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1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14篇
农作物   2篇
植物保护   2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5年   3篇
  1961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广东省水稻白叶枯病菌致病性变异动态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监测剖析了1996-2000年广东省水稻白叶片枯病菌致病性变异动态。从全省42个县(市)采集病叶标样分离提纯168个菌株,在中国鉴别品种上测定,划分为Ⅰ、Ⅱ、Ⅲ、Ⅳ、Ⅴ个致病型。各菌型出现频率分别为18.45%、21.43%、12.50%、26.79%、20.83%。Ⅰ、Ⅱ、Ⅲ、Ⅳ型菌在全省各稻区均有分布,尤其Ⅳ型菌出现频率最高,分布面甚广,为广东的优势致病型;Ⅴ型菌主要在粤西地区出现,在广东仍属局部发生,但近年新区不断出现,有继续扩展之势。病原菌致病性分化品种抗性有关,致病力较弱的Ⅰ、Ⅱ、Ⅲ型菌主要从抗性较差的杂交稻品种中分离,抗Ⅳ型菌品种感染强致病菌系Ⅴ型菌。  相似文献   
22.
国际水稻白叶枯病圃品种抗性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用白叶枯病菌优势致病型Ⅳ型菌和强毒菌系V型菌鉴定14 ̄16期国际水稻白叶枯病圃稻和资源332份次,结果筛选出抗Ⅳ型菌的品种(系)123个、抗V型菌的品种(系)46个;同时发现抗V型菌品种兼抗Ⅳ型菌,对2套近等基因系品种的抗性分析表明,有些抗性基因的表达受遗传背景的影响。  相似文献   
23.
用人工接种方法,从水稻感病品种青二矮和桂朝二号体细胞组织培养再生植株后代(R2)中,筛选抗白叶枯病变异株系。测试932个株系,发现12个有抗性变异,其中7个整个株系的植株表现一致抗病,另5个则有抗感分离。在有抗性变异的12个株系中,6个是从含白叶枯病原菌培养过滤液培养基培养得来的327个无性系中筛选出来的;另6个是从来源于不含病原菌培养过滤液培养基培养的605个无性系中产生。变异率分别为1.83%和0.99%。经测定 W1和 W78两株系 R2扰病变异植株,在 R3、R4均抗病。它们的抗性与原种及感病对照品种金刚30的抗性达极显著差异,与抗病对照品种 IR26属同一水平。  相似文献   
24.
东莞县望牛墩公社望联大队是东江下游冲积平原的高产围田区。近年来随着水利兴修及耕作水平的逐步提高,稻谷产量有了较大的增长。但由于病害的累年严重发生,致使产量高而不稳。显然,采取相应措施,以解除病害的威胁,是该地区增产上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25.
水稻紋枯病是一种多犯性病害,特别是在耕作制度复杂,寄主作物种类繁多,高溫多湿的南方稻作区,在发病适宜条件下,引起急剧蔓延流行,造成大量死苗,早期倒伏,或在后期侵染劍叶及穗苞,造成大量枯孕穗及不实粒,导致减产。 近几年来在总結国內外有关研究結果的  相似文献   
26.
范怀忠  伍尚忠 《植物保护》1965,3(4):137-139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Xanthomonas oryzicola Fang et al)是广东和广西(南宁)水稻的一种新病害,为害有时相当严重。在1959年以前广东发病地区共33个县市,但据最近报告,已增加到52个县市。 在1955—1958年间,我们曾对此病做过调查研究和防治试验,此后还继续进行田间观察。近年来由于调运良种,此病已在浙江、江苏和江西等省发生。因此特将这些调查资料整理发表,以供各地参考。  相似文献   
27.
广东优质水稻新品种(系)抗稻瘟病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广东省1991~1997年育成的619份水稻品种(系)进行稻瘟病菌抗谱测定和病区病圃大田抗性鉴定结果表明,抗性频率达80%以上的广谱抗瘟性品种158份,占25.5%;抗性频率60%~79.9%的222份,占35.9%;抗性频率小于59.9%的有239份,占38.6%。绝大部分广谱抗性品种在病区大田中表现优异的抗瘟性。对78个苗头广谱抗性品种的系谱分析表明:品种(系)的抗源主要来自三黄占2号、青六矮1号、粳籼89和28占。三黄占2号和青六矮1号年际间的抗性均相对稳定,粳籼89的抗性下降显著,抗A1小种广谱抗性中间材料28占及其衍生抗性品种(系)有望成为广东优质稻抗瘟育种的新抗源及抗性品种。  相似文献   
28.
“青华矮6号”对稻白叶枯病的抵抗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83、1984两年在河南新乡七里营从不同虫量、不同世代、棉花不同肥力水平三个方面,采用同步人工模拟的方法研究了棉铃虫对棉花的危害,明确了下面几点:1.据田间定期调查统计,每头二代幼虫约危害10~13个蕾,0.5~0.6个顶尖,每头三代幼虫约危害8~9个蕾,0.3朵花,2.5~2.9个铃。被害蕾全部脱落,被害顶尖不能继续生长,被害部以下长出疯条,蕾铃数大减。部分被害铃霉烂甚至脱落,另一部分仅蛀食部位受损。2.二代棉铃虫危害期棉株受害后有足够的时间补足失去的棉蕾。在一定受害程度内不引起减产,轻度受害甚至增产。受害超过限度,因补偿棉蕾数不足,秋桃比例增加而减产。三代棉铃虫危害期棉株的补偿能力已大为下降,减产比二代棉铃虫引起的严重。3.二代棉铃虫为害期,不同肥力水平的棉花对幼虫危害的忍受力有显著差异。肥力水平高的补偿能力强,减产少或不减产。反之,肥力水平差的棉田受害后减产重。4.由虫量(自然对数)损失率回归线间的协方差分析表明:两年重复试验之间无显著差异;二代三个肥力水平之间 a 值差异显著、b 值差异不显著;二代低产及三代三个肥力水平之间无显著差异。得到下面三个回归方程:(?)=-14.59565+4.21216lnx±2.5(?)=-9.82564+4.21216lnx±2.5(?)=-13.56878+7.04571lnx±3.7y_1、y_2、y_3分别代表高产二代、中产二代、三代(包括低产二代)的损失率,x 为百株虫量。由此得出高产地二代防治指标是36头/百株;中产地二代防治指标是12头/百株;三代及低产二代下方治指标是8头/百株。  相似文献   
29.
用人工接种方法,从水稻感病品种青二矮和桂朝二号体细胞组织培养再生植株后代(R2)中,筛选抗白叶枯病变异株系。测试932个株系,发现12个有抗性变异,其中7个整个株系的植株表现一致抗病,另5个则有抗感分离。在有抗性变异的12个株系中,6个是从含白叶枯病原菌培养过滤液培养基培养得来的327个无性系中筛选出来的;另6个是从来源于不含病原菌培养过滤液培养基培养的605个无性系中产生。变异率分别为1.83%和0.99%。经测定W1和W78两株系R2扰病变异植株,在R3、R4均抗病。它们的抗性与原种及感病对照品种金刚30的抗性达极显著差异,与抗病对照品种IR26属同一水平。  相似文献   
30.
土传病害抑病土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