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5篇
农学   11篇
  2篇
综合类   20篇
农作物   19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以河南省20世纪40年代至今的30个小麦大面积栽培品种为材料,采用春化特性和光周期特性离析试验、田间幼穗分化进程观察的方法,对河南省小麦品种春化特性和光周期特性进行了分类和演化分析,并利用STS标记对供试品种的春化和光周期基因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在河南省70年来的小麦大面积品种演化中,存在着多种春化与光周期反应类型,但春化特性的演化表现为冬性程度由强减弱再增强的变化趋势;光周期特性敏感程度表现出逐渐降低的趋势。经分子标记检测,河南省70年来大面积推广品种的春化基因主要为 vrn-A1、 vrn-B1、 vrn-D1、 Vrn-D1b和 vrn-B3,光周期基因主要为 Ppd-A1a、 Ppd-D1a,但这些基因对春化特性和光周期特性的作用效果总体上尚不能准确反映品种的冬春性和光周期特性的实际情况,在育种工作中春化特性和光周期特性的选择与鉴定仍应以表型鉴定为主。  相似文献   
22.
叶面追肥对强筋小麦产量和品质的效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强筋小麦叶面不同追肥时期和次数的产量和品质效应,通过品种、喷洒时期的2因素随机区组试验,对叶面肥不同施用时期和施用次数的旗叶叶绿素含量、产量和品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冬前、拔节期喷洒较灌浆期喷洒利于叶绿素的提高,冬前+拔节期+灌浆期3次喷洒叶绿素含量最高。从产量来看,最佳喷施时期是小麦苗期和拔节期;冬前+拔节+灌浆3次喷洒,可显著提高产量。从品质来看,喷洒叶面肥对小麦品质提高具有一定作用,拔节期、抽穗期喷洒对品质的提高作用更强;拔节期、抽穗期、灌浆期多次喷洒虽然会提高产量,但对品质有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23.
小麦抗倒性评价方法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寻找简便快捷的小麦品种抗倒性鉴定方法,以48个国家冬小麦黄淮南片水地组区域试验小麦新品系为试验材料,通过对小麦品系茎秆等特性的调查分析,结合多试点抗倒性验证,比较4种倒伏指数法在小麦品种抗倒性鉴定评价中的效果。相关性及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倒伏与株高、基部茎节特性等密切相关。其中,倒伏与第1至第3节茎秆长度、株高、重心高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第2节茎秆的径长比、基部茎秆弹性呈极显著负相关,表明株高越矮,基部节间越短,特别是第2茎节短且粗,茎秆基部弹性越强,小麦品种抗倒性越好。4种倒伏指数均与第2、3茎节长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第2茎节机械强度呈极显著负相关,且分别与其他茎秆等特性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表明第2、3茎节长度和第2茎节的机械强度是上述4种倒伏指数法鉴定小麦品种抗倒性的共性基础,同时各倒伏指数又有其特定的关联性状。4种倒伏指数均可有效鉴定小麦品种抗倒性,但从便利性及相关性密切程度方面比较,倒伏指数2和倒伏指数3鉴定的评价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24.
为了解小麦的 TaGB1基因特性、表达情况及其与双子叶植物同源基因的进化关系,以小麦品种济麦22为研究对象,采用同源克隆的方法获得小麦G蛋白β亚基编码区序列, TaGB1编码区全长1 143 bp,编码380个氨基酸,预测分子量为41 kD,基因组序列中包含6个外显子和5个内含子,分别位于小麦基因组的4A、4B、4D染色体上,不同拷贝的氨基酸同源性高达99.91%。 TaGB1基因结构中包含7个WD40保守域,表达产物位于胞质和质膜上。经系统发育进化关系分析,单子叶植物与双子叶植物的G蛋白β亚基分化形成两大分支; TaGB1在进化关系上与单子叶植物较近,而与拟南芥等双子叶植物较远。 TaGB1在ABA、盐、热和干旱胁迫条件下上调表达,植物的根、茎、叶等部位均有表达,叶片中表达量较高,说明该基因可能参与调控植物的抗逆反应。  相似文献   
25.
26.
小麦蛋白淀粉品质指标与面包品质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近年来黄淮麦区大面积推广种植的小麦品种和新育成高代品系为材料,采用近红外(NIR)、面筋仪、粉质仪、快速粘度分析仪(RVA)和凝胶色谱(SE-HPLC)方法等对蛋白品质指标及淀粉糊化参数进行分析,分析各品质参数间的关系及其与面包烘焙品质的关系。结果表明,谷蛋白大聚体(GMP)、SDS(十二烷基硫酸钠)-沉降值、湿面筋指数、弱化度与多数蛋白品质指标间存在正向0.01或0.05水平相关,GMP、SDS-沉降值、湿面筋指数、干面筋含量、面粉蛋白含量、麦谷蛋白含量、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均与面包烘焙品质间达0.01水平正相关,湿面筋含量与面包体积和评分间分别达0.01和0.05水平正相关;醇溶蛋白含量及弱化度与面包体积和评分间分别达0.05和0.01水平负相关。吸水率与糊化温度、最终粘度、回生值间达0.01水平负相关,形成时间与峰值粘度和稀澥值间达0.05水平正相关,GMP与糊化温度间达0.05水平负相关。各品质参数对面包体积的作用大小依次为湿面筋指数>弱化度>形成时间>湿面筋含量>糊化温度等,对面包评分的作用大小依次为麦谷蛋白>稳定时间>醇溶蛋白>面粉蛋白含量>吸水率等。小麦品质测试指标间有着广泛的相关性,湿面筋指数、弱化度和麦谷蛋白、稳定时间是反映面包烘焙品质的重要指标;早代可进行GMP或SDS-沉降值测定,中高代可进行面筋仪、粉质仪测定;在品质测试过程中应重视湿面筋指数、弱化度的重要性,小麦粉淀粉品质对面包品质的影响也应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27.
小麦品种郑麦7698生育后期的光合性能及同化物运转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小麦品种郑麦7698的高产生理基础,于2011-2013年两个生长季在田间条件下研究了郑麦7698、矮抗58和周麦18三个品种生育后期的光合性能及同化物运转特性。结果表明,郑麦7698呈现下述特点:1光饱和速率达到27.1μmol·m-2·s-1,分别较矮抗58和周麦18高10.6%和13.9%;开花期、灌浆初期、灌浆后期的田间最大光合速率和日光合总量均较高,平均日光合总量为667 693μmol·m-2,分别较矮抗58和周麦18高19.8%和14.5%;灌浆初期、灌浆后期顶3叶含较多的Chl(a+b)和较高的Chla/b,具有较好的光能捕获与转化能力。2在灌浆后期13:00时,Fv/Fm、ФPSⅡ和qP降幅小,NPQ增幅大,蒸腾速率较大(3.4 mmol·m-2·s-1),叶温较低(36.7℃),具有较好的耐强光、耐高温特性。3花后同化物积累量为14.4g·10stem-1,分别较矮抗58和周麦18高15.7%和13.9%;花前积累的同化物在灌浆期的转运量为10.3g·10stem-1,分别较矮抗58和周麦18高19.8%和13.8%;灌浆速率高,最终籽粒重达到24.7g·10stem-1,分别较矮抗58和周麦18高17.6%和14.4%;收获指数达到0.524。较好的光能捕获与转化能力及耐强光、耐高温胁迫能力,较高的花后同化物积累量及花前同化物转运能力是郑麦7698的高产生理基础。郑麦7698可作为小麦品种产量潜力改良的重要亲本加以应用。  相似文献   
28.
试验在大田条件下,设置带状播种(带宽20、40、60、100 cm,行距20 cm)、全区撒播(幅宽270 cm)等播种方式,研究了种子分布带对冬小麦的群体动态、产量以及产量三要素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播种宽度的增加,穗数和各生育期单株分蘖数均呈逐渐增加的趋势,播种宽度20 cm时,单株分蘖数和穗数最少,全区撒播时单株分蘖数和穗数最多,千粒重和穗粒数的变化趋势与公顷穗数相反,播种宽度20 cm时,千粒重和穗粒数最大,全区撒播时最小。产量则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播种宽度20~60 cm时,增产效果最好,当全小区撒播时,产量最低。综上所述,适当宽幅播种有利于小麦群体生长和产量提高,分蘖成穗率和产量比等行距播种和撒播高,本试验条件下,60 cm宽幅播种分蘖多,成穗率高,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29.
优质强筋高产稳产小麦新品种郑麦379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郑麦379是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丰优育种室通过有性杂交、系谱法选育而成的优质、高产、稳产小麦新品种。该品种在两年河南省冬水组区试中产量较河南省小麦生产大面积推广的对照品种周麦18号平均增产2.0%;河南省冬水组生产试验中汇总11个点,全部增产,平均较对照周麦18号增产4.3%。丰产性较优,年际间和地点间稳产性较好。据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郑  相似文献   
30.
郑麦3596是采用航天诱变技术与传统育种技术相结合,2003年利用我国返回式卫星搭载育种材料郑麦366,经太空突变后连续6年系谱法选择育成的优质强筋矮秆抗倒小麦新品种。2009年参加河南省冬水组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稳产性好,综合品质指标达到国家强筋麦标准。2013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已申报国家植物新品种权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