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0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5篇
农学   9篇
基础科学   1篇
  1篇
综合类   84篇
农作物   15篇
畜牧兽医   11篇
园艺   10篇
植物保护   68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8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硝磺草酮与二氯吡啶酸复配应用于玉米田除草效果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室内生物测定方法,研究硝磺草酮与二氯吡啶酸复配联合作用类型,对复配制剂进行田间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硝磺草酮对马唐、稗草效果较好,对马齿苋、铁苋菜效果差;二氯吡啶酸对马齿苋、铁苋菜效果较好,对马唐、稗草近无效。两者复配后优势互补,作用类型均为相加作用。硝磺草酮与二氯吡啶酸两者混配剂可作为备选药剂进行田间试验,茎叶处理防除玉米田杂草,推荐比例为0.67~2.67∶1。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硝磺草酮与二氯吡啶酸复配后综合两种单剂优势,对试验田杂草马唐、马齿苋、铁苋菜和苘麻均有很好效果。  相似文献   
192.
山东省发现二点委夜蛾近似种一双委夜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2-2013年先后在山东威海玉米田和德州杂草下发现了一种与二点委夜蛾[Athetis lepigone (M ?schler)]幼虫和成虫形态相似的近似种, 与二点委夜蛾混合发生, 后经中国科学院武春生博士鉴定为双委夜蛾[Athetis dissimilis (Hampson)], 本文将其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进行简单描述, 比较了与二点委夜蛾形态学上的差异, 为进一步研究双委夜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3.
山东省小麦田播娘蒿对苯磺隆的抗性测定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为明确山东省冬小麦田播娘蒿对苯磺隆的抗性水平及分布现状,在温室中采用整株剂量-反应测定法测定了山东省各小麦主产区的37份播娘蒿对苯磺隆的敏感性。结果显示,山东省播娘蒿对苯磺隆的抗药性已非常普遍,所测样品中,抗性生物型有29个,占总采样数的78.38%,敏感生物型仅8个,占21.62%。抗性生物型中,中抗性生物型最多占51.72%,低抗性生物型占31.03%,高抗性生物型占17.24%。鲁西南平洼区和鲁西北平原区播娘蒿抗性水平普遍较高,鲁南山区、胶潍河谷平原区和鲁北滨海区抗性水平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94.
本文研究了不同温度下贮存、苹果绵蚜粘贴方式对苹果棉蚜蚜小蜂羽化率的影响,调查了苹果棉蚜蚜小蜂在苹果园的自然寄生率、羽化率。结果表明,10℃贮存1 d、15℃贮存1~2 d、20℃贮存1~15 d对苹果棉蚜蚜小蜂羽化率无影响;苹果绵蚜僵蚜腹面粘贴时,苹果棉蚜蚜小蜂羽化率(64.71%)显著高于侧面粘贴和背面粘贴的效果(分别为53.13%和55.94%);7月上旬至9月中旬苹果园中苹果棉蚜蚜小蜂自然寄生率较高(35.46%~53.00%),7月上旬至8月中旬苹果棉蚜蚜小蜂自然羽化率较高(24.62%~37.36%)。  相似文献   
195.
防除多花黑麦草等4种禾本科杂草的药剂活性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系统研究多花黑麦草、早熟禾、碱茅和棒头草等4种小麦田禾本科杂草的防除药剂活性,在温室内采用盆栽法研究了8种除草剂对小麦田多花黑麦草等4种禾本科杂草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乙酰乳酸合成酶(ALS)抑制剂啶磺草胺对早熟禾有很好的防除效果,田间推荐剂量下防效达到93.06%(防效均为田间推荐剂量下,下同),对碱茅、多花黑麦草和棒头草的效果也较好,防效在82.82%~86.89%之间,另2种ALS抑制剂氟唑磺隆和甲基二磺隆对早熟禾的防效较好,在61.27%~86.71%之间,但对其他3种杂草碱茅、棒头草和多花黑麦草的防效很差,防效仅在10.47%~29.43%之间。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ase)抑制剂唑啉草酯、肟草酮和炔草酯对碱茅、棒头草和多花黑麦草的防效均较好,在85.41%~100.00%之间,但对早熟禾的防效均较差,在19.08%~60.69%之间;另一种ACC抑制剂精噁唑禾草灵对棒头草防效为99.60%,对碱茅和多花黑麦草防效分别为72.00%和55.00%,对早熟禾仅为16.18%;植物光合系统Ⅱ抑制剂异丙隆对早熟禾、棒头草和碱茅的防效均较好,田间推荐剂量下防效在88.15%~96.53%之间,对多花黑麦草的效果略差,为67.43%。  相似文献   
196.
冬小麦田大穗看麦娘种群动态及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明确麦田杂草大穗看麦娘Alopecurus myosuroides的田间种群发生动态规律,采用固定样方和随机样方取样方法于2013—2015年在山东省济南市研究了冬小麦田大穗看麦娘田间种群的萌发和生长动态,并分析了不同密度大穗看麦娘对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济南市小麦播后20~40 d为大穗看麦娘出苗高峰期,至11月下旬出苗量占全年出苗总量的97.1%。11月上旬,大穗看麦娘开始出现分蘖,至翌年4月上中旬结束,分蘖数平均每株为6.3个,比小麦多3.1个。3月下旬大穗看麦娘开始拔节,4月中旬平均株高超过小麦,5月下旬平均株高达到75.6 cm,高出小麦2.5 cm。5月上旬大穗看麦娘单茎平均鲜重达到最大为1.7 g,小麦为12.6 g。大穗看麦娘出苗、株高、分蘖和鲜重的变化与小麦变化趋势一致,与时间、温度密切相关。随着大穗看麦娘密度的增加,小麦产量急剧下降,当密度达到420株/m~2时,小麦产量损失率高达65.8%。大穗看麦娘对小麦产量构成因素中的穗密度影响最大,其次是穗粒数,对千粒重影响不显著,当密度为420株/m~2时,小麦穗密度减少55.2%,穗粒数减少26.4%。  相似文献   
197.
大豆根腐病是一种严重危害大豆生产的世界性土传病害。大豆根腐病病原复杂,病原鉴定是防治大豆根腐病的前提和基础。2019-2020年从山东省采集大豆根腐病标样432份,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对大豆水渍状的根系进行病原菌的分离和纯化,得到了279株菌株,其中52株菌株为腐霉菌(Pythium)。对这52株菌株通过形态学特征和ITS、CoxII和β-tubulin序列分析等分子生物学手段鉴定出3种腐霉菌,分别为瓜果腐霉Pythium aphanidermatum、终极腐霉Pythium ultimum和林栖腐霉Pythium sylvaticum。这3种腐霉菌的分离频率分别为:瓜果腐霉P. aphanidermatum占50%,终极腐霉P. ultimum占34.62%,林栖腐霉P. sylvaticum占15.38%,其中瓜果腐霉P. aphanidermatum为优势菌株。对这3种腐霉菌进行了致病性测定,发现3种腐霉菌均可侵染大豆,重复出大豆根腐病的症状。林栖腐霉P. sylvaticum作为大豆成株期根腐病的致病菌在国内是首次报道。研究结果为大豆根腐病的抗病育种及其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8.
为探明萎锈灵在大麦上的残留特性和安全性,通过田间试验和室内检测,研究了萎锈灵在大麦和土壤中残留的检测方法、萎锈灵在土壤中的消解动态及其在大麦和土壤中的最终残留量。结果表明,本检测方法对萎锈灵的最小检出量为0.002ng,萎锈灵在大麦植株、籽粒和土壤中的最低检测浓度分别为0.005、0.002、0.001mg·kg~(-1),添加回收率分别为78.9%~94.0%、92.4%~98.6%和90.6%~101.3%;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1.3%~7.9%、1.8%~4.7%和0.9%~4.8%。萎锈灵在土壤中的半衰期为6.5~7.1d,药后14d消解率大于93%。400g·L~(-1)萎锈·福美双悬浮剂120、180g a.i.·100kg~(-1)种子拌种,收获期大麦籽粒中萎锈灵残留量均低于0.002mg·kg~(-1),说明400g·L~(-1)萎锈·福美双悬浮剂在大麦上使用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99.
为明确山东烟田烟粉虱的发生状况,为烟粉虱的精准预测预报提供理论依据,本试验开展了烟粉虱的种群消长动态和空间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烟粉虱种群数量自5月下旬逐渐上升,7月中旬—下旬达高峰,7月下旬—8月下旬逐渐降低。在烟草植株垂直方向上,上、中部叶片的烟粉虱数量显著高于下部叶片。烟粉虱种群呈聚集分布,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聚集均数(λ)分析表明聚集原因是由其本身聚集习性或与环境因素综合作用引起。本研究还利用空间格局参数确定了序贯抽样模型和理论抽样数,并提出了田间抽样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