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9篇
林业   3篇
农学   10篇
综合类   25篇
农作物   6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将30份水稻耐冷性标准品种植于4种不同的试验条件下,研究花药大小和花粉数变异的品种间差异以及与耐冷性关系。结果表明,低温使稻的花药缩小,不育花粉率增加。  相似文献   
22.
云南野生荞麦资源地理分布的考察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通过1998~2002年7次,对云南6个地、州50多个县、市,野生荞麦资源的系统考察、搜集和整理研究。结果表明,云南荞麦野生种、亚种和变种存在着地理分布多样性和两个主要分布中心;发现F.x的植物学形态性状与已命名种不尽相同,可能为一个新种或新的变种(待鉴定)。  相似文献   
23.
云南作物遗传资源多样性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作物遗传资源十分丰富,主要植物有500余种,已整理于中国作物种质资源信息系统的有10 819份,占全国的5.65%。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已收集、保存各类作物种质资源2万余份,并开展了大量的相关研究工作,为充分利用作物遗传资源,实现云南农业可持续发展探明了道路。最大限度地保护作物遗传多样性,大力开发新的作物种类和优良品种,并努力拓宽作物品种的遗传基础,使农业生产的良种多样化,是实现云南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24.
云南高原粳稻区白叶枯病菌的致病型初步鉴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采自云南高原粳稻区病叶分离的17份水稻白叶枯病菌株,在30份水稻品种上接种进行致病型初步鉴定。研究表明可以将17个菌株分为7个致病型(Ⅰ~Ⅶ),其中Ⅴ型菌为云南高原粳稻区的优势菌群。初步构建了一套包含7个品种(黄玉、毫糯扬、TN1、珍珠矮、IR26、南粳33、金南风)的高原粳稻白叶枯病菌的鉴别品种,明确了7个致病型在这套鉴别品种上的反应型。早生爱国3号(Xa-3)、IR1545-339(xa-5)、IRBB21(Xa-21)、扎昌龙(Xa-22t,Xa-24t)对所接种菌均表现抗病,在云南高原粳稻育种中具有较好的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25.
水稻品种孕穗期耐冷性构成因子分析   总被引:27,自引:2,他引:25  
 在冷温处理条件下,通过对14个不同耐冷性水稻品种的花药大小、花粉大小和花粉数的测量分析,明确了花药长度与花药内的总花粉数密切相关(r=0.831**),花药长度和花药内的可育花粉数与耐冷性的关系密切(r=0.853**,r=0.915**),发现花粉大小与耐冷性之间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0.75**),可育花粉数是水稻孕穗期耐冷性的主要构成因子。  相似文献   
26.
低温冷害影响水稻结实率的要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10个水稻品种的花顺性状与结实率的分析,表明水稻孕穗期4受低温冷害后,花药缩小,花药内可育花粉数减少,不育花粉数增多,结实率下降,其中花药内的可育花粉数对水稻的结实率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提出了水稻耐冷性育种的对策。  相似文献   
27.
不同生态条件下稻种耐冷性经济性状的遗传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用5个不同耐冷级别品种按1/2P(P-1)配制15个组合及其亲本在籼稻区,籼粳交错区和温凉粳稻区进行云南稻种不同世代主要经济性状的遗传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稻作区亲本品种及其杂交组合主要经济性状及其一般配合力(GCA)、特殊配合力(SCA)存在明显差异,因基本型和生态条件呈现一定的规律性变化。(2)亲本品种及其组合随海拔升高,株高,穗长,每穗实粒数和颖花数有增大的趋势,但结实率则相反;杂种后代  相似文献   
28.
 以十和田与昆明小白谷的重组自交系(RIL)F8和F9群体为研究材料,在4种海拔条件下连续两年进行孕穗期耐冷性鉴定,采用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等方法对单株结实率与单株特定位颖花结实率间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单株结实率与特定位颖花结实率呈极显著相关(r=0.9011~ 0.7364),在低温冷害条件下,单株结实率与特定位颖花结实率间的相关系数高于无冷害条件;单株结实率和特定位颖花结实率与穗抽出度均呈极显著正相关。遗传分析表明,特定位颖花结实率可以替代单株结实率作为孕穗开花期耐冷性鉴定指标,而穗抽出度可作为孕穗开花期耐冷性鉴定的一个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29.
云南稻种冲腿的孕穗期耐冷性QTL分析   总被引:24,自引:6,他引:24  
 利用352 个探针分析了日本品种农林20和云南品种冲腿之间的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从中筛选出157个在农林20和冲腿间显示多态性的探针,其中55个被用于其杂交后代(农林20/冲腿)的70个F3系统的孕穗期耐冷性数量性状位点(QTL)分析。结果初步显示出一些与水稻孕穗期耐冷性有关的QTL,它们主要分布在第1、3、4、5、6、7、8、10和第12染色体上。可能在第3和第7染色体上具有对孕穗期耐冷性作用较大的QTL。  相似文献   
30.
大豆种子成熟至收获期间如遇高温高湿天气,种子活力及活性会急剧下降,这就是所谓的田间老化(field weathering).田间老化是热带、亚热带地区大豆生产的主要限制因素之一.本研究旨在寻找与田间老化性状相连锁的DNA标记并将其应用于辅助选择育种.为此,利用修改的培养箱老化法和人工控制老化法对大豆品种Chiangmai 60(敏感),GC10981(抵抗)及其F2群体(139个体)进行了鉴定.在两种处理条件下,F2代群体的种子发芽率及活性均为正态分布,说明大豆种子田间老化抗性受多个基因控制.根据F2代个体的种子发芽率及活性,6个高抗个体及7个高感个体的DNA分别被混合为抗性池和感性池,并利用AFLP标记进行了混合群体分析(Bulk Segregant Analysis).从扩增的2162个标记中,发现了5个可能于大豆种子田间抗性相连锁的片段.通过DNA克隆和测序,设计了5对引物用于从大豆总DNA中扩增相应的片段.其中3对引物扩增的片段差异太小或未能扩增正确大小的片段,没能用于F2群体.引物Eaag/Mcac-233和Eact/Mctt-157能扩增出差异明显的多态性,通过对F2代群体的分析,这2个标记属同一连锁群,遗传距离为25.8cM.QTL分析结果显示有一个QTL位于这两个标记之间,距Eaag/Meac-233约14cM,可以解释29.7%的变异.用这两对引物对整个F2群体进行筛选,20个个体属于抗性群体,结合抗性鉴定的结果,7个个体被用于与Chiangmai 60进行回交.18个BC1F1个体(41.9%)的抗性高于其亲本的平均值.说明这些标记进行可以被用于大豆田间老化抗性的辅助筛选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