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农学   24篇
  3篇
综合类   27篇
农作物   9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河南北部水稻品种选育及其系谱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50年来,河南北部沿黄稻作带的水稻面积由建国之初的几千hm^2,发展到如今的10万hm^2,得益于水稻品种的不断推陈出新,而50年来的每一次品种更新,对沿黄农村经济发展都是一次极大促进。系统深入研究河南北部品种选育及其系谱关系,结果表明:国内外品种资源在河南北部水稻育种应用中成效显著,同时也提出目前我省水稻品种资源遗传基础单一,基因型贫乏。加大对国内外优良稻种资源的引进、改良和利用,对沿黄稻作21  相似文献   
22.
采用箱栽的方法,进行了水稻施硫试验,研究硫肥对水稻品种水晶3号的形态、生理、品质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条件下,施硫对水晶3号根长有促进作用,对根系其他形态指标没有促进作用;对地上部分的形态影响效应表现为,施硫30kg/hm2处理的茎蘖数增加,60kg/hm2处理的成穗率提高。施硫对整个生育期光合速率影响不明显。施硫改善了水晶3号的品质。  相似文献   
23.
以直播稻品种郑旱10号为供试材料,设置8种施氮水平,即全生育期施氮肥(折合纯氮)0、150、180、210、240、270、300、330 kg/hm2,探讨不同氮肥水平对直播稻郑旱10号的群体特征、根系活力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直播稻郑旱10号的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当施氮量为270 kg/hm2时,产量最高(10.40 t/hm2),显著高于其他施氮量处理。直播稻郑旱10号的最高分蘖数、穗数、叶面积指数、株高、叶基角均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但成穗率、结实率、粒叶比、透光率则均随施氮量增加而降低;穗粒数和千粒质量与产量变化趋势一致,均随施氮量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地上部干物质量随生育期的推进呈增加趋势,叶片净光合速率、根系活力在齐穗后随生育进程推进呈降低趋势,但地上部干物质量、叶片净光合速率和根系活力同一时期处理间变化趋势与产量变化趋势一致,均随施氮量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当施氮量为270 kg/hm2时最高。综上,当施氮量在270 kg/hm2条件下,直播稻郑旱10号的群体质量较好,根系活力最高,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24.
水晶 3号是河南省农科院粮作所水稻研究室1 9 92年以郑稻 5号为母本 ,与日本品种黄金晴杂交 ,同年冬季南繁加代 ,经逐代单株选拔、鉴定 ,于 1 997年稳定并参加品系鉴定试验 ,1 998、1 999年同时进行产比试验和生产示范。试验示范表明 ,水晶 3号在优质高产抗性等综合性状方面表现突出 ,在河南省水稻优质育种方面 ,取得了显著进展。一、产量表现1 997年鉴定试验测产 ,单产达 881 4 kg/ hm2 ,较黄金晴增产 2 8.8%。1 998年产量比较试验 ,平均产量为 8967~ 92 82 kg/ hm2 ,较黄金晴增产 1 1 .5%~2 4 .3% ,与豫粳 6号产量相当。 1 999年在原阳…  相似文献   
25.
郑稻18号是河南省农科院粮作所选育的高产、优质、多抗、适应性广的粳稻新品种,在河南省粳稻区试和生试中表现突出,2006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豫审稻 2006001)  相似文献   
26.
水稻穗型模式化栽培技术体系构建与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栽培是一门古老的生产技艺术和不断发展的应用学科.经过我国水稻栽培专家几十年的探索,逐步形成了我国水稻栽培科学的理论体系.例如:20世纪60年代江苏推广的陈永康水稻 "三黄三黑"高产经验,80年代浙江推广的水稻"稀少平"栽培法和江苏推广的水稻叶龄模式栽培技术,90年代浙江推广的水稻"三高一稳"栽培法和江苏推广的水稻高产群体质量栽培技术等等.所有这些栽培技术不仅对我国水稻生产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而且对未来水稻高产实践具有广泛的理论指导作用[1].但由于生态区域和生产条件、耕作制度、品种类型等不同,其技术体系的构建和应用在某一方面会有不同程度的局限.对此,笔者以1993~1998年中日合作项目为契机,在水稻栽培、土肥、植保等领域进行广泛合作研究,统筹分析稻作生产系统,综合研究不同穗型水稻常规栽培的三大技术环节即育秧、栽插和本田管理技术,并利用系统学的原理分析研究主要技术"关节"和互通技术关联,初步形成了综合性、实用性、系统性的理论和技术网络体系,提出了水稻穗型模式化栽培技术.通过1996~1998年的大面积示范应用,达到了明显的增产增效目的,有力地促进了河南省沿黄地区水稻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27.
河南主要水稻种质资源中抗稻瘟病基因的分子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明确6个主效抗稻瘟病基因Piz-t、Pikm、Pit、Pi25、Pid2及Pid3在河南省主要水稻种质资源中的分布情况,为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培育适应河南省抗稻瘟病新品种提供依据。本研究采用基于抗稻瘟病基因与其感病等位基因间的序列差异设计的特异性分子标记,对140份河南稻种资源进行了抗稻瘟病基因的分子检测,显示这些材料中的抗稻瘟病基因总体较少,大部分材料均携带1~2个抗瘟基因。检测的6个抗瘟基因中,Piz-t基因的分布最为广泛,其次为Pikm和Pid3,Pid2分布较少,Pit和Pi25分布极少。河南本地材料(87份)中的抗瘟基因数量较外地材料(53份)少,前者携带3个以上抗瘟基因的材料所占比例为10.3%,而后者携带3个以上抗瘟基因的材料所占比例则为32.1%。除Piz-t和Pikm外,其余4个抗稻瘟病基因在不同的检测群体中的基因频率差异较大。该研究可为河南培育广谱持久抗稻瘟病水稻新品种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8.
播期对不同品种类型机插稻生长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了探讨河南省稻-麦两熟区播期对不同品种类型机插稻生长特性的影响,在豫南稻区罗山,以生产上主推的常规中熟中粳、常规和杂交迟熟中粳、常规早熟晚粳和迟熟中籼5个类型品种为材料,通过分期播种试验,对不同品种类型毯苗机插水稻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茎蘖数、干物质量及群体生长率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在试验设置的播期范围内,不同品种机插稻平均产量在播期间和品种类型间差异达极显著(P<0.01),即随着播期的推迟呈极显著下降(P<0.01),第Ⅰ播期(5月11日,10.60 t/hm2)较第Ⅱ(5月16日)-Ⅵ(6月5日)播期分别增产2.15%~28.81%;杂交迟熟中粳产量(10.44 t/hm2)极显著高于其他4种品种类型(P<0.01),较其他类型品种分别增产9.20%~17.53%。同一品种类型,除了中熟中粳的产量在第Ⅱ播期(5月16日)最高,随后呈显著递减趋势外,其他4种类型品种机插稻的产量均是随着播期的推迟呈极显著下降趋势(P<0.01),但品种类型间下降幅度不同。2)在产量构成因素中,除结实率在年份间差异不显著、在播期间和品种类型间差异极显著外,其他产量构成因素在年份间、播期间和品种类型间差异均达极显著(P<0.01)。同一类型品种,除中熟中粳的结实率随播期推迟呈先略升后明显下降趋势外,其他类型品种的穗数、每穗颖花数、总颖花量、结实率和千粒质量等产量构成因素均是随播期的推迟呈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下降趋势;在播期影响下,每穗颖花数和结实率的变化较大,穗数和千粒质量的变化较小;且对产量影响大小为每穗颖花数>结实率>穗数>千粒质量;相关分析表明,产量与每穗粒数、总颖花量和结实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穗数和千粒质量呈负相关;总颖花量与每穗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穗数呈负相关。进一步通径分析表明,对产量的贡献率最大的是群体颖花量,最小的是千粒质量,对群体颖花量的贡献率较大的是每穗颖花数,较小的是穗数。3)随着播期的推迟,不同品种类型水稻的茎蘖数在拔节期呈明显的递增趋势,在抽穗期和成熟期呈明显的下降趋势;单茎和群体干物质量、群体生长率在主要生育时期均呈逐渐下降趋势;成穗率和收获指数均呈逐渐下降趋势;但品种类型间和播期间下降幅度不同。综合机插稻高产及生育安全性考虑,豫南稻区首选杂交迟熟中粳"穗大粒多"型品种,适宜播期可推迟到5月25日。该研究结果为河南省豫南稻区机插水稻高产高效生产及配套品种的科学选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9.
以优质粳稻水晶3号为试验材料,采用裂区设计,研究不同施氮量和栽插密度对其产量的影响,寻求最佳配合。结果表明:水晶3号在中等肥力田块,采用施氮量为240kg/hm2,栽插密度22.5万穴/hm2的处理组合,可获得较高产量。  相似文献   
30.
为探讨穗直立程度不同的水稻品种茎秆不同部位伤流强度的差异,在田间条件下选用穗直立程度不同的3个水稻品种沈农265、豫粳6号和水晶3号,系统研究了基部节间、中间茎节和穗颈节间伤流强度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同一穗型水稻品种不同部位的伤流强度随生育期的变化有很大差异,以基部节间伤流强度最大,其次为中间茎节,穗茎节伤流强度最小;(2)不同穗型的水稻品种基部节间、中间茎节、穗颈节的伤流强度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其总体趋势是下降的;(3)弯曲穗型的水稻品种不同部位伤流强度一般要比直立穗型的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