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67篇 |
免费 | 47篇 |
国内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2篇 |
农学 | 16篇 |
基础科学 | 1篇 |
6篇 | |
综合类 | 58篇 |
农作物 | 21篇 |
水产渔业 | 48篇 |
畜牧兽医 | 40篇 |
园艺 | 6篇 |
植物保护 | 17篇 |
出版年
2025年 | 3篇 |
2024年 | 5篇 |
2023年 | 6篇 |
2022年 | 9篇 |
2021年 | 12篇 |
2020年 | 7篇 |
2019年 | 8篇 |
2018年 | 3篇 |
2017年 | 5篇 |
2016年 | 2篇 |
2015年 | 10篇 |
2014年 | 8篇 |
2013年 | 11篇 |
2012年 | 16篇 |
2011年 | 13篇 |
2010年 | 4篇 |
2009年 | 12篇 |
2008年 | 12篇 |
2007年 | 7篇 |
2006年 | 9篇 |
2005年 | 7篇 |
2004年 | 3篇 |
2003年 | 5篇 |
2002年 | 4篇 |
2001年 | 5篇 |
2000年 | 5篇 |
1999年 | 6篇 |
1998年 | 3篇 |
1996年 | 4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1篇 |
1992年 | 2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非洲爪蟾卵子发生过程中凝集素(Lectin)分布的免疫组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述了动物内源性凝集素的研究概况和进行凝集素免疫组化研究的基本方法,并报道了对非洲爪蟾卵子发生过程中凝集素分布情况的下列初步研究结果:各发育阶段爪蟾卵母细胞膜都含有凝集素;皮质颗粒是爪蟾卵母细胞质内唯一含有凝集素的结构;皮质颗粒虽然于卵母细胞发育第Ⅱ阶段开始产生,但只是到笫Ⅲ阶段时才含有大量的凝集素——进行免疫荧光染色时,发亮绿色荧光。 相似文献
22.
为探讨中国美利奴羊不同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MBL)型个体感染绵羊肺炎支原体的免疫应答变化,对4种不同MBL型个体进行MBL水平测定,选择其中20只作为对照组,50只为试验组,在相同饲养条件下试验组人工感染绵羊肺炎支原体,分别在攻毒前1 d(-1 d)、攻毒后1 d(1 d)、1周(7 d)、2周(14 d)、3周(21 d)用ELISA方法定量分析血清中TNF-α、IFN-γ、补体C1、C3水平.结果显示,A型和B型其MBL浓度较低,C型MBL浓度较高,与对照组相比,在攻毒后1周,A型和B型IFN-γ表达显著降低(P<o.05),攻毒后2周,补体C3表达显著降低,TNF-α升高显著(P<0.05);与A型和B型相比,在攻毒后1周,C型IFN-γ表达增加(P<0.05),在攻毒后2周,补体C3表达增加、TNF-α显著降低(P<o.05),补体C1各组均不显著.结论:低血清MBL浓度与绵羊支原体肺炎有一定的相关性,不同基因型之间其TNF-α、IFN-γ、补体C1、C3水平有差异,低浓度MBL绵羊更易发生比较严重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23.
不同菜豆品种4种抗营养因子水平差异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菜豆中植物凝集素、皂苷、胰蛋白酶抑制剂和植酸等抗营养因子是引起菜豆食物中毒的内源物。以56份食荚菜豆品种为材料,测定了鲜荚中4种抗营养因子含量或活性。结果表明,供试菜豆品种群体4种抗营养因子水平均存在极显著差异。植物凝集素含量(均值为1.743 mg·g~(-1))和胰蛋白酶抑制剂活性(均值为1.680 mg·g~(-1))变异系数均在100%以上,品种频率分布曲线主峰明显,但在极高和极低区域均有品种间断分布,出现了品种水平的数量等级差异;皂苷含量(均值为3.730 mg·g~(-1))和植酸含量(均值为3.102 mg·g~(-1))变异系数均低于41%,品种频率分布曲线呈近正态分布,主峰明显,双尾有低频率连续分布。相关分析表明,植物凝集素含量与胰蛋白酶抑制剂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聚类分析将供试56份菜豆品种划分为3个品种群,近80%品种聚于抗营养因子中等水平品种群,近12%品种居于较低水平。由于菜豆植物凝集素是食用致毒性的主要内源物,同时其和胰蛋白酶抑制剂等均与菜豆田间抗病虫性密切相关,预示着筛选出极低水平植物凝集素的菜豆品种是可行的,但同时可能会降低其田间抗病虫性。 相似文献
24.
25.
Soybean seed includes various bioactive substances. Also, they contain a variety of antinutritional factors including lipoxygenase, Kunitz trypsin inhibitor (KTI), lectin, and 7S α' subunit proteins. The genetic removal of these proteins will improve the nutritional value of soybean seed. The objective of this research was to breed new soybean with tetra recessive alleles (lox1lox2lox3/lox1lox2lox3‐ti/ti‐le/le‐cgy1/cgy1) for lipoxygenase, KTI, lectin, and 7S α' subunit proteins. Seven parents were used to breed tetra null strain. SDS‐PAGE and Western blot analysis were used to determine the presence or absence of lipoxygenase, 7S α' subunit, KTI, and lectin proteins in mature seed. Tetra null soybean line has a purple flower, determinate growth habit, tan pod, and yellow seed coat colour. Stem height of the breeding line was 62.3 cm. The 100‐seed weight of the breeding line was 27.1 g and yield (t/ha) was 2.84. This is the first soybean strain with lox1lox2lox3/lox1lox2lox3‐ti/ti‐le/le‐cgy1/cgy1 genotype (absence of lipoxygenase, KTI, lectin, and 7S α' subunit proteins). 相似文献
26.
为了探究鼠李糖凝集素(Rhamnose-binding lectin, RBL)在硬骨鱼非特异性细胞防御病原菌感染中的作用,本研究以尼罗罗非鱼为研究模型,首先通过分离头肾单核/巨噬细胞进行体外菌应激实验,发现在罗非鱼两种重要的致病菌-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和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应激后,尼罗罗非鱼L-鼠李糖凝集素1(OnRBL-1)的表达量显著上调。然后,通过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发现OnRBL-1重组蛋白能够调节病原菌诱导细胞炎症因子的表达,包括显著抑制菌诱导的IL-6、IL-8和TNF-α的表达,和促进IL-10和TGF-β的表达。此外,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证实OnRBL-1具有促进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同时增强呼吸爆发水平和上调活性氧的释放。以上研究结果表明,OnRBL-1在罗非鱼单核/巨噬细胞非特异性细胞防御中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本研究为探讨RBL-1在硬骨鱼宿主防御病原菌感染中的功能提供了参考,并有助于完善和丰富硬骨鱼类RBL的功能和在抗菌免疫应答中的基础理论体系,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27.
为研究虾夷扇贝C型凝集素的母源传递及其抑菌作用,实验运用qRT-PCR技术检测了经鳗弧菌刺激后虾夷扇贝卵巢中C型凝集素的表达模式,比较分析了C型凝集素基因在正常虾夷扇贝和鳗弧菌刺激的虾夷扇贝所产的卵及其胚胎发育前期的存在与变化;通过抑菌实验研究了卵胞浆中C型凝集素抑制细菌存活的作用.结果表明,鳗弧菌刺激能够诱导虾夷扇贝卵巢中的C型凝集素mRNA表达量显著变化,最高表达量出现在刺激8h后,为对照组的6.2倍;母体中C型凝集素可以传递给卵和胚胎,刺激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正常组,且表达量都随胚胎发育逐渐降低,至受精36 h时分别为正常对照卵的0.3和0.2倍;蛋白终浓度为200和400 μg/mL的卵无细胞体系都具有一定的抑菌作用,与C型凝集素家族抗体反应后,细菌存活率显著上升,说明母源C型凝集素在抑制细菌存活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8.
29.
为了构建简单高效的病原微生物分离纯化方法,首先制备了双金属磁性纳米粒子Au-Fe3O4,然后在Au组份的表面修饰了可特异性结合凝集素及病原微生物的的乳糖基(Lac),获得了糖基化磁性纳米粒子Lac-Au-Fe3O4,并进一步研究了Lac-Au-Fe3O4与蓖麻凝集素(RCA120)之间的反应及其对RCA120分离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1)Au-Fe3O4纳米粒子尺寸均一(8+14 nm),呈哑铃状,Au和Fe3O4组份分别位于哑铃的两端; 2)Lac-Au-Fe3O4具有良好的水溶性和磁学性质,在30 min之内可特异性地与RCA120充分结合; 3)在外加磁场作用下,Lac-Au-Fe3O4对水溶液中RCA120的分离效率约为70%,可有效分离微量样品(1 nmol/L)。通过本实验,笔者对糖基化磁性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其与凝集素的反应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为进一步发展简单、快速的病原微生物分离方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