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篇
  1篇
综合类   9篇
农作物   8篇
植物保护   1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存贮温度和时间对二化螟性诱剂诱蛾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试验研究了二化螟性诱芯的存贮温度和存贮时间对雄成虫田间诱集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6月3日到8月10日每盆平均总诱蛾量,处理Ⅰ和处理Ⅳ比对照(处理Ⅴ)分别下降27.1%和38.8%,但差异不显著(P>0.05)。处理Ⅱ和处理Ⅲ比对照分别下降53.7%和62.8%,差异显著(P<0.05)。不同处理每盆每日最大诱蛾量与总诱蛾量的变化趋势一致。不同处理所反映的田间发蛾高峰期相近。  相似文献   
22.
在2种浓度(田间推荐使用浓度R和0.2R浓度)下研究了12种田间常用杀虫剂对努利虫疠霉和块耳霉孢子萌发的影响。研究表明:杀虫剂对虫霉菌孢子萌发的影响随浓度的降低而减弱,不同种类杀虫剂的影响程度各异;在R浓度下所有的杀虫剂均完全抑制努利虫疠霉孢子萌发,块耳霉孢子仅在6种杀虫剂处理平板上有不同程度的萌发;即使在0.2R浓度下,仍有5种杀虫剂能完全抑制努利虫疠霉和块耳霉孢子萌发。可见,杀虫剂对田间蚜霉菌的发生与流行的影响作用不容忽视。同时,结合对12种杀虫剂依据Hassan的标准划分的抑制等级,对田间实际抑菌效果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3.
二化螟性诱芯不同存贮期对诱蛾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化螟性诱芯的存贮期对田间雄蛾诱捕量有明显影响。试验在长春市进行 ,根据诱芯存贮期长短设置 2个处理 ,分别为-18℃条件下存贮 2~6个月和同样条件下存贮 33~37个月。结果表明 ,从5月 19日到 9月20日两种贮存期的诱芯平均每盆每日诱蛾量分别为35.8头和5.5头 ,后者下降84.6%。两种贮存期处理的单盆1日最大诱蛾量分别为223头和 20头 ,但不同处理所反映的田间蛾期却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24.
应用二化螟性诱剂大面积诱捕越冬代雄蛾   总被引:26,自引:8,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二化螟性诱剂对越冬代二化螟雄蛾进行了大面积诱捕。结果表明:诱杀7d和15d后,诱捕区(包括中心区和边缘带)雄蛾量分别为对照区的40.44%和29.78%,其中心区的蛾量分别为边缘带的48.55%和24.65%;诱捕区卵块数仅为对照区的20.0%~33.3%,枯鞘率仅为对照区的12.5%~25.0%;诱捕区的第一代雄蛾发生量大量减少,诱蛾量仅为对照区的46.96%,其中心区的雄蛾量为边缘带的67.64%;诱捕区的水稻枯心率仅为对照区的39.50%~44.75%。应用性诱剂大面积诱捕是防治水稻二化螟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5.
水稻二化螟性诱蛾量与测报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2003年在吉林省柳河县,采用水盆诱捕器,对越冬代水稻二化螟的累计诱蛾量与水稻受害率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6月5日至7月1日每块稻田二化螟累计诱蛾量与相应稻田田间卵块密度、稻株受害率之间存在显著线性相关关系。二化螟卵块密度y1与诱捕器累计诱蛾量z的回归方程为y1=0.0022x-0.1877;水稻枯鞘株率y2和枯鞘穴率y3与诱捕器累计诱蛾量x的回归方程分别为Y2=0.0023x-0.2907,Y,=0.0114z-1.0918;水稻白穗株率y1与诱捕器累计诱蛾量x的回归方程为y1=0.0015x-0.2718。由二化螟发蛾高峰日前的性诱捕器累计诱蛾量,可以准确预测田间二化螟的卵块密度和水稻受害水平。提前1~2周指导大田防治,  相似文献   
26.
对华北棉区 5省 13个病虫测报站 1967~1990年棉铃虫越冬代至 3代黑光灯诱蛾资料 ,经常规及圆形统计分析表明 ,黑光灯诱集棉铃虫峰日受到月光显著影响。在发蛾期内 ,农历 7~9日峰日最多 ,13~15日最少 ,上旬最多 ,中旬最少 ,以上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准 (P<0.01)。上、下半月差异甚小。圆形分析表明 ,上、下半月和全月蛾峰日集中角对应时间分别为 07-20∶45、28-10∶36、2-11∶14。这些日期都避开月光较强的中旬。月光对黑光灯诱蛾的负作用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27.
圆锥笼罩诱捕器诱杀棉铃虫效果显著王红托,范伟民,宣维健,盛承发(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100080)诱杀棉铃虫成虫,减轻幼虫期化学防治压力,是控制和减轻棉铃虫灾害的重要途径。其中利用棉铃虫性诱剂已显示出良好的防治效果。影响性诱剂效果的因素很多,其中诱...  相似文献   
28.
新疆棉铃虫的生态防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新疆是我国最大产棉区,棉铃虫的发生为害及防治问题严重,急需寻找新的防治对策。简介了生态防治的基本概念以及1997-1999年在新疆开展棉铃虫生态防治的初步效果,示范县棉铃被害率由20%下降至3%左右,提出新疆棉铃虫进一步生态防治的对策。  相似文献   
29.
斜纹夜蛾性诱剂2种诱芯田间诱蛾效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07年7~9月在江苏省如东县进行斜纹夜蛾性诱剂2种诱芯诱捕斜纹夜蛾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科标2号和科标0号诱芯每日每盆分别诱蛾4.76头和2.20头,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  相似文献   
30.
应用二化螟性信息素(3种主要组分为Z11-16-Ald,Z13-18-Ald和Z9-16-Ald,剂量为300 μg)对60 hm[sup]2[/sup]早稻田的越冬代和第一代二化螟成虫进行了大面积诱捕,田间采用绿色水盆诱捕器,布设密度为25个/hm[sup]2[/sup]。对照区为24 hm[sup]2[/sup]种植者使用化学农药代替性信息素防治的水稻田,结果表明诱捕区的卵块数比对照区有明显下降,下降率为74.39%;第一代二化螟成虫的发生量较对照区有明显下降,下降率为61.41%;诱捕区田间稻丛的百株枯鞘率、枯心率和白穗率比对照区有明显下降,下降率分别为70.90%、57.01%和44.30%;诱捕区未使用农药,但防治效果好于对照区(平均施药1.24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