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1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31篇
林业   17篇
农学   15篇
  4篇
综合类   176篇
农作物   3篇
水产渔业   308篇
畜牧兽医   55篇
园艺   19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3篇
  1975年   3篇
  1974年   3篇
  1973年   2篇
  196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一、形态识别 1.干母体长约62毫米,宽约1.07毫米,全体暗绿色,触角5节,约为体长的一半。 2.无翅胎生雌蚜体长1.5-1.9毫米,宽0.65-0.86毫米,身体有黄、青、深绿、暗绿等色。触角约为体长的1/2或稍长于1/2。第5节鞭部约等于基部长的4倍,感觉圈生于第5、6节,复眼暗红色。腹管黑色或青色,长0.20-0.27毫米,呈圆筒形,基部略宽。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掌握广西荔浦河鱼类群落结构组成及其时空变化规律,为其鱼类多样性保护、河流生态健康评估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7年1月(冬季)、4月(春季)、7月(夏季)和10月(秋季)分别对广西荔浦河11个采样点进行鱼样采集,利用相对重要性指数(IRI)确定优势物种,并采用无度量多维排序(NMDS)对鱼类群落结构的时空变化进行分析。【结果】4次采样共渔获鱼类21192尾,隶属于6目17科62属94种,其中鲤科、鳅科、虾虎鱼科、平鳍鳅科和鲿科分别占总物种数的50.00%、9.57%、6.38%、5.32%和5.32%,但低于50 g/尾的鱼类占总渔获物数量的98.06%。广西荔浦河鱼类全年优势种有宽鳍鱲(Zacco platypus)、马口鱼(Opsariichthys bidens)、伍氏半?(Hemiculterella wui)和鲤(Cyprinus carpio),不同季节存在不同的优势种,春季的优势种为宽鳍鱲、马口鱼和美丽小条鳅(Traccatichthys pulcher),夏季为宽鳍鱲、伍氏半?和大眼华鳊(Sinibrama macrops),冬季为宽鳍鱲和鲤,其中宽鳍鱲为四季的优势种。广西荔浦河鱼类群落结构的季节性变化差异不显著(P0.05),但空间变化差异显著(P0.05),表现为自支流到干流鱼类群落结构逐渐发生变化。【结论】广西荔浦河鱼类小型化趋势加重,且鱼类群落结构在空间尺度上变化明显,主要与鱼类自身生物学特征、区域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密切相关。因此,有关部门应立即采取相应措施减缓人类活动对河流鱼类的影响,通过加大保护宣传力度、设置禁渔期、恢复鱼类生境等,更好地保护广西荔浦河的鱼类多样性。  相似文献   
23.
北京昌平区农业景观野生蜂多样性的时空动态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由于生境质量的下降和生境丧失,野生蜂多样性急剧下降,严重威胁传粉服务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揭示野生蜂在农业景观镶嵌体中的时空分布格局及不同生境对野生蜂保护的重要性,本研究于2016年4—9月采用网捕法调查了北京昌平农业景观4种主要生境类型(人工林、自然灌木林、荒草地和桃园)中的野生蜂,分析不同生境类型中野生蜂多样性及其时间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野生蜂及其中的大体长蜂和独居蜂的物种数和个体数,以及中体长蜂的个体数均在自然灌木林中最高,人工林中小体长蜂个体数最多,野生蜂总个体数和总物种数均在桃园中最低。在不同月份,所有功能群野生蜂均在自然或半自然生境中最高,5月桃园中最低,原因可能与桃园中对地表杂草的集约化管理有关。多度最大的4个优势物种依次为黄胸彩带蜂、铜色隧蜂、黄芦蜂和隧淡脉隧蜂,其在生境间的时间动态特征不同。调查的4种生境均为野生蜂提供了可利用资源,但自然生境和半自然生境的作用更大;其中,自然灌木林维持了较多具有较高潜在传粉效率的中体长和大体长野生蜂,具有更高的保护价值。为了促进该地区农业景观中不同功能群野生蜂多样性及传粉服务,需提高生境类型的多样性,同时在野生蜂活动高峰季节采取低集约化的生境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24.
2014年11月-12月在金沙江收集体长(L)150~290mm,体重(W)64.1~422.7g的圆口铜鱼23尾,根据体长将其分为4组,分别测定其化学组成,估算其能量密度。结果显示:圆口铜鱼幼鱼含水量(WAT)、蛋白质含量(PRO)、脂肪含量(FAT)、灰分含量(ASH)和能量密度(E)占其湿重的百分比分别为65.87%~69.99%,15.65%~18.17%,9.95%~14.07%,2.69%~3.80%,7.23~10.06kJ/g。经统计分析,圆口铜鱼幼鱼含水量与其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灰分含量和能量密度均存在显著的负线性关系。另外,圆口铜鱼幼鱼体长与其含水量存在显著的负线性关系,而与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灰分含量和能量密度均存在显著的正线性关系。结果表明,可以用圆口铜鱼幼鱼的含水量和体长估测其化学组成和能量密度,圆口铜鱼高脂肪含量与其长距离繁殖洄游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5.
<正>为了了解豫选黄河鲤和松浦镜鲤这两个品种在当地的生长情况,选择黄河滩区的一个养殖基地,开展鲤鱼生长性能对比试验。一、试验方案1.试验条件池塘全部为土池,单口池塘面积12~15亩,松浦镜鲤、豫选黄河鲤和普通鲤鱼各选择3口试验池,均配有投饵机和增氧机,进排水方便。2.苗种与放养松浦镜鲤(SP)苗种来自河南省水产科学研究院,平均体重为50克;豫选黄河鲤(YX)苗种来自河南黄河鲤鱼良种场,平均体重为40克;普通鲤(PT)是养殖户在当地购买或自繁自育,平均体重为50克。  相似文献   
26.
中华鲟幼鱼到达长江口时间新记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15年4月16日,在长江口水域监测到1 ind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幼鱼,全长8.10 cm,体长7.00 cm,体质量2.19 g,经形态和分子鉴定,确定为野生中华鲟幼鱼,这是2014年以来在长江口水域监测到的首例野生中华鲟幼鱼。与历史资料相比,该幼鱼到达长江口时间提早约1个月,是中华鲟幼鱼到达长江口的最早新记录。该小规格幼鱼的发现和较早的在长江口水域出现,原因有几种推测:一是长江葛洲坝下产卵场仍然存在中华鲟产卵活动,但产卵时间发生了较大变化;二是在葛洲坝下中华鲟产卵场下游形成了新产卵活动场所,且距离长江口更近。  相似文献   
27.
实验所用西伯利亚鲟(Acipenser baeri)为全人工繁殖所得的幼鱼,其初始体长为(7.04±0.32)cm,初始体重为(4.54±1.80)g,实验周期35 d。实验设计了5个温度处理组,水温分别为12℃、17℃、22℃、27℃和32℃。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水温环境条件下的幼鱼具有不同的生长速度。用指数方程[W=b×exp(a d)]分别对不同温度条件下生长的西伯利亚鲟的体重生长进行拟合,12℃、17℃、22℃、27℃和32℃不同温度下体重的生长系数a值依次为:0.037、0.057、0.061、0.050、0.020,养殖在22℃温度条件下的西伯利亚鲟幼鱼的体重生长系数最大,而32℃温度条件下的体重生长系数最小。采用直线方程(L=a d+b)对不同温度条件下体长生长进行拟合,12℃、17℃、22℃、27℃和32℃不同温度下体长的生长系数a值依次为:0.104、0.188、0.248、0.186、0.068,养殖在22℃温度条件下的西伯利亚鲟幼鱼的体长生长速度最大,32℃温度条件下的体长生长速度最小。水温对西伯利亚鲟的体重增长率(BWGR)、体长增长率(BLGR)、日增重(DWG)和特定生长率(SGR)均有显著地影响,用二次回归曲线分别对上述生长参数与水温(T)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拟合,其中体重增长率与水温的回归方程式为:BWGR=-1 391.5+185.9T+(-4.347)T2(R2=0.991),体长增长率与水温的回归方程式:BLGR=-174.4+25.46T+(-0.583)T2(R2=0.978),特定生长率与水温的回归方程式为:SGR=-8.642+1.378T+(-0.032)T2(R2=0.962),日增重与水温的回归方程式为:DWG=-2.511+0.312T+(-0.007)T2(R2=0.909)。根据回归方程,求得西伯利亚鲟幼鱼的最适体重、体长增长水温分别为21.38℃和21.84℃,最适特定生长水温为21.53℃,最适日增重水温为22.29℃,可见,21~23℃为西伯利亚鲟幼鱼的最适生长水温。综合来看,西伯利亚鲟幼鱼在相对宽广的温度范围(12~32℃)内均可生长,在22℃时生长最快,其次为17℃和27℃,在12℃和32℃时生长最慢,低温和高温均不利于西伯利亚鲟的生长,尤其是在高温时生长最慢,故在西伯利亚鲟养殖过程中进行适当的低温调控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8.
本试验为生产性试验。凡纳滨对虾"科海1号"初始规格为16万尾/kg,土苗凡纳滨对虾初始规格为8万尾/kg。试验管理与投饵全部根据企业整个生产进度同步进行。试验结果认为,凡纳滨对虾"科海1号"特定生长率6.87%,显著高于对照5.74%,体长、体重规格整齐度均优于土苗,体重变异大于体长变异。  相似文献   
29.
【目的】了解杂交鳢在池塘养殖中的生长特性,为今后在广西推广养殖提供参考依据和技术指导。【方法】从广东引进杂交鳢鱼苗进行池塘养殖,每月采样测量其体长和体重,并每天测量池塘水温,在广西柳州地区开展一个生长周期的养殖试验。【结果】杂交鳢鱼苗经过7个月的池塘养殖,其产量达53256.0 kg/ha,成活率为90.6%;5~12月杂交鳢的体长均处于增长状态,月均增长1.1~7.4 cm,体长生长曲线与池塘水温变化曲线走势基本一致;5~12月杂交鳢体重也呈明显的增长趋势,月均增重16.2~178.2 g,且体重生长曲线的斜率较体长生长曲线更陡。【结论】杂交鳢在广西的池塘养殖效果良好,尤其在广西桂北和桂中地区可替代罗非鱼进行推广养殖。  相似文献   
30.
通过现场测定养殖日龄为16~18d的斑节对虾的体长、体重和全长,并应用石蜡切片技术对被测虾的中肠腺中部进行细胞计数,研究了斑节对虾体长与中肠腺细胞数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对虾体长与中肠腺中部每个高倍视野的平均细胞数呈密切负相关(r=-0.947),公式为:C=330.362323e-0.087384L。对虾体长与体重密切相关(r=0.948),可用对数回归方程描述:lgW=-1.923578+3.082832lgL。对虾体长与全长密切相关(r=0.995),其线性回归方程为:Y=-0.187137+1.316705X。通过这些公式,中肠腺中部每个高倍视野的平均细胞数可由体长直接推算出或由体重和全长间接算出,使斑节对虾杆状病毒感染度的计算更加简单和准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