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4篇
综合类   17篇
畜牧兽医   2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本试验选用96头体况相似、平均体重为69.01±4.43 kg的长大二元母猪,随机分成4个组,每个组4个重复。根据饲料原料可消化赖氨酸(DLys)和理想蛋白质氨基酸平衡模式(IAAP)配制低蛋白质试验饲粮(等能、等氨基酸平衡模式),测定不同饲粮赖氨酸水平对70-100 kg阶段和100-125 kg阶段二元母猪生长性能、血清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70-100 kg阶段,2组平均日增重(ADG)最高(908.33 g),料重比(F/G)最低(2.77);2组血清尿素氮(UN)浓度显著低于1组和4组(P<0.05),与3组差异不显著(P>0.05),血清胰岛素(INS)、类胰岛素生长因子-Ⅰ(IGF-Ⅰ)浓度呈现随饲粮DLys水平的升高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P>0.05);血清赖氨酸(Lys)和苏氨酸(Thr)浓度4组显著高于1组(P<0.05),其它血清氨基酸浓度呈现随饲粮DLys水平的升高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P>0.05),以2组较低。100-125 kg阶段,2组ADG最高(863.14 g),F/G 2组最低(3.08);血清UN浓度3组显著低于1组和4组(P<0.05),与2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血清INS浓度3组显著高于1组(P<0.05),与2组和4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血清IGF-Ⅰ浓度呈现随饲粮DLys水平的升高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P>0.05);血清Lys浓度1、2组显著低于3、4组(P<0.05),其它组血清氨基酸浓度基本呈现随着饲粮DLys水平的升高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P>0.05),以2组较低。因此,在本试验条件下,二元母猪70-100 kg阶段和100-125 kg阶段饲粮DLys适宜日摄入量分别为16.57 g/d和15.96 g/d,即饲粮赖氨酸水平分别为0.66%和0.60%,能获得较好的生长性能。  相似文献   
22.
本试验旨在研究低粗蛋白质(CP)补充氨基酸饲粮对白羽半番鸭屠宰性能和胸肌肌肉成分的影响。选取1日龄白羽半番鸭45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鸭,公母各占1/2。对照组饲喂常规CP水平(1~21日龄19.0%,22~56日龄16.0%)的饲粮,试验组(试验Ⅰ组、试验Ⅱ组)分别饲喂在对照组饲粮基础上CP分别降低1、2个百分点并补充氨基酸的饲粮,试验期56 d。结果表明:1)各组56日龄的屠宰性能(屠宰率、全净膛率、腹脂率、腿比率、腿肌率、胸肌率、瘦肉率、皮脂率)均差异不显著(P0.05)。2)与对照组相比,饲粮CP降低1、2个百分点时,白羽半番鸭胸肌中粗脂肪含量分别上升10.9%、28.3%(P0.05),胸肌中CP含量分别下降1.1%、2.5%(P0.05),各组白羽半番鸭胸肌中大部分氨基酸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仅试验Ⅱ组母鸭胸肌中蛋氨酸、蛋氨酸+半胱氨酸含量显著降低(P0.05)。由此可见,在氨基酸需要得到满足的条件下,饲粮CP降低1~2个百分点可提高白羽半番鸭胸肌中粗脂肪含量,降低胸肌中CP的含量,对其屠宰性能、胸肌大部分氨基酸含量及生长性能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3.
为了研究复合营养舔砖对瘤胃酶活性及消化代谢的影响,选用4头装有永久瘤胃瘘管的公牛(丹麦红牛公与闽南黄牛母的杂种一代),采用反转试验设计,对瘤胃内pH值、氨态氮(NH3-N)和瘤胃液中纤维素酶、蛋白水解酶的活性进行测定。研究表明:(1)饲喂舔砖后,瘤胃液pH值在短时间内下降,随后又缓慢升高。pH值波动幅度较大,这与复合营养舔砖的蛋白降解率较高有关。(2)舔砖对瘤胃内NH3-N浓度有较大影响,舔砖的粗蛋白含量高达38.7%,产生的NH3-N浓度比对照组高且差异显著。(3)舔砖对瘤胃液蛋白水解酶和纤维素酶的活性没有显著影响,这表明每头饲喂500g/d舔砖对牛的消化代谢功能不会产生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24.
福安水牛的分子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福安水牛是福建省地方优良品种之一,为了进一步阐明其群体遗传结构和遗传多样性,采用8对微卫星引物对福建福安、闽清、古田及南靖等4个福安水牛群体,共计130头样本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福安水牛4个群体8个微卫星座位共有78个等位基因,其中4个群体共享的等位基因为50个,非共享等位基因28个。各等位基因频率介于0.015 2~0.527 8之间;共检测到基因型6~29种;4个群体的平均多态信息含量、杂合度、有效等位基因数分别为0.817 2±0.023 0、0.820 4±0.029 4和5.85±0.84;根据奈氏标准遗传距离进行UPGMA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遗传距离最远的是闽清群体与南靖群体(0.351 8),遗传距离最近的是福安群体与闽清群体(0.183 2)。  相似文献   
25.
本试验旨在探讨不同饲粮能量结构对后备母猪初情日龄、血清代谢产物和激素浓度的影响。选用90头体况相近、平均体重为(61.97±4.37)kg的长白×大白杂交后备母猪,根据体重相近的原则均衡分成3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3组母猪饲喂3种不同能量结构的等能等氮饲粮,其中组1饲粮含有49.70%淀粉、2.81%粗脂肪(EE)和8.95%中性洗涤纤维(NDF),组2饲粮含有43.52%淀粉、5.68%EE和12.53%NDF,组3饲粮含有37.13%淀粉、8.73%EE和16.02%NDF。预饲5d后开始试验,在猪群第1个个体出现发情后的1个月结束试验,试验期68d。结果表明:随着饲粮淀粉水平的降低和EE、NDF水平的增加,后备母猪背膘厚呈下降趋势,但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初情日龄以组1最小,但3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发情率组1和组2比组3均提高10百分点,但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饲粮能量结构对后备母猪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和葡萄糖(GLU)浓度无显著影响(P>0.05)。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瘦素(Leptin)、促黄体素(LH)浓度组1显著高于组3(P<0.05),血清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浓度组1显著高于组2和组3(P<0.05)。血清胰岛素(INS)、雌二醇(E2)和促卵泡素(FSH)浓度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可知,过多降低后备母猪饲粮淀粉水平并增加EE、NDF水平,会影响血清中代谢激素IGF-Ⅰ、Leptin和生殖激素GnRH、LH的分泌,不利于初情期启动。  相似文献   
26.
为探讨等消化能、等氨基酸平衡模式下,不同日粮可消化赖氨酸(DLys)水平对40~70kg后备母猪生长性能、血清指标的影响,选用120头体况相似、平均体重约为40.00kg的长大二元母猪,随机分成4组,每个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猪,分别饲喂DLys水平为0.68%(试验1组)、0.73%(试验2组)、0.78%(试验3组)、0.83%(试验4组)的玉米-豆粕型日粮,试验期38d。结果表明,试验3组平均日增重(ADG)最大(787.43g),料重比(F/G)最低(2.55);试验3组血清尿素氮(BUN)含量显著低于其他试验组(P0.05);血清IGF-Ⅰ、T3和T4含量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3组血清游离赖氨酸、苏氨酸含量显著低于或明显低于1组、2组和4组。由此可见,在本试验条件下,长大后备母猪40~70kg阶段适宜日粮DLys水平为0.78%,以消化能浓度表示为0.57g·MJ-1。  相似文献   
27.
规模化猪场仔猪腹泻4种病原的感染情况调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PCR和RT-PCR技术,对福建省16个规模化猪场的仔猪腹泻样本进行致病性大肠杆菌(EPEC)、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和猪轮状病毒(RDV)的感染情况调查。结果表明:15个猪场EPEC检测为阴性,1个猪场同时检测到大肠杆菌K88的201 bp条带和仔猪水肿病大肠杆菌F18ab菌毛蛋白的510 bp条带,EPEC的阳性率为6.25%。1个猪场检测到TGEV的497 bp特有条带,TGEV的阳性率为6.25%。3个猪场检测到PEDV的854 bp特有条带,PEDV的阳性率为18.75%。3个猪场检测到RDV的342 bp特有条带,RDV的阳性率为18.75%。1个猪场同时感染EPEC和PEDV 2种病原,其余的15个猪场均为单一病原感染。表明福建省规模化猪场的仔猪腹泻仍然存在EPEC、TGEV、PEDV、RDV病原感染,呈现散发流行,与以往的报道相比阳性率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28.
通过每周测定河田鸡肉鸡(母鸡1~16周、公鸡1~14周)的体脂指标(腹脂率、皮下脂肪厚度、肌间脂肪宽度)及血脂指标[血清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研究河田鸡脂肪沉积规律。结果表明:①河田鸡腹脂率呈波浪变化,母鸡腹脂率10周后呈逐渐上升趋势(P0.05)。②公母鸡1周龄的皮下脂肪显著低于其他周龄(P0.05),母鸡2~9周(公鸡2~8周)皮下脂肪差异不显著(P0.05),母鸡10周后(公鸡9周后)皮下脂肪呈逐渐显著上升趋势(P0.05)。③公母鸡1周龄的肌间脂肪显著低于其他周龄(P0.05),母鸡2~9周肌间脂肪差异不显著(P0.05),10周后呈逐渐显著上升趋势(P0.05);公鸡肌间脂肪随周龄阶段呈显著阶梯上升趋势(P0.05)。④母鸡皮下脂肪与腹脂率、肌间脂肪均呈极显著相关(P0.01);公鸡肌间脂肪与腹脂率、皮下脂肪均呈显著相关(P0.05)。⑤不论性别,河田鸡各周龄的血脂指标差异均不显著(P0.05),血脂指标间相关极显著(P0.01),但与周龄、体重及体脂指标均无显著相关(P0.05)。⑥河田鸡体脂与周龄或体重呈显著相关(P0.05),可利用二次曲线回归方程估测河田鸡体脂含量。  相似文献   
29.
福建等沿海地区规模化猪场猪只不同生长阶段日粮氨基酸、磷的需要大多是以玉米——豆粕型日粮为基础、以总氨基酸和总磷为参数进行配制,猪无法充分利用日粮中的氮和植酸磷.其中约有60~70%的氮和60—80%的磷(植酸磷)嘲以粪尿的形式排出体外,对养殖场周边环境造成污染;有研究报道,采用合成氨基酸,饲粮粗蛋白每下降1%,氮的排放减少8%.饲粮磷水平降低0.1%,磷排放量相应减少8.3%。  相似文献   
30.
试验选用体重约18.5kg,日龄相近,体型体况相似,健康的杜长大三元杂交猪64头,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设4个重复,每个重复8头猪。对照组采用三阶段肥育法:20~50kg,50~80kg,80~120kg,试验组采用五段肥育法:20~35g,35~50kg,50~70kg,70~90kg,90kg~120kg,研究两种阶段肥育法对商品肉猪生长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三阶段肥育法相比,五阶段肥育法提高肉猪增重4.53%,差异不显著(P〉0.05);料重比两者相近(2.96对2.97);日采食量提高了4.13%,差异不显著(P〉0.05);至120kg出栏,每头肉猪增加直接经济收益8.4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