籽在成熟过程中主要成分的积累规律。结果表明:1)油茶籽成熟过程中,9月份是油脂积累的最高峰,种仁含油率比8月份增加了33.18%;2)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呈"单峰"变化趋势,淀粉含量一直增加;3)脂肪酸中,油酸含量不断增加,亚油酸和棕榈酸含量不断降低,油酸分别与亚油酸及棕榈酸呈此消彼长的趋势;4)硬脂酸基本维持在1%~2%之间;5)活性成分角鲨烯含量呈上升-下降趋势,在采收前含量降到最低110μg/g,维生素E从7月底至10月上旬含量不断增长,在10月中下旬有所下降;6)综合考虑油脂及活性成分的保存率,建议普通油茶的采摘期在霜降节前后(10月23日左右)。  相似文献   
30.
油茶品种资源现状与良种筛选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油茶是中国特有的木本食用油料树种,全球茶油总产量的95%以上来自中国。油茶良种资源的选育与示范推广是推动油茶产业快速发展的物质基础。为了充分认识油茶良种的重要意义,提高油茶良种化水平,文中阐述了油茶良种的基本内涵、主要特性和质量标准,分析了中国油茶良种资源现状,总结提出了不同区域的油茶良种筛选技术及高效繁育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