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21篇
  免费   207篇
  国内免费   196篇
林业   384篇
农学   158篇
基础科学   211篇
  113篇
综合类   1787篇
农作物   120篇
水产渔业   643篇
畜牧兽医   991篇
园艺   241篇
植物保护   176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101篇
  2022年   106篇
  2021年   101篇
  2020年   117篇
  2019年   143篇
  2018年   66篇
  2017年   119篇
  2016年   147篇
  2015年   183篇
  2014年   248篇
  2013年   222篇
  2012年   305篇
  2011年   264篇
  2010年   229篇
  2009年   229篇
  2008年   232篇
  2007年   232篇
  2006年   209篇
  2005年   214篇
  2004年   139篇
  2003年   161篇
  2002年   125篇
  2001年   110篇
  2000年   86篇
  1999年   58篇
  1998年   62篇
  1997年   63篇
  1996年   77篇
  1995年   52篇
  1994年   52篇
  1993年   50篇
  1992年   53篇
  1991年   49篇
  1990年   39篇
  1989年   32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12篇
  1978年   7篇
  1977年   7篇
  1976年   3篇
  197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35 毫秒
21.
壳寡糖的分析方法及其在种植业领域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壳寡糖为一种由2~10个氨基葡萄糖经β-(1,4)-糖苷键连接而成的寡糖聚合物。壳寡糖分子量低,水溶性好,易被吸收,环保无污染,在种植业有广泛的应用。因其具有抗病、抗逆、促进生长、增产、提质和保鲜等作用,常被用于植物营养液、土壤调理剂、农药和果蔬保鲜剂等。本文综述了壳寡糖化学成分及结构分析方法并以应用类型为基础对壳寡糖在种植业领域的应用进行了综述,就壳寡糖在应用方面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以期为壳寡糖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2.
23.
24.
为了研究Cu~(2+)对厚壳贻贝(Mytilus coruscus)的毒性效应,开展了厚壳贻贝幼体在Cu~(2+)水溶液中的96h急性毒性效应实验及7d胁迫实验,将厚壳贻贝内脏团、鳃组织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 CAT)、脂质过氧化水平(Lipid peroxidation, LPO)以及金属硫蛋白(Metallothioneins,MT)作为生物标志物,应用综合生物标志物响应(Integrated biomarker response, IBR)指数整合4种生物标志物。结果显示,Cu~(2+)对厚壳贻贝幼体的96 h半致死浓度为1.55mg/L,内脏团、鳃组织各个生物标志物指标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内脏团、鳃组织SOD、CAT活性以及鳃组织MT含量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内脏团组织MT含量及内脏团、鳃组织MDA含量均呈持续上升的趋势。IBR值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内脏团组织IBR值高于鳃组织。研究表明,生物标志物的变化与Cu~(2+)暴露浓度有关,IBR分析可以辨别不同暴露浓度之间的差异,可以作为量化污染物暴露效应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25.
26.
为探讨底物大小对牡蛎幼虫附着的诱导效应,设计底物大小和实验环境(室内和野外)的双因子随机区组实验,检验3种规格实验底物(A:5 cm长×5 cm宽×3 cm厚、B:10 cm长×10 cm宽×3 cm厚、C:15 cm长×15 cm宽×3 cm厚,以下简称A、B、C)、实验环境以及他们之间的互作对牡蛎幼虫(室内实验: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野外实验:熊本牡蛎C.sikamea)附着效果(密度和壳高)的影响。附着实验结果显示,室内实验A组附着稚贝的平均密度和平均壳高分别为1.06个·cm~(-2)和14.10 mm,B组为5.60个·cm~(-2)和8.69 mm,C组为12.01个·cm~(-2)和4.44 mm;野外实验A组附着稚贝的平均密度和壳高分别为2.41个·cm~(-2)和17.83 mm,B组为4.65个·cm~(-2)和11.61 mm,C组为6.90个·cm~(-2)和7.43 mm。单因子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室内和野外实验中底物大小均显著影响附着稚贝的密度(P<0.001),即底物越大,稚贝附着密度越高,但壳高则相反,稚贝壳高和密度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室内和野外的实验环境对附着稚贝密度影响不显著(P>0.05),对壳高影响显著(P<0.05)。双因子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实验环境和底物大小的交互作用对附着稚贝密度影响显著(P<0.05),对壳高影响不显著(P>0.05)。研究结果表明,在牡蛎礁生态修复中,选择适合的底物大小能显著提高牡蛎附着效果。  相似文献   
27.
28.
投保综合险的渔船事故中,由于船体大小不同以及构造的特殊性,出险时查勘人员无法对每一条船进行精确的查勘测量,特别是型宽和型深较长的渔船,这对渔业船舶损失的精确定损、复核计算带来了一定困难。为此,通过对福建省目前渔船理赔过程中查勘定损、复核现状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通过采用图像处理法图像测量损失尺寸大小、手持激光测距仪器以及超声波测厚仪的应用,解决精确测量查勘、复核问题的方法和措施,为渔业保险机构工作人员精确处理查勘定损、复核提供了参考依据,加快理赔速度,提高理赔服务质量,最后提出了两种培养专业人才的方法,解决目前新路径中人才缺乏的问题,为进一步提高理赔服务效率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9.
不同开口饵料对半刺厚唇鱼仔鱼摄食、生长与成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水温23~25℃下,将刚开口摄食的5日龄半刺厚唇鱼Acrossocheilius hemispinus仔鱼饲养在60cm×50cm×50cm玻璃缸中,密度为300尾/缸,投喂淡水轮虫(10ind./mL)、水蚯蚓浆(过150μm筛网)、蛋黄(250μm纱布揉洗)、鱼苗开口料和虾奶粉,以筛选半刺厚唇鱼仔鱼的适宜开口饵料。22d的饲养结果表明:摄食不同饵料的半刺厚唇鱼仔鱼的初次摄食率、生长速率和成活率差异显著(P0.05),其中淡水轮虫组初次摄食率最高(98.89%),生长速率最快(日增全长0.43mm),存活率97.33%;水蚯蚓浆组初次摄食率亦达到95.56%,平均日增全长为0.36mm,存活率为85.44%;蛋黄组虽然初次摄食率(90.00%)较高,但其生长速率(日增全长0.13mm)和成活率(57.00%)均较低,显著低于淡水轮虫组和水蚯蚓浆组(P0.05);而开口饲料组和虾奶粉组的初次摄食率和成活率均显著低于其他3组(P0.05)。总之,淡水轮虫是半刺厚唇鱼仔鱼的最适开口饵料;水蚯蚓浆为适宜开口饵料,缺乏淡水轮虫时可用其替代作为半刺厚唇鱼仔鱼的开口饵料。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