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0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22篇
林业   2篇
农学   5篇
  7篇
综合类   127篇
水产渔业   25篇
畜牧兽医   394篇
园艺   2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64篇
  2022年   58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67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Taqman探针荧光定量PCR快速检测猪圆环病毒2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猪圆环病毒(PCV)为圆环病毒科圆环病毒属成员,单股环状DNA病毒,为已知的最小动物病毒之一[1]。PCV存在两种血清型,即PCV1和PCV2,两者的细胞培养物均不产生细胞病变。PCV2首先由Allan等[2]从患断奶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MWS)的猪群中分离到,被证明为PMWS的重要病原之一。此病主要  相似文献   
22.
猪伪狂犬病是由伪狂犬病毒(PRV)引起猪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本病对猪危害较大,以冬、春两季较为多发,主要通过引起种猪不育、妊娠母猪流产、产死胎及木乃伊胎,新生或断奶仔猪高发病率及高死亡率、育肥猪增重减慢等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本病现已呈世界分布,成为危害全球养猪业的主要传  相似文献   
23.
应用RT-PCR检测鸭肝炎病毒Ⅰ型感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鸭肝炎病毒Ⅰ型(duck hepatitis virus Ⅰ,DHV Ⅰ)感染是雏鸭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主要侵害4周龄以内的雏鸭,特别是1周龄以下的雏鸭最易感染,死亡率较高,是危害养鸭业最为严重的传染病之一[1].1945年在美国首次发现,我国于1963年在上海首次报道了该病的临床病例,至今,全国各养鸭地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和流行.目前,已有多种检测DHV Ⅰ抗原的方法,如免疫电镜、Dot-ELISA和病毒中和试验等,这些方法在DHV Ⅰ的诊断中各有优势.PCR作为一种新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具有灵敏度高、快速、特异、操作简单等优点[2~4].本实验通过目前已发表的DHV Ⅰ基因组序列相对保守的区域设计引物,成功建立了RT-PCR方法检测鸭肝炎病毒1型.  相似文献   
24.
对广东珠三角地区31个猪场450份血清用IHA方法进行APP抗体检查,结果30个猪场中的263份血清阳性,阳性猪场和阳性血清比例分别为96.8%和58.4%;用单因子抗原平板凝集法对263份APP抗体阳性血清进行抗体反向分型试验,结果1型106份(40.3%)、7型95份(36.1%)、3型35份(1 3.3%).  相似文献   
25.
猪肉消费在我国居民的肉类消费中占主导地位,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猪肉品质提出更高的要求。研究发现,猪肉品质受遗传、营养、饲养管理和环境等因素影响,常用肉色、pH值、肌内脂肪、滴水损失、嫩度和风味等指标表示。氧化应激是影响猪肉品质的主要因素。硒是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通过催化减少有机氢过氧化物生成量而抵抗氧化应激。许多研究表明,在肥育猪日粮中添加酵母硒能有效改善肥育猪肉的抗氧化能力,改善肥育猪的肉色、pH值及系水力等指标,提高肥育猪的肉品质,延长了猪肉货架期。因此综述了酵母硒的抗氧化机理以及对肥育猪肉品质指标的影响,以期为改善肉质的营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6.
目前对番鸭呼肠孤病毒的病原、致病性及病变组织的显微和超显微结构均有研究,而对免疫器官组织的免疫学变化尚未见报道。试验对呼肠孤病毒感染鸭免疫器官组织中T淋巴细胞数量的变化进行了详细的研究,以探讨该病对机体免疫机能的影响,以揭示“花肝病”的免疫损伤机理和部分发病机理。  相似文献   
27.
旨在通过转录组测序(RNA-Seq)与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eighted gene co-expression network analysis,WGCNA)筛选慢速型黄羽肉鸡天农麻鸡胴体性状相关候选基因。本研究以104只天农麻鸡为素材,在126日龄时进行屠宰,测定胸肌重等7个胴体性状,采集胸肌组织进行RNA-Seq。基于RNA-Seq数据获得基因表达矩阵后,结合表型进行WGCNA分析,确定目标模块,筛选目标模块的枢纽基因,并分别进行KEGG通路富集、蛋白质互作网络(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 network,PPI)构建和相关性分析。104份胸肌组织RNA-Seq质控后获得15 092个基因的表达量。与胴体表型进行WGCNA,共得到19个模块,其中4个模块与胴体性状极显著相关。功能富集结果表明,目标模块内基因主要富集在ECM-受体相互作用、黏着力等通路。以|Module membership|> 0.8、|Gene significance|> 0.2为标准筛选到58个枢纽基因,并通过PPI网络构建鉴定到5个网络节点基因,整合相关性分析确定COL1A2和SPARC为最重要候选基因。本研究通过大样本量转录组分析,发现ECM-受体相互作用等通路在天农麻鸡胴体性状调控中发挥主要作用,筛选到COL1A2和SPARC是影响全净膛率性状的重要候选基因,研究结果为鉴定选育分子标记,解析胴体性状分子机制奠定理论基础,为慢速型黄羽肉鸡育种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28.
【目的】 探究Ⅰ亚群禽腺病毒(Fowl adenovirus,FAdV)分离株GDDL-4(FAdV-4)、GDB3-8a (FAdV-8a)、GDT08-8b (FAdV-8b)、GDWYT-11(FAdV-11)对SPF雏鸡的致病性,进而制定更加有效的防控措施。【方法】 设立4个攻毒组(GDDL-4、GDB3-8a、GDT08-8b、GDWYT-11)及对照组,攻毒组选择腿部肌内注射接种0.2 mL 105 TCID50病毒液,对照组接种等体积PBS。接种后观察SPF雏鸡的临床症状、剖检病变及组织病理学变化,同时检测其排毒量和病毒载量。【结果】 所有攻毒组鸡均表现为精神沉郁、消瘦、扎堆等,病理剖检以严重心包积液-包涵体肝炎综合征病变为主,其中GDDL-4组症状最为严重,死亡率最高达85%,总体死亡率在0~85%之间。排毒分析结果发现,GDDL-4和GDB3-8a组出现高滴度排毒(≥104拷贝/μL),GDT08-8b和GDWYT-11组仅能检测到低滴度(≤103拷贝/μL)排毒。器官指数表明,除GDT08-8b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外,其余攻毒组均能造成器官不同程度的肿大或萎缩。病理组织学切片显示,肝脏、肾脏、法氏囊的正常结构被破坏,可见肝细胞有大量淋巴细胞浸润、肾间质充血出血、法氏囊淋巴细胞坏死等。病毒载量分析结果显示,GDDL-4与GDWYT-11组在肝脏组织中病毒滴度最高,而GDB3-8a与GDT08-8b组在十二指肠中病毒滴度最高。【结论】 Ⅰ亚群FAdV的死亡率高,4株分离株均可导致雏鸡肝脏出现包涵体肝炎的病理变化,均可反复排毒,且分离株对不同的组织器官有不同的亲嗜性,在肝脏与十二指肠等组织中的病毒载量最高。  相似文献   
29.
中的鞘氨醇类代谢产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中国香港红树林的两株南海海洋真菌(2526#和1850#)的代谢产物中分离到4个化合物,通过完整的波谱数据分别解析为鞘氨醇类化合物N-(2’,3‘-二羟基二十四碳酰基)-1,3-二羟基-2-氨基十八烷(A)、n-(2’,3‘-二羟基二十六碳酰基)-1,3-二羟基-2-氨基十八烷(B)、2‘-dehydroxycerebroside D(C)和cerebroside D(D)。化合物A和B未见文献报道。  相似文献   
30.
本试验采用2种不同毒株的口蹄疫灭活疫苗分别对120头35日龄仔猪进行了免疫效果试验。结果显示:首次免疫时,猪口蹄疫O型灭活疫苗(O/MYA98/BY/2010株)免疫组的抗体合格率和疫苗稳定性均优于使用猪口蹄疫O型灭活疫苗(OZK/93株+OR/80株)免疫组。75日龄二免时,使用猪口蹄疫O型灭活疫苗(OZK/93株+OR/80株)免疫组的抗体合格率和疫苗稳定性均优于使用猪口蹄疫O型灭活疫苗(O/MYA98/BY/2010株)免疫组。表明两种疫苗各有其优缺点,对不同日龄段仔猪的免疫效果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