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3篇
林业   27篇
农学   9篇
基础科学   15篇
  17篇
综合类   33篇
农作物   11篇
水产渔业   14篇
畜牧兽医   15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0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人工湿地处理滨海养殖水效果及机理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滨海养殖废水对河口及近海水质有影响,造成潜在水华和赤潮问题。利用具有生态化、高处理效果的人工湿地处理滨海养殖水。研究不同浓度盐胁迫下人工湿地对各污染物处理效果,确定最耐受盐胁迫浓度。利用污染物去除效率、微生物数量、微生物代谢功能及微生物群落对碳源利用的主成分分析阐述净化机理。研究表明:(1)人工湿地可有效处理滨海养殖水,当HRT=3 d时,人工湿地COD和NH_3-N去除效果佳,出水可达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Ⅲ类水标准。(2)在不同盐胁迫浓度条件下,人工湿地正常运行的最耐受盐胁迫浓度为1%,COD和NH_3-N去除效果改善明显(P0.05),分别为93.3%和77.12%。(3)人工湿地净化滨海养殖水的主要路径是硝化-反硝化作用,硝化/反硝化细菌在1%盐浓度胁迫下仍可正常发挥作用,盐度耐受力较好,且在盐度影响下微生物利用碳源类型趋于多样化。人工湿地可作为滨海养殖水的生态化处理技术,缓解滨海水域的潜在富营养化问题。  相似文献   
22.
指出了蓄能发光材料是能以某种方式吸收可见光能量,在白天或有光照条件下吸收蓄积光能,夜晚或黑暗时转化光的形式发射的材料。园林景观工程为了丰富城市景色,运用各种园景灯光来丰富夜景,而蓄能发光材料是一种节能型的园林夜景材料,在保持园林工程结构应用性能的基础上,具有夜间发光的景观效果,使发光材料成为园林夜色景观的新亮点。基于此,探讨了蓄能发光材料在园林工程中的应用,以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3.
晋中盆地典型耕地厚度、土壤养分空间变异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旨在探究旱作区耕地土壤耕层厚度及土壤养分空间格局与变异规律。以晋中盆地典型耕地土壤为研究对象,运用地统计学方法对耕地耕层厚度及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进行分析,土壤养分选取有机质、pH、有效磷、缓效钾4个指标。结果表明:(1)各个指标的空间自相关性都是随着距离的增加而减小;(2)有效磷的半变异函数最优模型为高斯模型,其他指标的最优模型均为指数模型。各指标的块金系数由大到小依次为:有机质>有效磷>pH>耕层厚度>缓效钾;(3)耕层厚度、有效磷均为西北高东南低的空间格局,缓效钾为东北高西南低,有机质为西南高东北低,pH除北洸乡偏低外均偏高。地统计方法能良好地描述土壤性质的空间分布和变异特征,各土壤性质的空间变异过程中随机性与结构性并存,并且随机性均小于50%。  相似文献   
24.
RZWQM2模型模拟牛场肥水施用夏玉米土壤硝态氮迁移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华北平原种养结合中养殖肥水的合理施用,减少典型农田水肥施用后土壤氮淋溶对地下水的影响。该研究以河北省徐水区夏玉米为研究对象,应用RZWQM2模型验证牛场肥水施用玉米农田的可行性,对2014—2016年玉米种植前后数据进行模型参数率定与验证。验证结果表明,土壤体积含水率的均方根误差和平均相对误差值分别在0.000 6~0.070 7 cm~3/cm~3和0.21%~21.44%之间变化,土壤硝态氮均方根误差和平均相对误差值分别在0.000 8~2.617 3 mg/kg和0.03%~18.58%之间变化,其中牛场肥水施用土壤中硝态氮主要在0~120 cm土层发生变化,说明RZWQM2模型可以用来模拟华北平原牛场肥水施用对土壤水分、硝态氮含量及玉米产量的动态变化。利用率定和验证后的模型进行了夏玉米农田硝态氮淋溶的验证与预测,表明硝态氮淋溶浓度随肥水氮量的增加而增加。RZWQM2模型可以应用于牛场肥水施用农田的模拟,为预测和评估土壤适宜的肥水施用提供更合适的方法。  相似文献   
25.
为了给后期冰草抗旱耐寒基因筛选及QTL图位克隆搭建平台,并为产量及相关性状QTL定位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奠定基础,以航道冰草和蒙古冰草为亲本,杂交加倍后随机选取180个F2分离单株为作图群体,利用SRAP和SSR分子标记进行四倍体杂交冰草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结果表明,构建的图谱包含475个标记(240个SRAP标记和235个SSR标记),分布于14个连锁群,图谱全长为1 592.7 cM,标记间平均间距为3.35 cM,各连锁群长度范围为67.6~145.2 cM。该图谱密度较高、标记位点分布均匀且连锁群更加饱满。  相似文献   
26.
小米吸水特性及其与蒸煮时间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探索不同品种小米吸水率、吸水速率与蒸煮时间之间的关系,对7个谷子品种采用离心沥水法测定了1 h内不同时间的吸水率、吸水速率,采用直接蒸煮试验测定了米粒蒸煮开花时间,通过研究吸水率、吸水速率不同变化曲线、并将其与蒸煮时间进行相关分析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7个品种小米0~2 min吸水率曲线急剧上升,2~60 min基本呈2种趋势上升,其中5个品种吸水率变化呈缓慢上升的S型曲线,其余2个品种吸水率变化趋于直线上升。小米2~20 min内的吸水率、吸水速率与蒸煮时间均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30 min后吸水率与蒸煮时间仍为负相关,而吸水速率与蒸煮时间为正相关。小米吸水特点为前期吸水快,后期吸水慢,每个品种小米2 min吸水率均是吸水率变化陡缓转变的拐点,2 min吸水速率均是吸水速率变化的高峰值,因此小米2 min的吸水率和吸水速率可作为其吸水的2个特征值;由于小米的吸水率与蒸煮时间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通常蒸煮时间短的类型蒸煮品质好,因此可以把谷子2 min的吸水率或吸水速率作为快速鉴定谷子优良蒸煮品质的方法,也可作为谷子品质育种中蒸煮品质的简单筛选方法。  相似文献   
27.
当前马铃薯生产中,农民过量及盲目施肥现象严重,造成生产成本增加、土壤理化性状恶化、环境污染加剧等问题,为解决这类问题,确定合理减量施肥量,有效指导马铃薯科学种植,特开展试验。选用常用复合肥、腐植酸复合肥及腐植酸控释氮肥3种不同类型肥料为基肥,每种肥料分别设置常量施肥和减量30%施肥两个处理,共6个处理。通过测定马铃薯产量、商品薯率、土壤理化性质指标,确定减量配施腐植酸肥对马铃薯产量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马铃薯连作区,3种肥料减施30%后,马铃薯产量均较其常量施肥处理有所提高,其中以腐植酸复合肥减量处理及腐植酸控释氮肥减量处理效果最好,减施期2~3年效果较佳。同时,腐植酸复合肥和腐植酸控释肥的处理较常用复合肥处理增产效果显著,增产率达3.52%~13.27%;土壤理化性质方面,肥料减量30%及添加腐植酸成分后,土壤EC值显著下降,添加腐植酸施肥处理的土壤全氮、速效磷及速效钾含量明显升高,从土壤理化性质层面进一步解释了马铃薯增产的原因。综合评价认为:在马铃薯生产中,可根据当地土壤情况适当降低化肥用量,推荐减量施肥30%左右,减施2~3年,可使用腐植酸类肥料替代普通化肥。  相似文献   
28.
基于市场的农作物品种技术价值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植物品种保护制度的实施,农作物品种技术的交易越来越多,对其转让价值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供给方和需求方入手,分析出转让双方各自可以接受的价格区间,再根据农作物品种技术所处的市场条件,得出农作物品种技术的价值区间。  相似文献   
29.
富阳市气候生态资源对茶叶生产影响动态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富阳市气象台1955~2007年气候资料及局地农业小气候观测资料,按照茶树栽培环境和茶园地理特征对气象条件要求,对富阳市境内温度、降水、日照等气候因子进行资源评价,结合茶叶生产实际进行富阳市茶叶优势区域布局规划;并对不利富阳市茶叶生产的气象灾害加以分析,提出生产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30.
对世界造林发展新趋势的几点看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从第9届世界林业大会上所得信息为基础,结合部分最新期刊文献来源,对世界各国近年来的造林发展新趋势予以分析说明,主要内容包括造林的规模、造林的发展方向、树种选择、混交造林、种苗质量、造林施工技术及各项造林技术的配套问题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