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4篇
水产渔业   26篇
畜牧兽医   10篇
园艺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虾夷扇贝脓胞病病原的分离、鉴定与致病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开展对大连市长海县附近养殖海域近几年夏季出现的大规模虾夷扇贝死亡现象的研究,能为虾夷扇贝养殖过程中的疾病防治提供基础理论支持。以患病虾夷扇贝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病变组织进行细菌分离、提纯培养,并采用人工感染试验确定虾夷扇贝脓胞病的病原性质;通过生理生化特性、16SrRNA基因部分序列和药物敏感性测定,对虾夷扇贝脓胞病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从患病组织中分离出的其中一株细菌经人工感染试验证实为虾夷扇贝脓胞病的病原菌,在水温19℃、注射浓度为1.09×105CFU/mL的条件下,该菌有较强的致病性。通过对该病原菌的生理生化特性测定和16SrRNA基因部分序列分析,确定虾夷扇贝脓胞病的病原为查氏弧菌。  相似文献   
22.
根据2010年3月—2011年1月11个航次的调查数据,分析了长海县西北部养殖海域浮游植物种类、密度的周年变化特征。调查期间共鉴定浮游植物54种,主要由硅藻(43种)、甲藻(9种)和着色鞭毛藻(2种)组成。优势度分析显示,全年的主要优势种为中肋骨条藻和角毛藻。浮游植物的细胞密度的周年变化较大,细胞密度3月最高(平均密度为3.0×105个/L),11月最低(平均密度为1.68×104个/L)。与往年对比显示,长海县养殖海域浮游植物数量增多、部分优势种发生改变,调查海域内主要海水养殖品种—虾夷扇贝是影响浮游植物数量及其周年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3.
将330日龄的大规格[平均体长(24.4±2.1) cm、平均体质量(93±5.3) g]、小规格[平均体长(18.2±1.1) cm、平均体质量(34±2.5) g]半滑舌鳎分别饲养在2个4 m^3水槽中;550日龄后,置于4个4 m^3水槽内培育,密度为15~30尾/m^2;900日龄后置于4个30 m^3水泥池内培育,密度为3~8尾/m^2。每2~3个月测量1次体长和体质量,研究不同规格半滑舌鳎在工厂化养殖条件下的生长。3年的养殖试验表明,随着养殖时间的延长,两个群体的生长差异变大,大、小规格群体的平均体长比值由1.3增至1.6,平均体质量比值由2.7增至5.3,大规格群体(全长51.3~66.4 cm)中95%以上为雌性;半滑舌鳎的快速生长期为698~1081日龄阶段,适宜生长水温为14.6~26.9℃。本试验结果将为半滑舌鳎的工厂化养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4.
孢囊是诸多有毒有害甲藻赤潮暴发的种源,也是底栖贝类毒素积累源之一。近年来,北黄海沿岸海域贝毒呈现明显增加的趋势,为掌握有毒有害甲藻在辽东半岛沿岸海域的种源分布情况,笔者于2013年在辽东半岛普兰店(皮口)、庄河、东港浅海海域的菲律宾蛤仔增养殖区域布设12个站位,利用柱状采泥器采集表层沉积物,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研究甲藻孢囊在辽东半岛沿岸海域的空间分布情况,并通过群落相似性分析,研究3个海域甲藻孢囊群落的相似性情况。研究结果显示,3个调查区域共检测出甲藻孢囊10属15种,其中自养型9种,异养型6种。各区域各站位孢囊丰度相差较大,为87~775孢囊/g,平均丰度为393孢囊/g,东港和庄河海域丰度较低,普兰店海域丰度相对较高。相似性分析结果显示,3个海域孢囊群落组成亲缘关系较远。普兰店海域有毒有害甲藻分布广泛,且临近孢囊种类和丰度较高的长山群岛海域,毒素在贝类体内累积的可能性较高,需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25.
选择性育种是获得新品种的有效途径,近年来,随着虾夷扇贝(Patiopecten yesownsis)产业的发展,虾夷扇贝出现种质退化、生长缓慢、出肉率低、规格变小、营养价值降低等一系列问题,选择性育种是解决问题必不可少的手段。本文通过对虾夷扇贝形态性状与质量性状之间的关系以及脂肪酸与生长性状之间的关系进行初步的探索,丰富了选择育种过程中的参考指标,为虾夷扇贝选择性育种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6.
虾夷扇贝天然苗种中间育成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然海区采集的虾夷扇贝苗种比人工苗种晚2个月,为了实现当年采苗,当年培育成3 cm以上增养殖用苗种,2006—2008年,就虾夷扇贝中间育成技术开展了试验研究。育成密度为90~110个/层,密度对中间育成率影响不显著。密度为70~90个/层,平均壳高达到3.28 cm,群体组成中≥3 cm个体比例为83.33%;密度为120~130个/层,平均壳高3.08 cm,群体组成中≥3 cm个体比例为61%;密度为160~170个/层,平均壳高2.77 cm,群体组成中≥3 cm个体比例仅为22%,密度对苗种生长影响显著。分苗时间早晚对苗种生长有一定影响,分苗时间早,天然苗可充分利用7-8月快速生长期快速生长,提高3 cm以上个体的育成率。中间育成期间的水温对育成率有一定影响,23℃以上水温持续时间较长时,育成率下降。  相似文献   
27.
对水培花卉中易产生绿藻问题的研究结果表明,1%CuSO4抑藻效果最好,其次是0.1%CuSO4、0.5%CuSO4、活性炭2g;活性炭3个处理的新根生长情况明显优于磁铁3个处理,而CuSO4 3个处理几乎无水培根产生,叶片甚至出现枯死现象;CuSO4 3个处理营养液pH相对稳定,活性炭3个处理、磁铁3个处理pH值随时间经历了一个升高一降低一升高的过程。  相似文献   
28.
为利用海洋中贝类幼虫资源,优化虾夷扇贝、紫贻贝采苗技术,在旅顺黄海沿岸虾夷扇贝采苗海区投放贝类采苗器,位置距离水面分别为2、3、4、5、6、7、8、9和10 m,共设9组;贝类采苗器投放40 d,观察2~10 m水层虾夷扇贝及紫贻贝附苗数量,研究贝类采苗器投放水层对虾夷扇贝和紫贻贝附苗的影响。结果显示:在设定水深范围内,虾夷扇贝附着数量随着水层深度增加逐渐增多,6 m以下水层虾夷扇贝附着数量多,差异不显著;贻贝附着数量随着水层深度增加而减少,在5 m以上水层附着数量多,差异不显著,5 m以下水层附着数量急剧减少。因此,采集贻贝苗种利用5 m以上水层效果好,尤其是2~3 m水层,如果采集虾夷扇贝苗种可以利用6 m以下水层。  相似文献   
29.
<正>蜱是一类寄生在动物体表的吸血寄生虫,隶属于蜱螨目、蛛形纲、蜱总科。蜱是多种人畜共患传染病的重要传播媒介,经蜱传播的人畜共患病目前已有80余种。斑点热(spotted fever,SF)就是经蜱传播的一种重要人畜共患传染病,该病是由斑点热群立克次体(spotted fever group rickettsiae,SFGR)引起的一组疾病的总称,包括洛杉矶斑点热、北亚热、纽扣  相似文献   
30.
针对水培花卉易产生绿藻的现象,采用硫酸铜、磁铁及活性炭进行抑制绿藻生长试验。结果表明:处理3(1%CuSO4)抑藻效果最好,其次是处理1(0.1%CuSO4)、处理2(0.5%CuSO4)、处理5(活性炭2g)活性炭3个处理的新根生长情况明显优于磁铁3个处理,而CuSO43个处理几乎无水培根产生,叶片甚至出现枯死现象。CuSO43个处理营养液pH相对稳定,活性炭3个处理、磁铁3个处理pH值随时间经历了一个升高——降低——升高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