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2篇
  12篇
综合类   6篇
畜牧兽医   4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包头某铜厂周边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及来源分析   总被引:8,自引:6,他引:2  
通过测定包头某铜厂周边4方向不同水平距离及深度处64个土壤样品中Cu、Cd、Pb、Zn、Mn、Cr 6种重金属含量,探讨其空间分布特征及可能来源。结果表明,铜厂周边土壤中6种重金属均已呈现不同程度的富集,其中Cu、Cd、Pb污染普遍且严重,且Cu受人为活动干扰最为强烈。6种重金属含量分布主要取决于其所在位置距铜厂的水平距离和土层深度,其中:0~20 cm表层土壤中重金属含量随水平距离增加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规律,Pb、Cr和Cu、Zn、Mn分别在100 m和300 m处达到峰值;在距铜厂不同水平距离的样品中,各重金属含量均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小,但相距50 m处减小缓慢,100 m、300 m处减小迅速。土壤重金属来源解析表明,铜厂周边土壤中Cr、Cd、Cu来自复合污染源,Pb、Zn的外源污染主要来自交通源,Mn主要来自自然源。  相似文献   
22.
包头市绿地土壤重金属污染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包头市城市绿地重金属污染状况,选取4种典型城市绿地,测定Cu、Zn、Pb、Cd、Cr 5种元素含量,并以污染指数法、地累积指数法、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和重金属毒性单位法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除包钢公园外,其他3个区域内梅罗综合指数法评价结果均为重污染;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都显示Cd污染最严重;除包钢公园处于轻微潜在生态危害外,其他3个区域处于中等潜在生态危害。  相似文献   
23.
包头市不同功能区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解包头市城市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将包头市城区土壤按使用功能不同进行分区,采其表层土壤进行重金属含量的测定,并用地累积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其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重金属元素除Cr外,包头市各功能区土壤Pb,Zn,Cu和Cd含量均已超过本地区自然土壤重金属元素含量的平均值;地累积指数法显示城区土壤中Pb和Cd为中度污染,其他重金属为轻度污染或者无污染;内梅罗污染指数法显示工业区、商业区和科教区均呈重度污染,居民区和城市绿地为中度污染;包头市城市土壤整体处于"中等"潜在生态风险危害水平,这需要引起相关部门的注意。  相似文献   
24.
不同秸秆混合生物炭对盐碱土壤养分及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不同秸秆混合生物炭对盐碱土壤养分含量和酶活性的影响差异,为盐碱土壤改良和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理论参考。以玉米秸秆、玉米芯、芦苇分别和剩余活性污泥混合在450℃裂解得到的混合生物炭为添加材料,以内蒙古盐碱土壤为供试土壤,研究不同混合生物炭添加对盐碱土壤pH值、阳离子交换能力、养分含量及土壤脲酶活性、蔗糖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混合生物炭表面化学官能团种类一致,含量有差异;混合生物炭的添加能够小幅度降低土壤pH值;三种混合生物炭的加入大幅度提高了土壤阳离子交换能力,且随着混合生物炭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强;混合生物炭的添加显著提高了盐碱土壤的养分含量,由玉米秸秆和污泥制备的混合生物炭主要增加总磷和速效磷含量,而添加芦苇和污泥制备的混合生物炭显著提高了土壤速效钾水平;添加混合生物炭对土壤蔗糖酶和脲酶活性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尤其是高添加量(25g/kg)对2种酶的促进作用显著高于低添加量(10g/kg,20g/kg);混合生物炭对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表现为中、低添加量(20g/kg,10g/kg)的生物炭对过氧化氢酶的促进作用显著高于高添加量(25g/kg)。  相似文献   
25.
针对汉中盆地当前水稻稻曲病防治中普遍存在的用药混乱、用药量大、防效较差等弊端,通过对汉中市优质稻主栽品种“丰优香占”喷施井岗霉素、粉锈宁、稻丰收、曲残败四种农药防治水稻稻曲病的防治效果进行试验分析,结果表明16%稻丰收具有内吸性强、见效快、防效好、持效期长等优点,是防治稻曲病的理想药剂。  相似文献   
26.
[目的]对比不同林草植被恢复类型下黄土团聚体稳定性和入渗特性的差异,为黄土高原地区生态恢复模式的合理优化提供理论支持。[方法]以黄土区撂荒地(C1,对照)、苜蓿地(C2)、天然草地(C3)、油松+侧柏混交林(L1)、刺槐+侧柏混交林(L2)为对象,采用萨维诺夫法和单环双水头法分别测定了水稳性团聚体组成状况、饱和导水率(Ks)。以平均质量直径(MWD)、几何直径(GMD)、颗粒分形维数(D)、破坏率(PAD)、>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占比(Mw)和饱和导水率为评价指标,分析了不同林草植被恢复类型的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和入渗特性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结果](1)0—30 cm土层范围内,C1的GMD和MWD最低,林草植被恢复类型的GMD,MWD表现为L1和C3>L2和C2,而PAD和D则相反。(2)0—10 cm土层,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