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02篇
  免费   209篇
  国内免费   133篇
林业   697篇
农学   726篇
基础科学   789篇
  862篇
综合类   3281篇
农作物   2308篇
水产渔业   54篇
畜牧兽医   511篇
园艺   494篇
植物保护   222篇
  2024年   35篇
  2023年   123篇
  2022年   161篇
  2021年   176篇
  2020年   165篇
  2019年   212篇
  2018年   109篇
  2017年   216篇
  2016年   233篇
  2015年   251篇
  2014年   560篇
  2013年   497篇
  2012年   627篇
  2011年   639篇
  2010年   599篇
  2009年   615篇
  2008年   610篇
  2007年   486篇
  2006年   505篇
  2005年   477篇
  2004年   275篇
  2003年   249篇
  2002年   219篇
  2001年   229篇
  2000年   196篇
  1999年   154篇
  1998年   151篇
  1997年   162篇
  1996年   133篇
  1995年   144篇
  1994年   142篇
  1993年   122篇
  1992年   108篇
  1991年   120篇
  1990年   101篇
  1989年   68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7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66年   6篇
  1965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9篇
  1954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茶园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对于提升观光茶园种植区域文化价值、生态价值、经济价值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我国观光茶园园林景观设计者要根据茶园地域特点、茶叶产业发展要求、茶文化特点,从设计原则、景观规划布局及景观设计手法方面入手,提升观光茶园园林景观设计效果和文化品位,为茶叶资源开发利用及茶园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2.
胶东丘陵区典型赤松人工林的生长特征与土壤理化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胶东丘陵区15块典型赤松人工林样地为对象,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研究了不同林龄和密度赤松人工林的树高、胸径和冠幅生长特征,探讨了林地土壤的理化特性。结果表明:赤松人工林的树高、胸径和冠幅随林分密度增加呈现明显下降趋势;前期生长速度较快,在0-18年间的年均生长速率要明显高于18-65年间的生长速率。赤松人工林土壤容重处于0.94~1.66 g/cm3之间,整体较为适中,土壤粘粒含量普遍较低。赤松人工林土壤的通透性较好,保水能力较强。供试赤松林地土壤pH值均表现为酸性,土壤EC普遍很低。林龄较高的赤松人工林土壤CEC较为适中,而低林龄赤松林地土壤CEC处于"很低"等级。土壤有机质含量处于中等或以上水平;全氮和有效氮含量整体较高,而有效磷含量很低,有效钾含量整体较为适宜。胶东丘陵区赤松人工林土壤物理、化学性质均较为稳定,各指标在不同样地间的变异均为中等强度。  相似文献   
23.
本文介绍了郑州丘陵山区谷子产业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谷子节水栽培措施。主要有合理选择耐旱的谷子品种、施用保水剂、地膜覆盖、加强田间管理,旨在为该地区谷子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4.
极端暴雨条件下黄土丘陵沟壑区土壤蓄水能力和入渗规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黄土高原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后,下垫面环境条件的变化可能对流域水文过程、水文通量、水量平衡以及生态系统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研究极端暴雨条件下剖面土壤蓄水能力和入渗规律,对于阐明流域产汇流过程和影响机制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采用土壤墒情仪对陕北"7·26"特大暴雨事件下黄土丘陵沟壑区草地剖面土壤水分进行了实时动态监测,分析了极端暴雨条件下剖面土壤水分的动态变化和蓄水过程,利用Horton入渗模型模拟了剖面土壤水分湿润锋的运动过程,揭示了极端暴雨条件下剖面土壤水分的入渗规律。结果表明:(1)极端暴雨条件下,黄土丘陵沟壑区坡面草地不同深度层次土壤水分与降雨过程的响应不同,具有层次性和明显的滞后效应,其中,0~140 cm是影响该地区土壤水文过程的关键层次;(2)土壤水分再分配结束时,湿润锋最深深度达140 cm,土壤蓄水量达225.99 mm,较降雨前95.37 mm增加了1.37倍;(3)极端暴雨过程中湿润锋的运动随时间呈对数递减关系,其稳渗速率随容重增加而减小,呈指数函数递减;(4)极端降雨过程中该地区坡面草地的产流机制仍以超渗产流为主,对于揭示流域的产汇流机制和完善水文预报模型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25.
《农技服务》2019,(9):64-65
茶叶产业是大别山区的支柱产业,也是山区农村脱贫的主导产业,为了加快脱贫步伐,必须对低产茶园进行改造。为大别山区低产茶园的改造提供参考,从改树、改土、改园、管采等方面提出了改造措施。  相似文献   
26.
全面提升农业机械发展水平,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山区尤其是贫困山区。山区的贫困落后原因在于劳动生产力低下,一个突出的标志就是农业机械化水平不高。近年来,虽然国家高度重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由于山地农机研发、生产、推广的效益比较低,因而发展滞后的瓶颈一直未能突破。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没有山地农业的机械化,就没有全国范围的农业现代化,也就难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相似文献   
27.
分析生态茶园的资源现状及区位优势,结合当前乡村旅游开发建设情况,以期通过生态茶园建设,助推乡村旅游资源的综合开发,不仅提高当地村民的经济收入,还能带动其他产业的协调发展,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一条新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28.
夏直播玉米占川中丘陵地区玉米种植面积的比重越来越大。从选用良种、抢时播种、合理密植、配方施肥、虫草害防治、延时收获等方面,提出夏播玉米轻简化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9.
生物炭对酸化茶园土壤性状和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生物炭作为一种高效、绿色、多功能的土壤调理剂受到了广泛关注,但生物炭对酸化茶园土壤改良的长期效应还缺乏了解。研究施用生物炭5年后对茶园土壤性状和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为生物炭在酸化土壤改良上的合理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茶园生物炭田间试验在福建安溪县进行,茶园种植年限超过7年,茶树品种为铁观音,土壤为黄壤 。试验设生物炭施用量0、2.5、5、10、20和40 t/hm2共6个水平,一次施入土壤,5年后调查了茶园土壤pH、电导率 (EC)、可溶性有机碳含量、细菌群落结构变化及它们间的相关关系。   【结果】   施用生物炭5年后,茶园土壤pH提高了0.16~1.11个单位,可溶性有机碳含量提高了52.6%~92.3%,EC值降低了1.85%~47.77%,其中施用10~40 t/hm2生物炭处理的pH值均显著高于0~5 t/hm2处理。施用生物炭5年对土壤性质的改变,进一步影响了细菌群落结构,细菌群落Chao指数、ACE指数表现为随生物炭施用量增加而增加得趋势,Shannon指数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施用生物炭促进了适宜酸中性或弱碱性环境的节杆菌属、硝化螺旋菌属、黄色杆菌科细菌相对丰度的增加,降低了嗜酸性细菌如酸杆菌属细菌的相对丰度。细菌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的关联分析表明,施用0~10 t/hm2生物炭处理细菌群落结构受pH、EC环境因子的影响较大;施用20~40 t/hm2生物炭处理细菌群落结构受土壤可溶性有机碳等环境因子的影响较大;其中硝化螺旋菌属、α-变形菌门、酸杆菌属、康奈斯氏杆菌属等的相对丰度与土壤pH、EC值间具有显著相关性。   【结论】   在酸化茶园施用生物炭5年后,土壤pH、EC和可溶性有机碳含量发生了显著变化,增加了细菌群落多样性指数,且适宜酸中性或弱碱性环境的细菌丰度增加,嗜酸性细菌丰度降低;其中施用0~10 t/hm2生物炭的处理土壤pH、EC是显著影响细菌群落结构的环境因子,施用20~40 t/hm2生物炭的处理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含量是显著影响细菌群落结构的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