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14篇
  2篇
综合类   4篇
畜牧兽医   9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白蜡虫抗突变实验与主要功效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白蜡虫的抗突变功能进行实验研究,并分析了甲壳素、多糖、维生素和黄酮类等.以白蜡虫为抗突变材料喂饲小鼠,48 h检测微核的发生率,各剂量组均比对照组的微核率低,其中高剂量组与对照有显著差异,抑制率为34.19%,说明白蜡虫能够对抗环磷酰胺产生的致突变作用,具有明显的抗突变功能.分析结果表明:白蜡虫含有2.14%甲壳素;7.2%的粗多糖,除蛋白后的多糖含量4.54%,多糖含量以葡萄糖计为28.4%,由葡萄糖、甘露糖和果糖组成,3种糖的摩尔比为5∶ 21∶ 1,白蜡虫多糖为一种杂多糖-蛋白复合物;白蜡虫还含有1.3%的总黄酮和多种维生素.甲壳素、多糖、维生素和黄酮类物质应为抗突变作用的主要功效成分.  相似文献   
22.
白蜡虫免疫调节作用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白蜡虫的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调节功能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特异性免疫的血清溶血素试验中,白蜡虫高剂量组小鼠的溶血素生成量明显高于对照,淋巴细胞转化增殖试验中,白蜡虫高剂量组小鼠的淋巴细胞转化增殖明显.非特异性免疫的小鼠碳粒廓清试验、免疫器官的变化未出现阳性结果.试验结果表明白蜡虫对机体的细胞和体液特异性免疫都有提高的作用,说明白蜡虫具有免疫调节功能,具有较高的资源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23.
陇东绒山羊皮肤毛囊发生发育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陇东绒山羊进行皮肤切片制作,实验室显微观测毛囊发生发育情况。结果表明:陇东绒山羊羔羊初生时初级毛囊已发育完全;6月龄时次级毛囊发育成熟。皮肤毛囊深度、宽度、密度、活性及s/p值随季节,以年为周期呈规律性变化。s/p值母羔6月龄时(11.2±1.9)、母羊周岁及2岁期9月份(11.5±1.0、11.5±2.1)、公羔6月龄时(11.2±1.2)最大,s/p值与绒毛的生长发育相关,具有品种特性,可以作为间接选择指标进行早期选择。  相似文献   
24.
为绒山羊主要经济性状多层次标记辅助选择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随机测定10只陇东绒山羊、10只陇东黑山羊血液总蛋白、球蛋白、白蛋白、血糖、尿素氮、K+、Na+、Ca2+含量,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总蛋白、球蛋白、尿素氮、Na+含量差异极显著(P<0.01);白蛋白、血糖、K+、Ca2+ 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25.
采用GC-MS和DSC对索氏法、浸提法、超声波协同微波法和水酶法等4种方法提取的丝光绿蝇幼虫油脂的脂肪酸组成及热力学性质进行分析,为其开发和利用奠定基础。结果表明,浸提法油脂中共有15种脂肪酸,其余3中方法油脂均含有17种脂肪酸,主要成份为油酸、亚油酸、棕榈油酸和棕榈酸4种,占脂肪酸总量的89%左右,棕榈酸、棕榈油酸和油酸含量分别为248.47 mg·g-1、243.51 mg·g-1、174.96 mg·g-1,不饱和脂肪酸比例较高,约占脂肪酸含量的65%,其他必需脂肪酸花生四烯酸和DHA也有少量存在。不同方法提取的油脂的热动力学特性差异明显,油脂的熔点及玻璃化转变温度有一定差异。浸提法提取油脂的性质较差,超声波协同微波法是最适合丝光绿蝇幼虫油脂提取的方法,得到的油脂品质较好,具有开发和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26.
试验研究了大孔吸附树脂对白蜡虫粗多糖脱色效果的影响和脱色前后多糖抗氧化活性的变化。通过静态吸附法确定大孔吸附树脂NKA-9较适合白蜡虫粗多糖脱色,动态吸附法确定白蜡虫多糖脱色条件为30℃下10 mg·mL-1多糖溶液(pH值8.0)以1 BV·h-1流速上样1 BV后,以5 BV水洗脱,脱色率为71.4%、脱蛋白率51.9%、多糖收率为60%。体外细胞抗氧化结果表明:脱色前多糖溶液仅在1 000μg·mL-1浓度时能提升过氧化氢损伤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的存活率,而脱色后多糖溶液在10 1 000μg·mL-1范围内均能提升模型细胞存活率,其中,1 000μg·mL-1的脱色白蜡虫多糖与模型组的差异显著(P0.01),结果表明,脱色后多糖抗氧化能力增加。  相似文献   
27.
保护性耕作在黄土高原的应用和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过去近半个世纪,黄土高原保护性耕作技术已从单纯的平移效仿国外先进的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逐渐过渡到集特色鲜明、因地制宜、传承改革为一体的该区特定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黄土高原保护性耕作技术为衰减一些关键温室气体在农田尺度的排放和吸收同样至关重要。在归纳黄土高原保护性耕作系统的设计思路和主要内容的基础上,阐明了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的农田水生态过程和防侵蚀效应的内在机制,并重点分析了保护性耕作对该区重要的土壤温度效应、土壤理化特性、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温室气体的影响和成因。最后还对目前黄土高原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开发、示范和推广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和弊端进行了剖析,提出了结合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垄沟地膜覆盖栽培技术,这将是该区农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思路,以期为黄土高原旱地农业系统的可持续开发和系统管理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28.
科尔沁沙地草地植物群落功能性状对封育和放牧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研究以科尔沁沙地中草甸(meadow)、针茅草原(Stipa steppe)、疏林草地(scattered tree grassland)和沙质草地(sandy grassland)4种草地的18种优势植物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了不同草地植物群落在封育和放牧下的高度(height)、比叶面积(specific leaf area,SLA)、叶片干物质含量(leaf dry matter content,LDMC)、叶片面积(leaf area,LA)、叶片氮含量(leaf nitrogen content,LNC)和叶片碳同位素(leaf carbon isotopes)6个相关于植物生理生态过程的功能性状指标。结果表明:1)长期放牧增加了草地中一年生植物和C4植物的丰富度和重要值,降低了沙质草地中多年生植物的相对生物量;2)沙质草地植物群落的SLA和δ~(13)C高于其他3种草地,LDMC小于其他3种草地;3)长期放牧降低了草地植物群落的高度和LA,增加了草地植物群落的δ~(13)C,SLA、LDMC和LNC则不受放牧的影响;4)植物功能性状中,SLA与LDMC极显著负相关且不受放牧的干扰;而长期放牧导致了高度与SLA和δ~(13)C显著负相关以及SLA和δ~(13)C显著正相关。科尔沁沙地长期放牧的草地中一年生植物和C4植物比例相对增加,且优势植物具有较低的高度和LA以及较高的δ~(13)C,表明了草地植物群落通过物种竞争结构和功能性状权衡策略的改变来适应长期放牧。因此,减轻放牧压力,改善植物群落的功能性状,对于该区域退化草地的恢复及持续管理具有一定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9.
随机测定10只陇东绒山羊和10只陇东黑山羊血清中谷丙转氨酶(SGPT)、谷草转氨酶(SGOT)和谷酰转氨酶(TG)含量,进行差异显著性比较。结果表明:SGPT和SGOT含量差异均显著(P〈0.05)、TG酶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30.
灌水控制上限对酿造葡萄地积温和生长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究小管出流灌水上限水分调控对酿造葡萄地积温、果实生长指标等的影响,采用大田栽培试验方法,开展了酿造葡萄小管出流灌溉试验。结果表明:地积温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地积温与果实增长呈正相关关系,小管出流比沟灌更有利于地积温的升高和果实的增长;90%田间持水率的灌水上限时葡萄的果粒横径、单穗重均大于其它处理,产量最高,同比对照处理增加了44.95%,差异极显著( P<0.01);灌水上限为80%田间持水率时葡萄果实含酸量最小,含糖量最大,高达236.17 g·L-1。表明90%田间持水率为最佳增产灌水上限,80%田间持水率的灌水上限最有利于提高葡萄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