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3篇
林业   17篇
  1篇
综合类   10篇
农作物   3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21.
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 :“我国是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的国家 ,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而作为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处于基础和主体地位的林业也空前受到了重视 ,因为林业是我国 ,特别是我国山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发达林业产业体系和完备林业生态体系是现代高效持续林业的标志 ,它对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 ,实现山区脱贫致富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国务院制定的《中国 2 1世纪议程》把“加强食物安全监测 ,发展无污染的绿色食品”列为其中的一项重要行动方案。也是实现农业由“产量效益”向“质量效…  相似文献   
22.
加入世贸组织,我国果树生产面临严峻挑战,开发优势,无污染的果品势在必行,本文选择在生产中得到广泛推广应用的金秋梨无公害生产新技术,如生产基地的选定,生态梨园的建立,梨园土壤无公害管理及金秋梨无公害栽培等技术,对名优梨的生产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3.
山Yu菜组织培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相似文献   
24.
小蠹虫与多种微生物具有密切的关系,其中小蠹虫与伴生真菌种间关系存在着相对稳定性和依赖性.在小蠹虫蛀干过程中,伴生真菌随蠹虫携带进入树木木质部和韧皮部,通过消耗寄主的养料,堵塞木质部筛管,破坏韧皮细胞,对寄主树木产生危害作用.在小蠹虫众多的伴生真菌里,尤以长喙壳类真菌(ophiostomatoid fungi)在小蠹虫种群建立、协同克服寄主抗性、引起树木病害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带来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损失.该文对小蠹虫与长喙壳类真菌伴生关系、长喙壳类真菌种类等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5.
森林健康评价方法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森林健康评估是当前国内外十分关注的热点问题,已成为国内外森林状况评估和森林资源管理的标准指标之一.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综合评价的方法很多,每种方法考虑问题的侧重点不尽相同,所选择的方法不同,可能导致评价结果的不同,因而在进行不同类型森林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时,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分析了各种评价方法的优缺点及应用实例,并展望森林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26.
本文研究了联合应用球孢白僵菌HB-P-04与低剂量苦参碱对双线卷裙夜蛾的杀虫效果,探讨球孢白僵菌与杀虫剂混用的不同使用顺序和时间间隔是否具有协同增效作用。结果表明,低剂量的苦参碱对菌株HB-P-04的孢子萌发、菌丝生长和产孢量的影响较小,相容性良好。当球孢白僵菌与苦参碱体积比为1:4时的共毒系数最高,达到223.48,具有最高的联合毒力效果,有显著的增效作用。先球孢白僵菌处理,间隔24 h后苦参碱处理的混用方案表现出显著的协同增效作用,9 d的校正死亡率达到92.86%。在室内毒力试验中,不论是球孢白僵菌与苦参碱以体积比1:4混用,还是先球孢白僵菌处理,间隔24 h后苦参碱处理的混用方案,均能有效地缩短杀虫时间,提高杀虫效率。  相似文献   
27.
松乳菇菌丝深层培养营养因子及发酵条件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松乳菇深层培养所需的碳源、氮源、矿质元素和维生素等营养因子,以及发酵的温度和pH值。实验表明:松乳菇在以蔗糖、甘露醇、葡萄糖为碳源的培养基上启动最快,而在以蔗糖、糊精、葡萄糖为碳源的培养基上茵丝的生物量高,分别为342mg/100mL,332mg/100mL,324mg/100mL;氮源以牛肉膏最佳,茵丝生物量为332mg/100mL5矿质盐MgS04和NaCl使松乳菇菌丝启动加快,磷酸二氢钾则使菌丝产量最高;VB1、VB6对菌丝的起始生长有促进作用,烟酸对茵丝的后期生长速度加快;菌丝生长较适宜的温度范围是25-27℃,最适宜的温度是27℃;喜中性的生长环境,pH6—7.5范围内生长较好,最适pH值是7左右。  相似文献   
28.
双孢蘑菇褐腐病病原菌的分离及分子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引起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褐腐病的病原菌进行分离和分子鉴定.分离培养褐腐病病原菌,采用CTAB法抽提其基因组总DNA,利用真菌通用引物ITS1和ITS4扩增菌株rDNA ITS区序列,扩增产物纯化后克隆转化至大肠杆菌,挑选克隆成功的菌株进行测序.测序结果在GenBank中进行同源性搜索,并下载部分具有代表性种的ITS序列,利用软件MEGA4 构建分子系统发育树,通过序列分析,鉴定出引起双孢蘑菇褐腐病的病原菌为Mycogone perniciosa.  相似文献   
29.
放线菌CF17对多种油茶病害有良好拮抗效果。为了开发利用菌株CF17,提高其发酵活性物质的产量,综合考虑菌株CF17的菌体干质量和对油茶炭疽病菌的抑菌率2个指标,研究不同发酵培养基、不同碳源、氮源等营养因子,以及接种量、培养时间、装液量、初始pH值等非营养因子对菌株CF17发酵液生物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菌株CF17的优化培养液为:15 g葡萄糖、10 g酵母膏、1 g NaCl、1 g KH2PO4、3 g CaCO3、1 000 mL蒸馏水,pH 7.0,在300 mL三角瓶中装入100 mL发酵培养液,接入种子发酵液的接种量为10%,在30℃、140 r.min-1的条件下振荡培养7 d。  相似文献   
30.
海南省3种油茶炭疽病菌的致病力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弄清海南省不同油茶炭疽病菌致病力差异及生物学特性,采用刺伤接种法对3种油茶炭疽病菌(C.fructicola、C.siamense、C.camelliae)的致病力进行测定,发现不同病原间致病力存在显著差异,其中C.fructicola致病力最强,C.siamense致病力次之,C.camelliae致病力最弱。对3种炭疽病菌生物学特性研究发现,3种病菌最适生长温度、p H值及光照条件类似,同时均可利用多种碳、氮源,但不同病菌生长的最优碳源、氮源有一定差异。C.fructicola的产孢量、分生孢子萌发率及附着胞形成率均高于C.siamense及C.camelliae。不同油茶炭疽病菌生物学特性的差异可能与其致病力分化有关。本研究结果将为进一步研究不同油茶炭疽病菌致病差异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