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9篇
林业   4篇
农学   11篇
  3篇
综合类   34篇
农作物   30篇
植物保护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水稻芽期和苗期耐盐指标的选择研究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选用来自中国、韩国和国际水稻研究所不同耐盐能力的籼、粳、爪哇稻16份进行芽期和苗期耐盐试验.结果随着NaCl浓度增加,种子开始发芽的时间推迟、发芽过程延长、发芽率降低;品种的发芽率能有效地指示其芽期耐盐能力.NaCl浓度对许多苗期形态指标有显著影响,其中叶片盐害指数能反映品种的苗期耐盐能力;随着NaCl处理时间的延长,叶片盐害指数与NaCl浓度间的相关性越来越大.同一品种在芽期的耐盐能力和苗期表现不一致,两者的相关系数很低.  相似文献   
22.
农杆菌介导的细菌阿特拉津氯水解酶基因对水稻的遗传转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构建了植物表达载体p1301-atzA,使来源于节杆菌(Arthrobacter sp.)AD1菌株的阿特拉津氯水解酶基因atzA受控于CaMV35s启动子下表达。用农杆菌介导法将植物表达载体p1301-atzA导入粳型保持系津稻107中,经潮霉素抗性筛选,得到可育的再生植株。转基因植株总DNA经PCR和Southern检测表明atzA基因已整合到水稻的基因组中。对转基因植株进行除草剂阿特拉津抗性检测,在喷施浓度为0.133%的阿特拉津溶液后,对照植株和敏感植株死亡,而转基因植株表现出对阿特拉津的抗性,  相似文献   
23.
孙宗修  程式华 《中国稻米》1995,(2):F004-F004
本书是我国第一本集杂交水稻育种三系法、两系法和一系法理论与实践于一体的科学理论著作。全书分六章,系统介绍了水稻杂种优势理论和雄性不育的机制,着重反映了我国在杂交水稻三系法和两系法科研与生产方面的新成果,对水稻无融合生殖的研究进展作了评述。内容广泛新颖,提出的问题中肯而深刻。  相似文献   
24.
利用dsRNA干涉方法研究水稻WRKY转录因子的抗病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研究植物WRKY基因编码的转录因子在水稻上的功能,构建了包含WRKY保守结构域的dsRNA发夹结构干涉载体,用农杆菌介导法转野生型水稻中花11,得到9个有干涉表型的株系。PCR和Southern结果表明dsRNA已整合入中花11的基因组中,且多数为单拷贝。结合T-DNA插入的WRKY突变体植株T456,研究了其中的3个干涉苗和T456对稻瘟病和白叶枯病的抗性,发现3个干涉苗对这两种水稻主要病害的抗性均明显强于T456和中花11,且T456比中花11略抗稻瘟病和白叶枯病,表明dsRNA干涉是成功的,它可能干涉或抑制了某些OsWRKY家族中负向调控抗病基因的成员。  相似文献   
25.
农垦58S/农垦58 F2群体育性分离模式的年度间差异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分别于1989和1992年盛夏在杭州(30°05' N)自然条件下观察了农垦58 F2群体的育性分离情况。结果表明,该组合F2群体育性分离模式年度间差异大,在1989年凉夏期间群体内育性分离偏于可育部分,而在1992年炎夏期间则偏于不育侧。斯米尔 诺夫检验表明,上的育性分布差异明显(P<0.01)。这种育性分离模式的年度间偏差被归为环境温度等条件对光敏雄性不育遗传表达影响的结果。认为在自然条件下应用经典遗传学方法研究光温敏雄性不育的遗传是不合适的,提出了深入研究光温敏雄性不育遗传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6.
基于空间自相关分析研究毛红椿天然居群的空间遗传结构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8对微卫星标记对分布于我国的3个毛红椿天然居群的遗传结构进行研究.收集毛红椿3个天然居群209个单株材料并对每个单株的位置进行定位,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研究毛红椿居群的空间遗传结构,了解该物种的进化历程和濒危机制,并为制定有效的保护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居群等位基因的平均数为5.3,有效等位基因数平均为2.6;2)观察杂合度平均为0.599 0,期望杂合度平均为0.589 3;3)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揭示毛红椿宜丰天然居群在0~240 m存在着显著的空间遗传结构;4)宾川和师宗居群内遗传变异在空间上为随机分布,不存在明显的空间遗传结构;5)导致居群内空间遗传结构形成的原因,包括花粉种子局限传播、微环境异质性和居群密度等.  相似文献   
27.
水稻突变体对土壤汞胁迫耐性机理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水稻中花11及其汞耐性突变体对土壤汞的耐性差异和引起差异的主要原因.采用盆栽土培试验,研究不同浓度Hg2+处理对野生型和突变体生长发育、产量、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丙二醛(MDA)含量、水稻各器官Hg2+浓度和主要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野生型和突变体经Hg2+胁迫后表型上有显著差异,突变体对Hg2+的耐性大于野生型.Hg2+对野生型生长发育和产量的抑制作用明显大于突变体;随着Hg2+浓度的增加,野生型叶绿素、净光合速率下降速度更快;突变体叶片中超氧阴离子(O2˙)产生速率和过氧化氢(H2O2)积累量低于野生型,野生型叶片膜脂过氧化程度更高;野生型和突变体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野生型的愈创木酚过氧化物酶(G-POD)活性、突变体的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而突变体的G-POD活性和野生型的APX活性呈现上升趋势.与突变体相比,野生型叶片中抗氧化酶活性受到更显著抑制;突变体较强的抗氧化胁迫能力与其对Hg2+的耐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8.
植物修复(Phytoremediation)技术是消除或减少土壤环境中有机污染物的重要手段.本研究采用植物转基因技术对土壤中除草剂阿特拉津的降解进行了探索.通过农杆菌介导将阿特拉津氯水解酶基因ADl-atzA转入烟草中,获得了转基因植株.T1代植株在浇灌了20 mg·L-1阿特拉津溶液的模拟污染土壤条件下生长45 d,抗性植株的RT-PCR结果证实叶片中阿特拉津氯水解酶基因得到正常转录,液相色谱质谱分析在叶片中检出阿特拉津的水解产物羟基阿特拉津.结果表明,用转基因植物修复阿特拉滓污染土壤是值得进一步探索的途径.  相似文献   
29.
丹东杂草稻种子的耐冻能力和低温发芽特性研究   总被引:36,自引:1,他引:35  
为了解丹东杂草稻种子冬季在野外能存活的原因,将丹东杂草稻和对照品种越光的干种子在水中浸不同时间,后在-20℃下处理7 d,在25℃下发芽。对照品种越光在浸种1 h后冷冻处理,其种子的发芽率从98%降为4%,浸种时间延长到1.5 h已不能成苗,而丹东杂草稻种子在1 h浸种处理后,其发芽基本不受影响,甚至在3 h浸种处理后成苗率仍达2.3%。在不同低温下发芽试验中发现丹东杂草稻在11℃能发芽,杂草稻的发芽临界温度要比对照越光低。讨论了杂草稻种子抗冻的潜在价值。   相似文献   
30.
早籼稻米RVA谱特性的品种间差异及其温度效应特征   总被引:28,自引:4,他引:24  
采用粘度快速测定仪分析了10个不同食味类型早籼品种的淀粉粘滞(RVA谱)特性,并通过人工气候箱控温处理试验对早籼稻米淀粉粘滞特性与水稻灌浆结实期温度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食味较优的早籼水稻品种一般具有较大的崩解值和较小的消减值、回冷恢复值,而食味较差的早籼品种则相反,普遍有着较小的崩解值和较大的消减值、回冷恢复值,具有较明显的规律性;而不同食味类型早籼品种在最高粘度、热浆粘度、最终粘度等指标上差异规律则不明显;水稻灌浆结实期温度处理对早籼稻米淀粉粘滞特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淀粉糊化过程的回冷特性上,与高温处理相比,水稻在适温处理下灌浆,其稻米淀粉的最终粘滞度、消减值和回冷恢复值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而崩解值的变化则相对较为复杂。适温处理下稻米淀粉RVA谱特征的最终粘滞度、消减值和回冷恢复值等指标的变化,可能正是部分早籼品种“翻秋”种植后其蒸煮食味品质明显变好的一个重要理化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