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农学   7篇
  8篇
综合类   28篇
农作物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利用空间诱变技术进行早籼稻新品种的改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卫星搭载2个早籼稻品系浙105和浙207干种子,进行空间诱变处理。回收后SP2~SP7逐代选择,以主要农艺经济性状改良为目标,结合稻瘟病和白叶枯病抗性筛选,获得一批突变品系;选用72对分布于水稻12条染色体上的SSR引物对5个变异株系与原种对照进行DNA分子检测。结果表明:空间诱变对水稻品种产生了不同程度的生理损伤,SP1表型不分离,SP2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异,SP3起逐代选择获得农艺经济性状、稻瘟病和白叶枯病抗性变异株,从中选出得到明显改良的新品系;5个变异株系与原种之间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SSR多态性差异。  相似文献   
22.
以浙江省农科院为例,探讨农业科技特派员制度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模式和途径。将有关模式和途径归纳为:发挥科技特派员的专业特长,促进乡村产业兴旺;以现代农业科技,促进生态宜居建设;以农业科技的引领和支撑,促进乡风文明;以先进生产力为基础,促进乡村善治建设;农业科技特派员以"人、技、钱"三要素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生活富裕内涵不断提升,推进乡村振兴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3.
以早籼稻中早39为材料,研究不同施肥方式对早籼稻生育期、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施纯化肥比较,基肥增施沼液,可以提高早籼稻的分蘖率、株高、穗长、每穗总粒数和每穗实粒数,生育期延迟,无效分蘖增加,株高增加,结实率降低,谷草比降低,产量提高 9.7%;基肥增施腐熟干鸡粪,可以有效提高早籼稻的成穗率、结实率和谷草比,产量提高 15.4%。  相似文献   
24.
137Cs-γ射线辐射对早籼稻种子发芽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分别用100,200,250,300,400,500 Gy等6种剂量和250 Gy剂量的137Cs-γ射线辐射15个不同遗传背景的早籼稻品种(系)的种子和糙米.结果表明:低剂量(小于300 Gy)辐射对种子的发芽率和幼苗生长影响不明显;高剂量(300~500 Gy)辐射对发芽率和幼苗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250 Gy剂量辐射对糙米的发芽力的抑制作用比种子强;不同品种间千粒重、直链淀粉含量种子经250 Gy剂量辐射后发芽力和幼苗生长存在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25.
为更好地挖掘、保护和开发利用苍南县重要农作物种质资源,2017年8月—2018年12月对浙江省苍南县7个镇17个行政村的农作物种质资源现状及利用情况进行系统调查,对种质资源进行收集,并对收集到的资源的种类、分布情况、植物学分类和部分特色资源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表明,苍南县共收集到85份农作物种质资源,包括粮食作物41份、蔬菜26份、经济作物7份、果树11份,隶属于21科36属39种;按种质类型包括地方品种资源76份、野生资源9份。根据苍南县农作物种质资源现状,对苍南县地方品种和野生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进行讨论,建议通过建立资源圃和本地商业化开发利用等方式对地方品种进行原地保存,对部分地方品种或野生资源在资源采集地或原生境进行原位保护鉴定,确保本地优良种质资源的安全保存,实现种质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结果可为苍南县农作物种质资源多样性研究、种质创新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6.
早籼“浙9248”经卫星搭载诱变处理,SP2在株高、生育期、穗长、每穗粒数、千粒重、结实率、抗病性等性状上出现了较大的分离,经病区多代筛选培育获得早籼突变体“浙101”,在熟期、抗病性和产量等性状上比原亲本有明显改良。2003-2004年浙江省两年区试平均每公顷产量7189.5 kg,比对照“嘉育293”增产3.7%,表现株型适中,穗、粒、重兼顾,茎秆粗壮,抗倒性强,抗稻瘟病等特点。2002-2004年经浙江省多点稻瘟病和白叶枯病联合鉴定,平均叶瘟0.8级,穗瘟1.5级,穗瘟损失率2.6%;白叶枯病4级,抗病性比原亲本和对照有显著提高。2005年10月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是浙江省第1个通过空间诱变技术选育成功的早籼稻新品种,适宜在浙江省及长江中下游稻区作早籼稻种植。该品种的选育成功表明空间诱变同步改良早籼稻多个性状的可能性与有效性,为改良水稻品种的抗性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27.
浙103是浙江省农科院选育的中熟早籼新品种,具有株型紧凑,剑叶短而挺立,分蘖力中等,穗大粒多,青秆黄熟,中抗稻瘟病,米质较好,产量高等特点.2004年9月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浙江省衢州、温州等同类型生态地区以及湖南、江西等省种植.栽培技术为种子精选与消毒,适时稀播、培育适龄壮秧,匀株密植、插足基本苗,合理肥水管理,注意病虫害防治,防止后期倒伏,适时收获.  相似文献   
28.
浙106是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育成的常规高产早籼新品种,2007年2月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两年区试平均产量7.43 t/hm2,比对照金优402增产1.24%,全生育期109.4 d,比对照短1.1 d。表现株形紧凑、茎秆粗壮、抗倒性强、大穗大粒、丰产性好、抗白叶枯病等特点,稻瘟病抗性优于对照,适应性广。  相似文献   
29.
空间诱变育成抗稻瘟病和白叶枯病水稻突变体浙101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早籼浙9248经卫星搭载诱变处理,种子的发芽率及当代植株的性状均没有明显的变化,但对秧苗的生长表现出一定的刺激作用;SP2在株高、生育期、穗长、每穗粒数、千粒重、结实率及抗病性等性状上出现了较大的分离。经病区多代筛选培育成的突变体浙101,在熟期、抗病性和产量等性状上比原亲本有明显改良,2001~2002年经浙江省多点稻瘟病和白叶枯病联合鉴定,叶瘟平均级分别为1.4和1.7级,最高级为5.0级;穗瘟平均级分别为1.6和1.3级,最高级为3.0级;抗谱频率分别为70%和60%;对白叶枯病抗性平均级为1.4级,最高级为5.0级。抗病性比原亲本和对照有显著提高。试验表明,浙101是一个高抗稻瘟病兼抗白叶枯病的水稻突变体,可作为水稻品种改良的新抗源。  相似文献   
30.
对籼稻、粳稻和爪哇稻3个亚种的8个水稻品种开展米饭质地研究。结果表明米饭质地的动性弹性率和动性损失指标受实验预处理的影响较大:(1)随着煮饭时加水量的增加,测定值明显降低;(2)采用电饭煲、医用高压锅和微波炉不同煮饭方法预处理,动性弹性率和动性损失测定值的差异较大,受测样品的变异系数(CV)较大,达12.1%~44.7%;(3)浸水时间和煮饭加热时间长短对测定结果影响不大;(4)不同出米率与冷饭的测定结果类似,因品种而异其结果变化不同。米饭质地的损失正切值几乎不受加水量、浸水时间和煮饭方法的影响。从不同出米率、煮饭加热时间和冷饭的测定结果分析,虽然损失正切值略有增加或减少,但其变异系数均在5.6%以下,有较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